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賺錢不收管理費!資管行業"鯰魚"乍現,如何打破"持有人不賺錢"的怪圈?

資管行業的“鯰魚”出現了,有人正在強勢打破“管理人賺錢,持有人不賺錢”的怪圈。
這麼做的是招銀理財。其正在“逆風”發行的“招卓價值精選權益類理財計劃產品”(下稱“招卓價值”)說明書顯示:該產品當日累計淨值低於1.00元(不含)時,管理人將從下一自然日起暫停收取固定投資管理費。
如果“淨值低於1不收管理費”的模式在將來成爲理財子權益類產品的主流,會從投決機制、考覈機制上驅動國內資管行業產生鉅變。
據券商中國記者從招銀理財內部獲悉,某銀行的分行單筆認購了500萬,創出近期單筆募集新高。
通過四大舉措強調管理人和投資人綁定
之所以說招卓價值“逆風”發行,因爲這是一隻久違的R5級權益理財;也因爲這是在銀行理財規模持續六個月下降,終於在上月止跌回升的大背景下,一隻給市場吹響“佈局權益、全面反攻”號角的理財產品。
號角雖響,但是權益理財的募集,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銀行理財入權益,難在長期面臨着銀行系信貸文化帶來的人才儲備、激勵機制、投研體系、投資決策流程(信貸文化下風險做實質上決策VS基金公司的投資經理負責制)、風控能力、科技系統等先天短板。
所以“招卓價值”的特殊之處在於,它試圖從運作和銷售機制上,彰顯將管理人的投資實力與持有人的利益做真正綁定的決心。這隻“鯰魚”的誠意,通過四個做法來傳遞:
一是歷史性地開創“淨值低於1不收管理費”的做法,而這也被輿論稱爲“銀行理財開卷公募基金的第一槍”;
二是不收取超額業績提成,最大化將超額收益讓渡給持有人;
三是管理人自購,該產品投資經理真金白銀跟投200萬元並鎖定兩年持有期,另據記者瞭解,招銀理財內部員工和高管也在積極認購;
四是單筆大額認購實施鉅額優惠,據記者瞭解,該產品單筆購買100萬元,認購費就降到1000元,而公募的規則一般是500萬或1000萬。
以降低管理費或是收取微乎其微的管理費,乃至不收取管理費的方式,吸引客戶購買的理財產品,這一情況只在吸引客戶開設養老金資金賬戶時出現過。
將追求絕對收益落入考覈
經歷了2022年理財產品兩輪較大的破淨潮後,國內的投資者的體驗較差,對於理財產品的購買更爲謹慎,信心不足的現象較爲明顯,紛紛將資金轉向最爲安全的存款,儘管存款利息一降再降。
而理財公司在經歷了去年大範圍的“破淨-贖回”負反饋後,均在反思如何提升客戶的價值感、如何能最大程度留住客戶這一直指生存根本的問題。
“招卓價值”就是招銀理財給出的答案。
從表面上來看,招銀理財在通過費率創新,前所未有地提升持有人的收益獲得感。從深層次看,這隻產品的發行,標誌着銀行理財從投決流程和體制機制運作上,真正地捨棄追逐短期繁榮、放大風險敞口的做法,轉而將對絕對收益的追求,嵌入到對投資經理的考覈和內部投研流程中。
好的想法要依託於好的土壤。“招卓價值”探索的機制,與投資經理張英的想法不謀而合。張英表示,“我們做投資的時候,大部分時候是逆市的。要追求質地,又要買得便宜,我肯定是犧牲景氣的,大部分時候要逆着景氣的時候去買,那這個時候你肯定跟市場有分歧的,特別是買入的時候。”
這纔是“招卓價值”真正的價值——追求絕對收益。通過上述強綁定做法,纔不僅僅停留在客戶預期層面,而是真正建立起一個圍繞絕對收益目標來做投資、研究和考覈的有效機制。
疾風知勁草。在追求絕對收益機制的運作下,這隻產品究竟能否闖出一條打破“持有人不賺錢”怪圈的有效路徑,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