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筱

編輯|王與桐

當新的技術浪潮足以掀起新一輪生產力革命時,身處浪潮中的每個人、每個組織的最優選擇或許就是與時俱進,努力不被潮流吞噬。而要保證不被“魔法”打敗,第一步,是全方位理解“魔法”正在帶來何種改變。

36氪獲悉,5月25日-26日,小蠻腰科技大會在廣州舉辦,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和廣州市人民政府指導,廣州市科學技術局、亞洲數據集團共同主辦。大會將AIGC作爲主論壇的主題,同時設置了包括AIGC專場峯會、中國AI人才高峯論壇、國際創投峯會、工業互聯網的碳中和之夢等10場平行論壇。

本屆小蠻腰科技大會邀請了來自學界、產業、投資屆等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新一波AI技術浪潮帶來的變革與機遇。

人機協作,AI正在“反客爲主”

“長期以來,我們講人和機器的關係,人是主,機器是從,但是現在在開始改變。”中國工程院李培根院士在主題演講中發表了自己對人機協作的看法。

人機協作,是人類對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藍圖。從圖靈機到專家系統,在過去的70多年裏,AI在人機協作的藍圖中,更多扮演了技術和工具的角色。而ChatGPT的出現,不僅帶來了人機交互體驗的躍升,也向人類展示了LLM的“智能湧現”能力,打開了我們對未來人機協作藍圖的新的想象空間。

李培根院士以AR技術在工業機器裝配裏的應用爲例,指出,在這個過程中,智能系統扮演了對人類在全息圖像下進行畫面指導的角色,人和機器的主從關係正在模糊。在他看來,未來人機的主從身份可能融合甚至轉換。李培根院士表示,在工程領域,AI將幫助人類解決超越確定性和因果關係的複雜關聯問題,而人類自身則需要思考如何利用AI增強能力,實現自我超越。

法國國家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Inria)研究主任賈斯汀·卡塞爾也認爲,當前,AI的定義已不再侷限於一項技術或者工具,而是逐漸演化爲一種模型和範式。這一定義範疇的延伸也意味着,人機共生的時代正在來臨。但賈斯汀·卡塞爾指出,要實現人和AI共存,必要條件之一是教會以ChatGPT爲代表的LLM「與人建立關係」。難點在於,現階段,AI本身尚不具備自主思辨和邏輯推理能力,也無法生成行爲。對此,她認爲,首先需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教會AI身體語言和五種感官;二是增加透明度,包括告知信息來源,以及嘗試解釋AI系統的運作模式,同時保證所有的利益相關方的共同參與;三是解決隱私和信息安全問題。

AI大模型的核心價值——引發變革、創造機遇

從機器輔助人類,到人機共生,AI之於人類,其能創造的價值正更多體現於對社會、經濟、科學等各層面的改造和革新。同時,在變革中,既有新的挑戰產生,也孕育着新的機會。

經濟學家朱嘉明在主題演講中,圍繞第三波AI技術浪潮的價值和意義,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爲,當前的第三波AI技術浪潮帶來的革新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加速了互聯網人工智能化的趨勢,完成了對互聯網的全新改造;二是引發知識、學習和教育革命;三是改變了科學研究範式;四是加速形成混合智慧的跨越羣體。也就是,人類不再是智慧的唯一構成,未來將進入到人類和人工智能、機器智能混合的思維主體時代;五是引發經濟結構和經濟制度深刻變革;六是重構人類社會、物理空間和信息空間的模式。

具體到經濟結構和制度層面,朱嘉明指出,當下,整個經濟邏輯、模式和生態都處在變化中,主要體現在經濟主體、生產方式、生產要素、產品內容等方面:智能主體將成爲新的經濟主體;生產不再是或不是唯一的經濟活動基本特徵,智能生成經濟正在產生;信息變成了最大要素,人工智能本身也在參加新時代經濟資源的在創造;精神產品將會在我們的“消費”中佔有越來越大的比重。在朱嘉明看來,這些變革實際上也爲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滿足精神需求的機會。

而對產業和企業而言,機會將存在於何處?在圓桌討論環節,多個參會投資機構代表陳述了自己的觀點。總的來看,他們現階段的關注重點是如何將大模型應用於垂直領域,以提升行業效率,降低成本,同時推動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而在所有領域中,被提及最多的是生物醫藥。

談及如何建立行業垂直模型,有投資人指出,先驗的知識和既有規律、非結構化的文本等組成的專業數據積累是構建模型的必要條件,也是建立競爭壁壘的關鍵。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實現對知識、規律、文本的數據化和在線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