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井鑫 北京報道

隨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的推進,銀行貸款利率在2023年仍維持下行趨勢,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穩步降低。然而,當下銀行貸款利率已處於歷史低位,市場對於利率未來走勢的判斷出現一些分歧。

政策上,監管明確要求了“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穩中有降”。但是,目前數家銀行的淨息差指標已跌破警戒線,甚至部分銀行稱“淨息差已至歷史底部”,貸款利率再降的空間已經很小。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金融讓利實體經濟是政策大方向,但是近期央行發佈的2023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首次提出了“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適度”,這無疑是一個信號。從銀行的角度看,銀行貸款已然很“卷”了,淨息差的大幅收窄已經對銀行的盈利造成不小的衝擊。更重要的是,較爲罕見的貸款利率低於部分理財收益的“倒掛”現象,引發了市場對套利的擔憂。

銀行淨息差承壓

5月22日,央行公佈了最新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爲:1年期LPR爲3.65%,5年期以上LPR爲4.3%,LPR自2022年8月下降以後已連續9個月維持不變。

實際上,由於貸款定價受到信貸供需關係影響,銀行實際貸款利率目前已偏離LPR較多。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爲,2023年一季度貸款利率降幅雖有所放緩,但仍處於下行通道,未見拐點。在年初貸款重定價和新發放貸款利率延續下行趨勢的背景下,商業銀行淨息差進一步承壓。如果進一步壓降信貸成本,將有可能使商業銀行整體的淨息差跌破警戒線,潛在的壓力和風險不容忽視。

央行公佈的2023年一季度數據顯示,3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3.95%,較去年同期下降0.41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02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4.14%,較去年同期下降1.35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12個百分點。

記者注意到,在央行2023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首次提出了“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適度”,這意味着,貸款利率的下降受銀行成本端因素影響越來越大。

“去年年底,行業對於今年的貸款利率走勢判斷偏向於觸底回升,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士認爲,長期來看,考慮到銀行成本端的情況,貸款利率很難再降。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最新發布的2023年一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情況則顯示,一季度商業銀行的淨息差爲1.74%,較2022年四季度的1.91%下降0.17個百分點,再創歷史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4月10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佈《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版)》,對商業銀行ROA(資產回報率)、淨息差、成本收入比等指標均有底線要求。其中,將“淨息差低於1.80%”作爲扣分項。

記者梳理上市銀行公開數據顯示,在42家上市銀行披露的2023年一季報中,13家銀行的淨息差在2%以上,14家銀行的淨息差跌破了1.8%,其中包括3家國有大行。而在2021年,有33家上市銀行的淨息差在2%以上,僅2家銀行的淨息差在1.8%以下。

據瞭解,在42家上市銀行中,利息淨收入佔到營收比例超過80%的達到15家。換句話說,淨息差的收窄對三成以上上市銀行的盈利都會造成比較大的衝擊。

5月10日,成都銀行副行長李婉容在2022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稱,從過去三年(2020~2022年)數據來看,該行淨息差維持基本穩定,保持在2.1%上下。從本輪行業性的降息影響來看,該行息差變化的整體趨勢與行業趨同,由於自身業務結構的特點,該行2023年一季度單季淨息差已基本上接近底部水平。

華西證券在最新研報中稱,2023年一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爲1.74%,同比下降23BP,也爲近五年來季度降幅最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有存量貸款重定價的影響;另一方面,強對公、弱零售的信貸投放格局也制約了銀行資產端收益率。後續息差有望築底,包括重定價的一次性衝擊消退,以及新發貸款利率定價也基本企穩,後續若零售貸款投放邊際改善,有望從結構上對銀行資產收益率形成支撐。

貸款利率與理財收益“倒掛”

“銀行業務現在很難做,尤其是貸款很‘卷’。”前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貸款“價格戰”打得很兇,貸款利率也在不斷創新低。

記者在北京的一些銀行走訪時瞭解到,中國銀行興業銀行等銀行的消費貸最低貸款利率能達到年化3%~3.65%。另外,一些銀行能夠做三年期的“先息後本”。在公司客戶貸款方面,銀行對於部分央企和上市公司的業務爭奪更加激烈,貸款利率甚至能夠低至年化2.8%左右,這與部分銀行理財收益超4%形成了罕見的“倒掛”現象。

針對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該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銀行目前不能對理財產品承諾收益,但一些代銷的銀行理財過往的業績年化收益率是在4%以上的。“對於一些‘固收類’的半年期到1年期的產品,業績表現可能還會更好。”

根據4月份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銀行理財實際收益率已經高於4%,理財公司存續開放式“固收類”理財產品(不含現金管理類產品)的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爲4.43%,環比上漲0.47個百分點。

針對銀行貸款利率與銀行理財收益率“倒掛”的現象,該人士認爲:“套利在實際操作上很難。”據他介紹,銀行消費貸的額度最高是30萬元,是明確禁止資金用於投資的,而銀行對於資金的用途監控也很嚴格。對於公司類的貸款,很多企業貸款是因爲政府貼息“專款專用”的,也不可能挪用於投資理財。

此外,他表示,銀行理財目前已經打破了剛性兌付,產品的收益率是波動的且存在虧損的可能。這也會降低企業或個人通過貸款購買銀行理財套利意願。“去年北京一家‘專精特新’企業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虧損嚴重,目前企業對於購買銀行理財的風險已經有了比較充分的認識。”

一家券商銀行業分析師認爲,貸款利率與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倒掛”,是因爲銀行貸款在通過降利率支持實體經濟,對實體經濟進行了讓利。但是,目前貸款利率已經進入了一個觀察期,需要綜合經濟的情況和銀行成本端情況。“如果經濟的復甦不穩固,可能貸款利率會在一段時間內維繫低水平。如果經濟的復甦已經有了比較好的起色,貸款利率也可能有一個小幅震盪向上的態勢。”

中國經營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