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人物

“歷任總統都邀請我去白宮,

而拜登沒有。”

作者:溫憲(本刊前駐美國特派記者)

陳佳莉 鄭敖天 田亮 馮羣星 王秦怡

編輯:田亮

今天,基辛格博士迎來百歲生日。他的百歲人生,正好完整地經歷了世界格局激烈震盪、屢經變遷的100年。

“魏瑪政權、德國納粹、美國大蕭條、二戰、歐洲重建、冷戰、越戰以及水門事件,一次又一次驚濤駭浪,他都經歷過了。儘管所有的風暴都會留下永恆的創傷,但他並沒有被擊垮。”美國得克薩斯大學教授、基辛格的傳記作者之一傑里米·蘇瑞如此形容道。

他和中國結下“破冰”之緣,此後近百次訪問中國,成爲中國人民最熟悉的外國面孔之一。

在他百歲之際,《環球人物》記者採訪了多位與基辛格有密切交往的人士,他們的講述將基辛格的形象勾勒得更加立體。

“露骨的威脅”

15歲那年,猶太家庭出身的基辛格爲免遭迫害,隨父母從德國巴伐利亞州小鎮費爾特輾轉抵達美國。5年後的1943年,他加入美軍,並且拿到美國國籍。經過一年的軍事訓練,他隨部隊開赴歐洲戰場,並重返德國,還憑藉德語優勢當上了翻譯。

在給父親的信中,基辛格寫道:“我不想讓德國人認爲猶太人回來復仇了。我們對德國人的消極態度總有一天要結束,我們必須在這裏創造一些積極的事物。”他對納粹、民粹、暴政始終保持警惕,這也讓他後來在國際關係中注重追求穩定與平衡。

1947年,基辛格進入哈佛大學深造。他的理論功底和世界視野,深受哈佛大學政治系教授艾略特欣賞,被推薦免試進入研究生階段。在推薦信中,艾略特寫道:“這是我過去十多年來所有學生中最優秀的一個,他在思想深度和哲理洞察力上無人能及。”

1957年,年僅34歲的哈佛大學講師基辛格,出版了人生第一本書《核武器與對外政策》,其中寫道,憑藉戰略核力量對敵人大規模報復的戰略,由於對方也擁有核報復能力而行不通了,必須以有限戰爭作爲全面核戰爭之外的選擇。這本書一經出版,迅速成爲暢銷書。

他的外交才華被尼克松看在了眼裏。1969年1月,他出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此時首先要解決的策略問題就是越南問題,這裏的戰爭已持續多年。

“尼克松政府要員都覺得越南戰爭打不下去了。起先是想打代理人戰爭,後來打不了就自己出兵,越出越多,最多到50多萬人,而且打了好幾年了,怎麼可能持續?”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原副所長陶文釗告訴《環球人物》記者。

基辛格認爲,外交途徑是唯一可行的出路。他說:“給我6個月的時間,如果我們屆時沒有結束戰爭,你們把白宮的鐵欄杆砸爛好了。”可是和談遲遲不見成果。一個例子可以說明談判的難度:僅對談判桌的形狀應該是四邊形還是圓形,就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爭吵。

基辛格的外交方案不只有談判。“沒有平衡,就沒有和平;沒有節制,就沒有公正。”這是他終身信奉的均勢理論。而平衡和節制的力量,在越南戰場之外——美國必須先跟中國、蘇聯達成和解。

“20世紀50年代,中蘇關係很好,美國就很被動。60年代,中國和美國、蘇聯同時都不好,美蘇之間也不好。基辛格就要推動一個新的戰略調整,中美和解、美蘇緩和,同時維持中蘇對立,這樣一來美國的位置就最好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對《環球人物》記者分析道。

1972年2月,在基辛格的鋪墊下,尼克松訪華,開啓中美關係破冰之旅。這時,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坐不住了。他感到,應該儘快行動,緩和與美國關係,否則就被中國佔了先機。

