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德國一直是歐洲的經濟引擎,帶領該地區度過了一場又一場危機。但這種韌性正在崩潰,這給整個歐洲大陸帶來了危險。

數十年來有缺陷的能源政策、內燃機汽車的消亡以及向新技術的緩慢過渡,正對德國經濟構成最根本威脅。但與1990年不同的是,現在德國政治階層缺乏解決結構性問題的領導力,而這些結構性問題正蠶食着德國競爭力的核心。

巴斯夫首席執行官Martin brudermller表示:“作爲一個社會,我們一直很天真,因爲一切似乎都很好。”“我們在德國遇到的這些問題正在累積。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段變革時期;我不知道是否每個人都意識到了這一點。”

儘管能源短缺的風險緩解,但警告信號正變得越來越難以忽視。德國總理朔爾茨在1月份表示,德國將安然度過俄羅斯引發的能源危機,今年不會出現衰退,但週四公佈的數據顯示,德國經濟自去年10月以來一直在收縮,在過去五個季度中只增長了兩次。

經濟學家預計,未來幾年德國的經濟增長將落後於歐洲其他國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德國今年將是七國集團(G7)中表現最差的經濟體。儘管如此,朔爾茨還是很樂觀。

“德國經濟前景非常好,”他在公佈最新經濟數據後表示。通過釋放市場力量和精簡行政程序,“我們正在解決我們面臨的挑戰。”

儘管如此,市場認爲,德國正面臨長期緩慢衰退的風險。

對德國來說,最緊迫的問題是讓能源轉型步入正軌。負擔得起的電力是工業競爭力的關鍵先決條件,甚至在俄羅斯中斷天然氣供應之前,德國就已經是歐洲電力成本最高的國家之一。

與此同時,德國需要加快高壓電網的建設,將北部沿海的風力發電場與南部急需電力的工廠和城市連接起來。

“德國需要就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的擴張速度達成跨黨派協議,”柏林DIW研究所能源經濟學教授Claudia Kemfert表示。在2025年的下一次全國大選之後,“政治格局可能會再次阻礙能源轉型。這對德國的商業環境不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