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26日訊(編輯 楊一駿)截至2022年末,中國的債券市場總規模141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二,債券餘額佔同年GDP比例的117%。龐大的債券市場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中,被賦予更大的使命和責任。城投債的風險、產業債的擇券、以及宏觀經濟形勢對債券投資的指引,都是債券市場參與者關注的焦點。5月25日蘇州召開的聯合信用2023信用發展論壇,以“信用賦能債市可持續發展爲主題”,多位大咖就上述議題分享了觀點。

債券市場使命重大,信用賦能債市可持續發展

蘇州市政府副祕書長金曉虎在致辭中表示,債券市場是金融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直接關係到整個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在當前全球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下,如何打造健康、可靠、透明的信用體系成爲未來中國債券市場發展的重中之重。

聯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少波指出,在新時期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賦予了債券市場更大的使命和責任。而如何讓信用的力量賦能債券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在化解存量風險的同時,進一步推進債券融資和投資的市場化進程,是債市各方參與者共同關心的話題。

分化是城投債主旋律,城投轉型與隱債化解之路仍漫長

進入2023年,城投無論是融資環境還是債券估值仍呈明顯分化趨勢。聯合信用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研究總監餘雷表示,2023年城投融資總體平穩,區域融資分化仍然明顯。城投債估值整體修復,優質區域低評級修復明顯,而弱區域“騎虎難下”。對於傳統高估值區域,區域基本面實力與非市場化融資是對估值影響較大的因素。另外2022年以來,城投非標與商票風險事件數明顯增加,非標風險區域出現擴散。

餘雷進一步對城投轉型路徑和隱債化解方案作出展望。城投轉型業務的開展通常通過資產整合、資產盤活開始,逐步對現有的政府控制的資源進行融合和市場化配置;或者通過增加產業鏈縱深,如基礎設施代建轉爲自營,依託區域內的獨特地位及經驗發展城市更新、房地產業務等。但當前多數地區可整合的資產的承債能力仍顯不足、現金流較少或需要時間培育、存在盲目投資風險等。轉型成功案例較少,中短期內投資人仍然青睞與政府關係更加密切的平臺。

對於隱債化解,餘雷表示,“十年化債”已到達半程,未來隱性債務化解力度不會減弱,對城投整體風險控制有約束作用,也是對城投信用的支撐。縱過往城投兌付危機解決方案,以統籌爲主,地方政府仍有較多手段,最終展現的是區域國資整體實力。

產業債投資兼顧區域與行業,可轉債擇券基於盈虧比

國泰君安證券資管投資經理執行董事胡宇辰就產業債投資邏輯與城投債、股票投資邏輯的異同,分享了其產業債投資的心得。與城投債投資着重研究城投所在區域不同,產業債信用中樞評價基於行業競爭環境、企業增長和盈利、產業政策、營運和財務風險等,這一點和權益投資類似。而產業競爭力又與城投區域實力存在關聯性。與權益投資偏好處於發展期的企業不同,產業債投資偏好處於成熟區乃至衰退區的企業,從中挖掘信用資質下行,但短期違約風險較小,市場定價出現偏差的標的。

在可轉債投資框架上,胡宇辰提供了基於盈虧比的擇券思路。以底價市值作爲組合潛在最大回撤的控制參考依據,以目標市值作爲轉債投資預期收益率的參考依據,目標市值與底價市值共同測算盈虧比。

全球格局兩大趨勢,中國疫後修復需要時間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滙豐銀行大中華區前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分享了對全球地緣局勢的看法。屈宏斌認爲,逆全球化與中美對抗加劇是世界格局的兩大趨勢,而疫情和俄烏衝突加速了逆全球化與中美對抗。在新趨勢下,高通脹、高風險、低增長或將成爲新常態。對於中國,全球化的好日子逐漸結束,房地產的黃金時代終結,重歸製造業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唯一出路。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理事、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伍戈認爲,重大疫情後的修復沒有經驗可參考。疫後,無論是居民還是企業,其資產負債表受損後的修復都需要時間。在地產積壓需求的釋放後,今年中國房地產修復已現疲態,存在二次探底風險,經濟環比脈衝後可能回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