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環球老虎財經app 

海康威視兩度分拆子公司上市背後,是海康系的一場造富運動。其擬分拆上市的第二單海康機器人在股權架構與螢石網絡如出一轍,即除了海康威視是大股東之外,一隻名爲青荷投資私募股權基金位居兩家公司的二股東之位。抽絲剝繭之後發現,這隻私募基金背後實則是海康威視信託計劃的員工持股計劃,而該信託計劃背後的持有人超過76%都是海康威視的高管、董事等人員。

海康威視故伎重施,再度分拆子公司上市。

5月25日,海康機器人更新上市申請審覈動態,公司已回覆審覈問詢函,回覆的問題主要有,關於業務和行業發展,關於分拆上市,關於同業競爭等。

對於分拆海康機器人上市,市場對其背後的私募基金尤爲關注。

從海康機器人的股權架構來看,發行前海康威視持有其60%的股權,青荷投資持有40%的股權。而根據招股書可知,青荷投資的背後實際上是海康威視的“跟投計劃”平臺。

該平臺的持有人大部分都是海康威視的核心人員。若海康機器人成功上市,背後的股東們將會滿載而歸。

實際上,此前海康威視在對螢石網絡的分拆之時,股權結構上亦是呈現了“六四開”特徵。青荷投資同樣持有40%的股份。而隨着螢石網絡上市,青荷投資身價也一路水漲船高,其背後的海康威視高管及相關人員賺得盆滿鉢滿。

顯然,分拆螢石網絡讓海康系的核心人員大賺一筆。因此,海康威視欲復刻此前的模式以進行下一場造富。

海康機器人背後的神祕私募,

最高翻179倍

作爲海康威視往A股市場力推的第二子,海康機器人備受關注,而其在招股書中披露的諸多問題,股權架構尤爲引人注意。

招股書顯示,海康機器人的股東有兩位,即海康威視、青荷投資,發行前持股比例分別爲60%、40%。

資料顯示,青荷投資與海康機器人產生交集是在2021年年初。

具體來看,在2021年1月8日,嘉盈投資與青荷投資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後者以9,840.916萬元的價格受讓嘉盈投資持有的機器人有限40%股權。4日後,海康機器人同意了該筆交易,同時其他股東也放棄了對該部分轉讓股權的優先購買權。

讓其他股東妥協的青荷投資大有來頭。招股書顯示,青荷投資的LP爲嘉盈投資,GP爲河濱投資。而嘉盈投資的LP爲中建投信託,GP同樣也是河濱投資。值得一提的是,中建投信託是海康威視信託計劃的受託人,其代表海康威視信託計劃與河濱投資共同出資設立嘉盈投資。

即,嘉盈投資通過青荷投資間接成爲海康機器人的股東。

而該信託計劃由海康威視跟投員工出資並作爲受益人。也就是說,若海康機器人成功上市,海康威視信託計劃的持有者無疑是最大的得利者。

從海康威視的跟投計劃來看,海康威視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控制的其他企業的員工佔有青荷投資76.66%的份額,同時海康機器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人及其控制的企業的員工合計佔有青荷投資的份額僅爲23.34%。

招股書顯示,海康機器人擬公開發行的數量在8000萬元至2.4億股之間,佔該次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區間爲10%至25%,擬募集資金60億元。以此來計算,海康機器人在IPO後的初始估值在240億元至600億元之間。

若海康機器人成功IPO,按照發行上限2.4億股計算,青荷投資持有30%股權的估值大約在72億元至180億元之間。而這相比較初始的投資金額9840.916萬元最高翻了179倍。

如法炮製螢石網絡

利用私募“遮掩”,成爲一個主體,不論是應對監管還是背後的持有人,可謂是一石二鳥。

此前海康威視分拆螢石網絡也有過同樣的操作。

根據螢石網絡此前的招股書,在上市之前其股東分別爲青荷投資、海康威視,持股比例分別爲40%、60%。

青荷投資經過層層穿透後,同樣是中建投信託,其亦是海康威視信託計劃的受託人,而海康威視信託計劃系由海康威視跟投計劃與中建投信託共同設立的信託計劃。

其信託計劃的跟投對象如海康機器人如出一轍,母公司海康威視相關人員是主要的持有人。具體來看螢石網絡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技術人員及其控制的企業的員工合計佔有青荷投資的份額僅爲23.38%,海康威視董事及高管及其控制的其他企業的員工持有76.62%。

招股書顯示,在2021年1月份,嘉盈投資將其持有的40%股權以15535.252萬元的價格轉讓予青荷投資。招股書顯示,螢石網絡成功發行後,青荷投資持有的股份爲1.8億股,持股比例稀釋至32%。

而上市後的螢石網絡股價已從28.77元/股的發行價漲至24日的50.6元/股。也就是說,當前青荷投資持有的市值爲91億元,這比較2021年年初1.56億元入股成本,可謂是暴賺。

隨着螢石網絡、海康機器人先後分拆,市場對海康威視後續是否會繼續拆分旗下創新業務主體上市充滿好奇。對此,海康威視表示,如創新業務子公司發展壯大,並符合獨立上市的條件的,優先考慮及支持其上市。

背靠海康“大樹”

背靠海康,海康機器人迅速崛起。

數據顯示,2020年到2022年9月末,海康機器人的營收分別爲15.25億元、27.68億元、28.10億元,淨利潤分別爲0.65億元、4.82億元、4.28億元。相比較諸多機器人企業目前尚處於虧損的情況,海康機器人的業績表現頗有一枝獨秀之感。

不過,業績短時間跨入億元門檻的背後,母公司海康威視功不可沒。

招股書顯示,2019年到2022年9月末,海康機器人向海康威視及其下屬企業的銷售金額分別爲9,632.15萬元、1.1億元、1.25億元、8,565.59萬元,佔據總銷售額的比重分別爲10.23%、7.34%、4.52%、3.05%。

值得一提的是,與海康威視關聯甚密的中國電科亦是處於海康機器人的前五大客戶之中。數據顯示,其在2019年至2022年9月末的銷售額分別爲599.15萬元、507.96萬元、812.35萬元、364.23萬元。

海康威視等向海康機器人贊助的同時,亦是後者的供應商。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2年9月末,海康機器人及其下屬企業向海康威視採購材料的金額分別爲5.3億元、9.96億元、1.8億元、1.26億元,佔據當期採購金額的比重分別爲82.61%、65.55%、9.02%、5.87%。

同時,中國電科也出了不少力。2020年到2022年9月末,海康機器人向其採購材料的金額分別爲1,018.42萬元、5737.63萬元、5,737.41萬元。

此外,海康威視還給了海康機器人財務上的幫助。比如,2021年,海康威視與海康機器簽訂了不超過10億元的財務資助合同,年利率爲3.85%。當年海康機器人就向海康威視拆入了16.78億元。2022年,海康機器人還向海康威視拆入資金8.6億元。

而被母公司一路扶持的海康機器人在產品的圖像傳感器上,對SONY等境外公司存在依賴。

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2年前3季度,海康機器向第一大供應商SONY採購電子器件金額分別爲1.98億元、4.66億元,佔比分別爲9.93%、21.72%。

此外,海康機器人還面臨着羣狼環伺的情況。外部不僅有全球巨頭企業日本的基恩士(Keyence)、美國的康耐視(Cognex)、挪威的AUTOSTORE等搶食市場蛋糕,國內部分上市公司也能對其構成競爭,例如奧普特凌雲光、極智嘉、海柔創新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