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業版圖中,山東與福建,兩省一北一南,頗有共情:兩地都曾誕生過全國名酒,也都曾醞釀出獨具特色的品類,卻也都面臨着當下省酒突圍的難題。

但相比之下,福酒,或許比魯酒還要着急。

調研數據顯示,山東白酒市場規模600億元,本地企業佔到200億元;福建白酒市場規模約120億元,本地企業只佔到20億元。兩省也暫未走出白酒上市公司與真正實現全國化的白酒品牌。

山東在打造“齊魯美酒”公共品牌,福建則一舉推出了福酒、福茶、福菜、福品四個公共品牌,自2021年“福酒”推出以來,已有兩批次、26個品牌入選。

2022年,福建還以政府爲主導,牽頭組建福建省酒業集團、福建省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力圖通過集團化、大品牌路線,做大做強福酒品牌。

福酒加緊發力的背後,究竟看到了怎樣的發展問題,又將取得怎樣的成效?

120億市場大盤

本地白酒僅佔20%

“在福建,還沒有哪一個品牌能夠做到一家獨大,除了茅臺。”

福建省酒業協會祕書長鄭強表示,福建改革開放時間比較早,消費水平比較高,但福建本地白酒的市場佔有率只有20%。外來品牌格外強勢:茅臺佔了70%的份額,其他份額則被習酒、國臺、劍南春、金沙、珍酒、古井貢等外來品牌瓜分。

目前,福建省酒水市場的銷售總額約270億元,其中白酒份額爲120億元左右,啤酒份額在80億元以上,黃酒(含紅曲酒)份額爲40億元左右。

福建酒類生產型企業超過150家,白酒企業約佔55%,紅曲酒企業約38%,其他酒種約7%。其中,規上白酒企業6家、紅曲酒企業7家。

福建福矛酒業集團(簡稱福矛酒業)、福建雙龍戲珠酒業有限公司(簡稱雙龍戲珠酒業)居於前兩位,均出自“千年酒城”建甌市,前者營收6億元,後者營收2.5億元,但距離行業省級龍頭酒企標準(50億元)尚有很大差距。

對此,福矛酒業負責人蔣晨熙表示,在福建市場上,福建本土品牌與其他區域的品牌各有優劣,前者更深入鄉鎮市場,後者則集中於大城市。另外,福矛酒業也在積極對外拓展市場,目前已經進軍北京、上海、浙江、湖南等地。

雙龍戲珠酒業則是另一種狀況。“我們當然想做大,但是現狀不足以支撐——不要講全國,我們在省內都還沒做清楚。”公司總經理黃盛堯坦言,雙龍戲珠酒業目前的任務還是拓展本地市場。

“雙龍戲珠酒業的前身是一家成立於1995年的老廠,收購前的產量只有一百多噸,人員不足50人;2018年收購後,目前已經發展到超過400人,擁有工業園區老酒廠和桐源釀造基地‘雙廠區’”,他同時表示,產能建設完工後,公司能夠擁有1萬噸醬香型白酒產能與8萬噸儲酒能力,成爲東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白酒釀造基地之一。

福酒的挑戰,從經銷商處也可見一斑。偉達奢侈名酒深耕福建市場多年,其代理的一衆知名白酒品牌中,郎酒、摘要、水井坊、貴臺醬酒等省外品牌佔據主流,缺鮮有福建本土品牌。

對此,公司創始人薛德志直言,外來白酒品牌在福建市場已經成勢,在產品質量、包裝設計、品牌定位、營銷策略、團隊打造,終端建設等諸多方面都佔有明顯的優勢,這對於本土品牌開拓市場形成了更大壓力。

困在“名酒”裏的閩酒?

福酒“走出去”有多難?不妨先看兩個例子——

紅曲酒是產自福建的特色酒種,其中的龍巖沉缸酒曾連續三屆名列全國名酒,還一度被冠以“一酒頂九雞”的說法。

但即便是曾今名冠全國的沉缸酒,如今也難覓身影。數十年間,閩酒也未能孵化出能夠真正走向全國化的品牌。

在鄭強看來,沉缸酒的沉寂與福建消費市場的變化密切相關。

“沉缸酒的成名和當時消費者對營養的重視有關。隨着生活水平提高,大家的營養已經跟得上了,而沉缸酒還固守着傳統工藝、包裝、口感等,逐漸不適應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所幸沉缸酒近年來也在開發新產品,包裝更新換代,如今已經扭虧爲盈。”

無獨有偶,廈門市也有一款高粱酒曾經一瓶難求,如今盛況難再。原來,其所在酒廠這些年發生了諸多變故:先是被外資收購,後來遷址,產品定位以本地市場爲主打……

這兩款產品的浮沉,也可被視作福建地產酒的縮影。

福建依山傍海,氣候宜人,又得改革開放便利,經濟長期處於中上游水平,酒類消費規模也十分可觀,但福建地產酒卻久久未能走向全國,值得深思。

業內人士分析,這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既有地理條件、歷史發展、消費市場等諸多先天因素的影響,也與酒企自身的定位、戰略、管理等後天因素有關。