當地時間1972年4月20日晚上8點左右,基辛格乘專機抵達莫斯科。勃列日涅夫急切盼望蘇美領導人會面,基辛格在交談中就佔了上風,順勢把越南牌打了出來。

基辛格說:“(蘇聯支持的)北越的攻勢威脅到了即將舉行的最高級會談,因此防止北越的勝利同樣符合蘇聯的利益。如果我們喫了敗仗,我對尼克松總統還能到莫斯科來表示懷疑。”對於這“比較露骨的威脅”,勃列日涅夫沒有爭辯。

基辛格這次祕密訪蘇,再次爲兩個大國領導人的會面做好了鋪墊。僅一個月後的5月22日,尼克松抵達莫斯科。基辛格興奮地對尼克松說:“這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次外交成就。”

這樣一來,越南問題就好辦了。1973年1月23日,經歷數十次談判之後,基辛格和北越代表在巴黎簽署了和平協定。這場冷戰期間備受關注的局部戰爭熄火了。

金燦榮和陶文釗都認爲,基辛格一生中發揮作用最大的是在冷戰時期,一是促使美國和中國和解,二是緩和美蘇關係,這有利於世界的穩定、和平與發展。

臉上寫滿未知和緊張

祕密訪華是基辛格外交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尼克松上任以來,一直想解除與中國的隔絕狀態。這就需要有人先去中國探路。在派誰去的問題上,美方商談多次都無果。

基辛格在其回憶錄中說:“本來並沒有考慮派我去。我們一致認爲讓戴維·布魯斯當這一使節最爲理想。但後來意識到,由於布魯斯在美越巴黎會談期間擔任美方代表團團長,選他當特使,可能會讓中國人覺得是明擺着的陰謀。”

基辛格最終被選中,很實用,也很功利。“當時壓倒一切的動機無疑是,我最瞭解我們的政策,我也熟悉我們思想複雜的首長(尼克松),因而能給他安排到北京的訪問。”基辛格說。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取道巴基斯坦,飛越喜馬拉雅山脈,踏上了中國的土地。葉劍英等人在機場迎候。簡單寒暄後,葉劍英陪同基辛格坐上紅旗轎車。因爲是祕密訪問,轎車車窗上統一掛着深棕色的紗簾。轎車的目的地是釣魚臺國賓館,周恩來要在這裏會見基辛格一行。

“周總理到來之前,基辛格等4人在門廳裏一字排開,站得整整齊齊,表情嚴肅地直瞪着那扇門,臉上寫滿了未知和緊張。尤其是基辛格,他的襯衫領子緊緊地卡着脖頸。”當時的中方英文翻譯唐聞生告訴《環球人物》記者。

基辛格原本特意備了一件乾淨的襯衫,沒想到落在了巴基斯坦,不得已,只能跟美方隨行人員霍爾德里奇借了一件襯衫,但霍爾德里奇個子比他高,脖子比他細,襯衫並不合身。

突然,一道光透進來,門開了!攝影燈一時間全亮,基辛格看到一個男子大步邁進來,身體瘦削、風度翩翩。光看相貌,他就知道來人就是周恩來了。

會談開始了。“基辛格準備了這麼大、這麼厚一個活頁本,會談開始後,他就照着這個本子侃侃而談。”唐聞生邊說邊向《環球人物》記者比劃。

霍爾德里奇的回憶錄裏也記錄了當時的場景。“如坐鍼氈地聽着基辛格講了很長一篇華麗的辭藻”,好不容易講到了霍爾德里奇起草的一段話,“美國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臺’或者‘臺灣獨立’”。話音剛落,周總理馬上說:“好,我們現在可以開始談了。”

