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慈玉鵬 北京報道

央行官網消息,2023年5月22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爲:1年期LPR爲3.65%,5年期以上LPR爲4.3%,與上月相比均保持不變。《中國經營報》記者統計瞭解到,LPR已連續9個月未調整。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經濟恢復好轉、政策效應持續釋放、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有力,進一步引導LPR下行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不高,今年四季度前,LPR或將繼續保持穩定。

另外,記者採訪瞭解到,LPR持穩未降,有利於銀行淨息差降壓。近期,銀行淨息差下行幅度偏大,報價行壓縮LPR報價加點動力不足。有業內人士指出,未來LPR是否繼續調降,將主要取決於銀行息差表現情況,以保證銀行淨息差維持在相對平穩水平。

變動趨勢向穩

經記者統計,自2022年8月1年期LPR及5年期LPR下調後,LPR利率已經連續9個月保持不變。

按照國務院決策部署,2019年8月17日央行發佈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公告,推動貸款利率進一步市場化。改革後,LPR改爲按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加點形成的方式報價。另外,LPR在原有1年期品種基礎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種,爲銀行發放住房抵押貸款等長期貸款的利率定價提供參考。

記者通過Wind數據統計發現,改革後,1年期LPR利率共下調8次。其中,2019年下調3次,2020年下調2次,2021年下調1次,2022年下調2次;2019年至2020年3月,1年期LPR利率一直處於4%以上,2020年4月20日公示1年期LPR利率爲3.85%,首次降至4%以下,此後又經歷3次下調。

另外,Wind數據顯示,2019年8月LPR改革至今,5年期LPR共計下調6次,從4.85%的最高點下調至目前的4.3%,共降低55個BP。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告訴記者,梳理歷次報價,自2019年8月以來LPR的8次變動中,有5次實現了MLF利率與LPR報價的聯動下調,有3次是在MLF利率未變的情況下,藉助降準、存款利率定價改革等方式降低了銀行綜合融資成本,進而實現了LPR不同程度的下調,這表明央行政策利率變動會對LPR變動產生比較直接的影響。同時,在MLF政策利率之外,也會綜合考慮銀行成本端和貸款需求端對加點幅度的影響。

溫彬進一步指出,5月15日,央行開展了1250億元1年期MLF操作,本月到期1000億元,中標利率維持2.75%不變,MLF實現“小幅超量平價”續作,政策利率與前期持平,降息預期再度落空,5月LPR報價調降的概率已大幅降低。

東方金誠宏觀研究團隊表示,4月宏觀數據顯示,實際經濟修復力度穩中略降,當月製造業PMI指數降至收縮區間,但服務業景氣水平繼續保持高位,經濟整體上延續復甦過程,預計二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從上季度的4.5%進一步上升。另外,4月信貸投放環比出現較大幅度下滑,是一季度信貸集中靠前發力後的正常節奏調整,並非市場主體融資需求削弱所致,也不代表寬信用過程發生逆轉。由此,當前通過下調LPR報價,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融資需求的必要性有所下降。

對於LPR未來的變動趨勢,光大證券分析師張旭表示,預計未來幾個月內LPR將保持平穩。他分析稱,經濟運行和融資狀況分別是影響貨幣政策的最根本和直接的因素,而貨幣政策又是影響利率的核心變量。當前,在經濟恢復好轉、政策效應持續釋放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主要生產、需求指標同比增速回升明顯,經濟運行延續恢復向好態勢。同時,今年前4個月新增貸款11.3萬億元,明顯高於去年及前年同期的9萬億元和9.1萬億元,說明金融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在當前環境下,應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進一步引導LPR下行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並不高,預計在進入四季度前LPR將繼續保持在當前水平。

海通證券研報顯示,LPR後續有望保持穩定。研報分析稱,央行今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指出,在不確定性較大的環境下,對利率水平的把握可採取“縮減原則”,即決策時相對審慎,留出一定的迴旋餘地,適當向“穩健的直覺”靠攏。在分析硅谷銀行事件時,央行認爲貨幣政策應避免大放大收。同時,5月MLF保持不變,故LPR在後續的一段時間內有望保持穩定。

淨息差壓力減緩

經記者瞭解,LPR持穩未降,將減緩銀行淨息差壓力。

一位華北地區銀行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監管不斷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銀行機構盈利空間相比往年收窄,LPR保持穩定暫不繼續下調,有利於緩解銀行機構的經營壓力。

東方金誠宏觀研究團隊表示,5月LPR報價不變,符合市場預期,原因之一是近期銀行淨息差下行幅度偏大,報價行壓縮LPR報價加點動力不足。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5月19日公示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進一步收窄至1.74%的歷史低位,較去年年底繼續下行17BP。

記者通過Wind數據統計發現,目前商業銀行淨息差處於自2010年以來的最低位。數據顯示,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商業銀行淨息差在高於2%區間波動;自2022年3月起,商業銀行淨息差降至1.97%,首次跌破2%,並且此後呈下降趨勢。

從上市銀行情況來看,Wind數據顯示,42家上市銀行中,19家銀行2023年第一季度淨息差低於1.8%;15家大型銀行(6家國有大行及9家股份制銀行)的平均淨息差爲1.86%,處於低位。

記者採訪瞭解到,近年來貸款利率下行是淨息差收窄的原因之一。央行數據顯示,2023年3月,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4.34%,相比2022年3月降低31BP。其中,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3.95%,相比2022年3月降低41BP。

而從政策面上看,央行目前的政策導向有益於銀行淨息差壓力緩釋。記者注意到,《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持續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重要作用,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適度”;同時,一季度貨幣政策例會將此前的“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與個人消費信貸成本”調整爲“推動其穩中有降”。

目前,調整銀行負債端利率是降壓銀行淨利差的重要途徑。招商證券研報顯示,金融讓利實體經濟的政策邏輯在短期內不會發生變化,但在當前情況下,商業銀行自身的負債成本壓力不容小視,同業存單利率向MLF利率靠攏、企業(居民)存款的定期化特徵等,使得商業銀行的負債成本進一步承壓,央行近期引導部分存款利率下行,預計該趨勢會持續。

東方金誠宏觀研究團隊表示,爲了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銀行會更多選擇在負債端發力。其中,適度降低各類存款利率是一個必然選擇。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4月以來,今年已有近30家銀行陸續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5月以來,多家銀行宣佈下調協定存款利率及通知存款利率。記者同時注意到,2023年以來,央行積極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例如,4月10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佈的《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版)》中,增加“存款利率市場化定價情況”爲扣分項。例如,將關鍵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降幅低於合意調整幅度”列爲“定價行爲”評分的扣分項。

溫彬表示,近期存款利率調降動作頻出,也旨在穩定銀行息差和加快儲蓄轉化,但4月以來的中小銀行存款利率調降,主要是對2022年以來主要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下調存款基準利率的“補降”,範圍也相對有限;5月15日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亦進行下調,但規模整體較小。

他指出,LPR未來的走勢,將主要取決於銀行息差表現情況,除依賴於政策利率的下調外,最主要的還是要與負債端改善相匹配,以保證銀行淨息差維持在相對平穩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