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券業行家 

2023年首例私募數據侵權案件,朝陽永續V火富牛!

因不可知的原因推遲數月後,2023年內首例涉及私募領域的侵權案件,業已開庭審理。

最新開庭的訴訟

來自企查查信息的更新,出現了一則知識產權類訴訟案,在今年5月24日由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簡稱:浦東法院)開庭審理。

原告一方,是業內知名的私募服務機構,上海朝陽永續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朝陽永續)。其同類機構還包括私募排排網、川穀等三方平臺。

公開信息顯示,朝陽永續的創始人廖冰,1992年開始從事證券行業,是國內證券市場第一代“紅馬甲”。1994年開始成爲職業投資者。價值投資的追隨者。目前還是香港金融管理學院客座教授、中國量化投資俱樂部發起人之一、常任祕書長。

而被告方則是兩家公司,廈門好投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好投科技)和上海穗創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穗創資產)。

行家對此也不陌生。畢竟,近年來頻頻出現在行家時間線上的“火富牛”,其運營方正是好投科技。

並不對等的地位

秉持公心的行家,一向對弱勢者抱有同情。從經營歷程、實繳資本、品牌價值和人員配置來看,雙方壓根不對等嘛。

工商信息顯示,廈門好投成立於2018年7月,距今不足5年。註冊資本568.18萬元,實繳資本爲零。股東方中,出現了其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劉亦儒,監事李水連,以及多位自然人交叉持股的三家合夥企業。

穗創資產成立於2015年7月,2021年7月,註冊資本由1000萬元減少到5萬元;兩名自然人股東,彭靜和方麗各佔50%,前者有限制高消費信息。穗創資產曾在2016年全資創立了永瑞商業保理(深圳)有限公司。這家商業保理公司2019年2019-10-22被註銷。

目前,穗創資產唯一的對外投資,爲平潭興證賽富一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22.885%。而這家有限合夥的執行事務合夥人,正是興業證券旗下的興證創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興證資本)。從股權來看,行家未發現有什麼關聯。

目前,廈門好投參保人數爲16名,旗下上海好投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好投)參保人數1名;而穗創資產自成立以來參保人數均爲零。

作爲對比,朝陽永續成立於2003年,至今已是第二十個年頭,註冊資本5,812.975萬元,實繳資本3,295.8969萬元。人員數量更是不少,參保人員234名。站在社會責任角度,這也是爲金融科技相關人員提供了崗位。

一家是私募服務領域的巨頭,一家是設立未久的小型機構。兩家的糾紛,究竟來自何處?

令人咋舌的打法

通過來自“火富牛”的對外宣傳,行家發現了這樣的介紹。

“完整可靠的私募/公募基金數據庫”,這是怎麼做到的?

與公開披露信息的公募不同,私募數據幾乎是不公開的。根據《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爲管理辦法》第十六條,募集機構僅可以通過合法途徑公開宣傳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品牌、發展戰略、投資策略、管理團隊、高管信息以及由中國基金業協會公示的已備案私募基金的基本信息。

而金融人士、投資者等關注並願意付費的私募基金數據,主要是淨值,以及由此衍生的收益率和回撤數據。按照監管要求,私募機構不能對不特定的對象公開。如果想要通過合法手段獲取私募數據,沒有別的捷徑,只能一家家的和私募機構洽談,獲取授權。

也因爲此,業內做私募數據的主要企業,一方面,需要通過大賽、會務、基金代銷等模式觸達私募。另一方面,需要多年來積累私募數據。同時還需要有足夠的資金、人員實力,完成數據錄入、清洗、覈對、衍生等工作。

作爲一家成立不到五年的平臺,按照其對外宣發PPT的表述,現有30號人員——這還是包括了行政、銷售、財務等在內。除了做前端產品,數據團隊人員究竟有多少?

爲何能在如此短時間內,獲取了數千傢俬募機構的數據授權?如何能夠負擔一個擁有海量數據的投研平臺的工作?是否有別的數據來源?來源是否合法,是否真實可靠?

行家只能猜測,這家或許是掌握了“天頂星科技”,發掘有限的人員無限的潛力,快速通關同行走過二十年的歷程,以凡人無法理解的速度,積累了數據。

而這樣的高科技,價格卻非常”親民“。

目前市場主要私募投研產品的售價爲數萬元,並且幾乎都是ToB的機構用戶。而“火富牛”卻是走低價路線,對C端個人用戶開放,並且不甄別是否是合格投資者。據悉,最低售價不到兩千——不要說覆蓋海量數據的獲取及處理成本,就是單純給銷售的返點,恐怕都不夠?

或許因爲高質低價,“火富牛”也列出了100+合作伙伴,包括中信期貨、興業證券、東方證券招商證券等知名的機構用戶。

商業祕密的糾紛

回到本案,由於這起案件是侵害商業祕密糾紛,行家也頗爲好奇,商業祕密是什麼?