“周恩來畢竟是一個鎮定自若、才能過人的談判專家。我很快就感到,我同其他共產黨人談判時經常耍的那類小花招不靈了。”基辛格回憶。

之後,基辛格把活頁本收了起來。“大概是看到周總理面前只放了兩張紙,紙上僅用鉛筆簡要寫了一些字,他覺得自己作爲哈佛大學教授還要稿子,面子上掛不住,索性把準備好的東西推到了一邊。”唐聞生推測。

雙方經過兩天坦率的交流,在基辛格11日離京前商定尼克松的訪華事宜。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抵達北京,開啓中美關係破冰之旅。

“中國和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初謀求和解,這是世界環境所決定的。但事情來得這樣快,發展又如此順利,則是由於中國總理的光輝品格和遠見卓識起了不小的作用。”基辛格曾多次回憶,周恩來是如此有耐心,從第一次訪華到後來的每一次,兩人每天會談時間6至10小時,“除喫飯時間之外沒有中斷”。

基辛格感慨:“這樣建立起來的關係已經經受了多次困難的考驗,而且已經成爲當代國際關係的基石之一。”

“政策領域的搖滾明星”

中國老話兒講,“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頤。”頤,養也。也就是說,人活到100歲,飲食、居處等都要靠別人來供養了。可基辛格不。卸任美國國務卿後,他仍活躍於世界舞臺上。

前幾年,《環球人物》記者採訪基辛格時,他中途起身回到裏面的房間,接了一個神祕的電話。回來坐定後,他有些俏皮地盯着記者說:“這是白宮來的電話,你不會說出去吧。”

“歷任總統都邀請我去白宮,而拜登沒有。”基辛格有時也會發些牢騷。

90歲以後,他依然用驚人的毅力與激情保持着工作狀態——他存在聽力障礙,經歷了多次心臟手術,一隻眼睛已經失明,但每天仍要工作15小時左右。

他竟然還對人工智能提起了興趣。2021年,他與谷歌前CEO施密特等人合著出版了《人工智能時代和我們人類的未來》。他認爲,人工智能可以改變戰爭,因爲它們能夠做出人類意想不到但具有毀滅性效果的舉動。人工智能一旦失控,其威脅將遠超核武器。

他忙碌的日程中有一個關鍵詞:中國。

有一次,他受邀參加美國的一檔夜間脫口秀節目,推廣他的新書《論中國》,在現場與主持人談笑風生:“我的孫子已能在國際象棋上打敗我了,所以我已經不和他下棋了。”

在《論中國》一書中,基辛格借棋的意象解釋中美兩國戰略思維的差異。他表示,西方喜歡玩國際象棋:“開局時,棋手手上有所有棋子。但最終,只有一個‘王’能統治棋盤。”

而中國的圍棋是一個關於力量平衡的遊戲:“如果國際象棋事關一場決定性戰役,那麼圍棋就是一場持久戰。國際象棋棋手的目標是全面勝利,而圍棋棋手的目標是相對優勢。”

“但不幸的是,今天美國的外交政策處於極化狀態。去年基辛格對解決烏克蘭危機提出建議,很快遭到各方的抨擊。在今天美國的政治環境下,我們很難像過去一樣再看到基辛格的外交思想成爲主導。”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教授、基辛格傳記作者施瓦茨告訴《環球人物》記者。

如何評價基辛格?一位美國學者說,直到今天,世界來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基辛格“依然相當於政策領域的一位搖滾明星”。金燦榮說:“他首先是一名美國的愛國者,然後纔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在2014年的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新標識啓用儀式上,時任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向基辛格贈送了他爲新標識題寫的漢字“基”——“基”字在中文裏有“基礎”“基本”“重要”等含義,這些形容用在基辛格身上恰好合適。

他在2023年2月6日紀念里根誕辰112週年時發表的主旨演講,認爲中國的崛起是當前美國面臨的四大挑戰之一,引發了一些爭議。儘管如此,在基辛格博士以驚人的精力迎來百歲生日時,他的功績應被銘記,衷心祝他生日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