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中關係陷入動盪之際,美國國務院負責中國事務的最高官員宣佈辭職”,彭博社25日報道稱,美國國務院分管亞太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兼“中國事務協調辦公室”(非正式名稱爲“中國組”)主管華自強(Rick Waters)將卸任。美媒注意到,拜登政府負責中國問題的高級官員近期出現不少變動,華自強只是其中一例。路透社認爲,相關人事變動可能與美國政府內部在對華政策上存在分歧有關,而這些分歧已經影響“中國組”的運行。

與此同時,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將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貿易代表戴琪舉行會談。美媒稱,此次會談將成爲中美關係回暖的首場考驗,將決定雙方能否恢復因“氣球事件”而“脫軌”的高層交往。對於拜登政府爲緩和美中關係應作出哪些務實工作,美國一些媒體和分析人士給出建設性提議。有美國學者警告稱,美國越是完全依賴威脅和懲罰來與中國打交道,並從生存的角度來構建競爭,美國的盟友和夥伴就越可能“踩剎車”。


民衆抗議

“中國組”士氣低迷

據路透社25日報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24日稱,華自強將於6月23日卸任,並繼續擔任高級外交官。該發言人沒有透露華自強離職的原因。知情人士對路透社稱,華自強在24日早些時候的一次員工會議上宣佈了他辭職的意向。去年12月,美國國務院成立“中國組”,旨在“管理美中競爭”。該機構由國務卿布林肯主持設立,華自強擔任負責人,日常向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及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彙報。

“對華政策班子繼續大調整”,“美國之音”25日稱,華自強在美國國務院擔任副助理國務卿負責中國事務已兩年,是拜登政府內較傾向與中國往來的官員。華自強今年3月曾低調訪華,被認爲是爲布林肯訪華“鋪路”。路透社獲得的美國國務院內部信息與郵件顯示,“氣球事件”發生後,美國推遲進一步對華制裁,希望降低雙方關係惡化的程度。當時華自強在內部郵件中稱:“國務卿的指示是暫緩跟氣球無關的行動,這樣我們就可以專注於對稱和協調的反應。我們可以過幾周再考慮其他做法。”



華自強

路透社提到,對華新制裁的延遲令一些美國官員感到震驚,並顯示出美國政府在對華政策上存在分歧:一部分人主張對中國採取更強硬行動;另一部分人則主張採取更剋制態度。一些消息人士表示,該分歧已經影響“中國組”的運行,導致該小組士氣低迷、人員空缺率高達40%。當時有知情人士透露,最近,該小組還有一些工作人員要求離職。

“美國政府重大人事異動”,“德國之聲”25日報道稱,華自強宣佈將離職是處理美中關係的官員最近一系列變動中的最新一例,今年2月,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宣佈,負責中國事務的高級官員羅森伯格離職。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國務院“二號人物”舍曼宣佈將於6月底退休,她的繼任者人選尚未公佈。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執行院長朱鋒2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華盛頓近期的人事調整說明,拜登政府內部在應該執行怎樣的對華政策以及如何協調平衡美國國內日趨多元化的對華聲音等方面,面臨新的難題和政治壓力。與此同時,也反映出美國一味強硬打壓中國、試圖把“新冷戰”強加給中美關係的政策,正引發美國國內和國際社會的更多爭論。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認爲,相關人事變動可能和美國中期選舉後政府進入新的階段有關,但這並不意味着拜登的對華政策將出現重大變化。

中美商務部長會談是“首場考驗”

今年以來,中美關係因爲“氣球事件”、臺灣、貿易等問題遭遇嚴重困難,面臨嚴峻挑戰。進入5月,美中高層官員開始互動。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珏婷2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5月25日至26日,王文濤部長赴美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貿易部長會,其間將分別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貿易代表戴琪舉行會談。中方將就中美經貿關係和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與美方進行交流。


王文濤部長

“美中兩國看到修復關係的脆弱契機”,美國《華爾街日報》24日稱,作爲拜登任內兩國首次在華盛頓舉行的部長級會談,王文濤與雷蒙多的會談將成爲中美關係回暖的首場考驗,將決定雙方能否恢復因“氣球事件”而“脫軌”的高層交往。曾任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的喬治敦大學教授梅代羅斯稱,美中嘗試重建基本溝通管道,此刻是“脆弱的機會”。美國政論網站Counterpunch24日發文對當前美中之間存在“溝通鴻溝”感到擔憂。不過,近期兩國溝通開始回升,中美都認爲雙邊關係進一步惡化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從本月雙方會晤來看,商貿問題或許是推動兩國走到一起的主要力量。美國和平研究所對美中兩國很快恢復高層交往持樂觀態度,該智庫認爲,雙方至少能就一個問題達成共識,那就是更好地管控分歧符合雙方共同的利益。“美國之音”稱,美中商務部長的對話可能開啓更多美方官員的中國之行。白宮新聞祕書讓-皮埃爾23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時機成熟時,美方將再次尋求安排布林肯等官員訪問中國。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2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經貿作爲中美關係壓艙石的地位實際上是沒有變化的,正是基於這個現實,中方強調中美需要合作,美方不能一味尋求競爭對抗,而美方的對華政策一貫傾向於把經貿問題武器化和地緣政治化。李海東表示,經貿領域的合作順暢展開可以看作中美關係回暖的重要指標,接下來要對拜登政府聽其言而觀其行。

“接下來有兩件事情可能爲美中關係埋雷”,“美國之音”稱,拜登近期擬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試圖限制美國對中國某些高科技領域的投資。這是繼去年10月拜登政府實施對中國高級半導體和芯片製造設備的出口管制措施後的又一項舉措。此外,美國可能繼續拿“氣球事件”的“調查結果”說事。

“關鍵是如何重建信任”

在美國對華政策班子出現調整之際,一些政客仍不遺餘力地抹黑中國,並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據美聯社25日報道,美國衆議院下轄的“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24日表決通過“涉疆”“涉臺”兩份提案,施壓國會對中國採取行動。美國國家安全局24日援引微軟公司的報告聲稱,近期一箇中國黑客組織“針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發起網絡攻擊”。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國相關機構也發佈了類似報告。


中美國旗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很明顯,這是美國出於地緣政治目的,發動“五眼聯盟”國家採取的集體虛假信息行動。衆所周知,“五眼聯盟”是世界上最大的情報組織,美國國家安全局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客組織,他們聯手發佈虛假信息報告,本身就很諷刺。

“中美關係解凍,拜登政府可以做哪些工作?”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何瑞恩23日撰文稱,首先,華盛頓可以優先考慮與中國的直接、私下外交,“私人信件、電話、國家安全顧問之間的安靜談話、低調的訪問以及通過大使館進行的工作,將爲美中關係取得進展帶來更大的前景”。其次,美國應暫停與北京就處理兩國關係的危機管理機制和原則進行談判,在目前的關係氣氛下,推動這些話題將會加劇而不是降低風險。何瑞恩稱,美國越是完全依賴威脅和懲罰來與中國打交道,並從生存的角度來構建競爭,美國的盟友和夥伴就越可能“踩剎車”,以防止被推入與最大貿易伙伴的正面對抗,美國的合作伙伴中很少有國家對加入一個反華集團感興趣。

“關鍵是如何重建信任”,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資深研究員羅伯特·曼寧建議美中“以互惠措施爲基礎,一小步一小步、一塊磚一塊磚地,建立某種程度的信任”。比如雙方重新開放被關閉的領事館、放寬學生和教師的簽證、開展貿易技術談判以及爲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制定規則等。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馮亞仁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陳青青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甄 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