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資者,提供了一份聊天記錄。

這位自稱“火富牛-FOF投研專家”的人士,表示數據與朝陽永續和私募排排網一致,來自“採購第三方”。

然而,朝陽永續可是本案的原告。難道說,雙方不僅沒有采購之類的合作,而且還存在別的情況?

飛單平臺的關聯

當然,這起案件尚未判決,孰是孰非,行家不得而知。

不過,好投科技及火富牛的外宣方面,行家卻有相當的體會。

此前行家就發現,一家金融領域的個人公衆號,創始人Hanson,打造了“不帶貨”的人設,卻在推文及留言中公開推薦火富牛。

而這位真名顧漢升的大V,與火富牛有着淵源。股權穿透信息顯示,葉曉鳳持有上海好投5%股權,並且擔任上海好投監事。此前的公開判決書顯示,葉曉鳳女士系顧漢升配偶。

其實行家注意到這家大V,還是來自其公開宣傳創建理財師平臺,有着”教唆飛單“之嫌。

早在2018年,《中國財富管理實務通訊》執行主編、北京牛投邦科技諮詢有限公司(簡稱:牛投邦)創始人李清昊,就曾對這一模式進行了點評。原文過於精彩,行家在此進行引用。

堅定不移地反對飛單。雖然我知道在這個行業裏,太多人堅定不移地反對反對飛單。這些反對者,或者打着自由主義的旗號,宣稱要解放理財顧問們被機構束縛和剝削;或者打着科技金融的招牌,號稱通過技術手段提高資產供應、交易和獲客的效率;更多人,則簡單粗暴地揮舞着超高的佣金,誘惑自以爲飛單無過的理財顧問去吸食所謂“去中介”的快感。

簡單總結,投資飛單平臺,盈利model爛,投資風險大,客戶價值低。並且,幹這麼一件令行業嚴肅從業者不齒的事情,已喪失了作爲一家偉大公司的道德基礎和價值觀基因。

李大爺,公衆號:顧問雲一篇長文說‘飛單’

因注意到這一情況,行家通過公開途徑對該大V進行了點評,卻被對方“45度眼睛向上”。

被拉黑後,行家也有發現。這位大V“聽取”了行家的建議,近期有所收斂。現在大概轉型爲火富牛的分銷商,對C端傳播。

這當然是種商業模式,無可厚非。不過行家還是要說,以一己之力運營,也需要合規經營。

畢竟,無論是好投科技還是上海好投,都不是證監會和中證協列示的投資諮詢機構,也不是中基協有記錄的三方銷售機構。

沒有金融牌照,對外宣傳財富管理,其專業性如何界定呢?

數據服務的同行

致力於搭建服務券商和私募的生態圈,行家瞭解到金融領域數據服務商的情況。

從定義來看,數據服務商主要指提供數據庫應用、數據分析、新聞研報查詢等功能的公司。

來源:中金公司研報

由於私募機構的高成長性,近年來聚焦這一領域的數據服務商數量衆多。同時,由於私募數據的隱祕特性,各家數據會有差異。

爲了獲得私募數據,數據服務商一般會有門戶網站相配合,提供線上基金銷售推介,或者採用線下俱樂部的形式,瞭解行業最新的數據和發展情況。

而盈利模式來看,主要以數據庫使用權(網頁導出或者終端付費)、研究報告、線下商業活動等方式創造營收。

那麼,本次的訴訟,是否會引起同行效法。比如私募排排網?

而在私募數據服務商參與的這一賽道,內卷,或許只是開始。

司法領域的呼籲

站在行業的角度,行家瞭解到司法實踐中涉及數據侵權的現狀,或許尚未能令人滿意。

雖然目前相關政策普遍認爲數據是一項資產,近年來國家也在持續推進對數據的保護,尤其在個人數據方面,隨着《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出臺得到了有效的保護。

然而,針對確立企業數據權利這樣一個新型財產權,立法似乎尚不健全。無論是《民法典》還是《數據安全法》都將這一問題留給了後續立法,但後續立法卻遲遲未來。

當前司法實踐中,傾向於將數據權益納入到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予以保護。但司法實踐並未就此類案件形成統一的裁判規則,因此,數據企業的維權之路,仍然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各種困難。

行家也希望,未來能夠確立企業數據的保護路徑,讓數據企業通過法律對其數據產品進行一種獨立的法律保護(一般的知識產權糾紛基本都有獨立的案由,例如著作權侵權糾紛、侵害作品網絡傳播權糾紛、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等)。

這一直接法律保護的意義不僅僅在於防止企業數據的權利遭到竊取或侵害,也有利於激發和鼓勵企業進一步加大對數據的研發投入,更好地發揮數據的商業價值,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