福建自然條件優越,氣候溼潤多雨,森林覆蓋率全國第一,擁有漫長的海岸線,武夷山脈阻斷了東南暖溼氣流的北上與冷空氣的入侵,營造出獨特的山海生態環境,由此孕育出了名茶——武夷山大紅袍,也非常有利於釀酒有益菌羣繁衍生息。這裏所處的北緯27°,是中國醬酒的黃金釀酒帶,誕生了茅臺、郎酒等諸多醬香品牌。對於釀酒而言,福建並不缺乏天然優勢。

不過,福建也同樣存在自然限制。

一方面是地狹人稠,“八山一水一分地”的格局,限制了當地的糧食的產量。數據顯示,福建糧食自給率僅23%,是我國第三大糧食主銷區,從省外調入的糧食佔福建糧食調入總量的80%以上。福建酒業原糧自給與供應方面,難以同川黔等省份相比。

另一方面,福建酒企規模普遍偏小。在市場競爭中,這些中小酒企或被淘汰,或被轉制,曾經“一縣一酒廠”的盛況不再。

此外,與北方的山東、河南,南方的四川、廣東等省份相比,福建酒市也受制於有限的人口規模。與此同時,當地市場包容性強,啤酒、進口酒消費較爲領先,對於省外白酒品牌特別是高端白酒品牌的認可度也比較高,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本土品牌的擴張。

先天不足,後天失準,福酒就此錯過了酒業“黃金十年”。

做強福酒品牌的“組合拳”

近年來,酒業的發展已經引起了各地的重視。各地省委書記、省長密集調研酒企、政府紛紛出臺扶持政策、給予酒企資金支持……福建當然也不願意錯過酒業發展的黃金機會。

爲深入挖掘弘揚福酒文化、擦亮“中國東南白酒名城”品牌名片,福建省大力實施“福酒”振興戰略,先後打出“茶酒兩紅”(大紅袍茶葉、紅曲酒產業)、“四福”(福酒、福茶、福菜、福品)高端公共品牌、成立福酒集團等“組合拳”,促使福建省從過去啤酒、葡萄酒和烈酒的消費強省,快速成長爲白酒與紅曲酒消費強省。

2021年,福建省推出“福酒”公共品牌,推動福酒體驗館在福州等地落地,創新福酒商旅路線,推動福建酒企向健康型、時尚型發展,助力“福酒”品牌走向全國。

2022年4月,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推動下,由南平實業集團投資建設的福建省酒業集團在南平市成立。福酒集團方面表示,將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優勢,加快建設“福酒”核心區,全力打響“福酒”品牌,帶動整個產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

同日,福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建甌市揭牌成立,這是福建省首家國有控股酒類生產釀造企業,由建甌市實業集團聯合福酒集團、川酒集團、福煤(邵武)煤業及福矛酒業、福酒(福建)酒業共同出資組建。

該公司的成立是加快打造“福酒”核心產區的第一步,其計劃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產值、稅收翻番,5年時間實現產值、稅收再翻番,擦亮“東南白酒名城”品牌名片。

2022年12月18日,首屆福酒高質量發展峯會在福州舉辦,峯會上發佈了福建省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品“福醬”。

與此同時,福建省上上下下也行動起來。

福建省商務廳牽頭髮起了“華夏行”活動,凡是參加該活動的酒企,不僅可以獲得補貼,還可以“拎包入住”:免費獲得場地、政府負責搭建場地;建甌市委、市政府成立酒產業工作專班,舉全市之力着力打造百億酒產業集羣,力爭形成福矛集團、雙龍戲珠酒業兩個龍頭帶動,一批中小企業集聚發展的格局……

對於福建省做大做強福酒品牌的一系列動作,鄭強認爲,這既符合福建酒業的現狀,也符合酒業發展的趨勢。“放眼整個酒行業,集羣化、大品牌、大產區纔是趨勢。福建酒企規模相對偏小,打造產業集羣,做大做強,以這種大集團、大品牌的形式,才能夠打開福建市場,走向全國。”

值得一提的是,福酒股份公司股東里還有川酒集團的身影,後者是全國最大的原酒生產商和供應商。鄭強認爲,“川酒集團是全國知名企業,既有先進的管理經驗,也有先進的生產技術。引進川酒集團,我們就可以學習他們的這種先進理念、管理方法、生產工藝,推動福酒股份公司快速成長爲福酒白酒產業第一品牌。”

福建政府的一系列舉措也增強了當地酒企的信心。

“福矛酒業的目標是做三個“一百”:樹百年品牌,做百年企業,創百億產值。公司正紮實推進產業升級轉型,已分期完成技改擴建工程,實現醬香型白酒產能達8000噸/年,黃酒產能達到3000噸/年,其它香型白酒產能達1萬噸/年的生產規模,建成海西規模最大的白酒釀造基地”,蔣晨熙表示。

黃盛堯也堅定看好福建酒業的未來。“做百年企業,創百億酒企”,是雙龍戲珠酒業的目標。“我們將踐行‘真年份、真洞藏、做真人、釀真酒’的‘四真’文化理念,講好品牌故事,堅定文化自信,推進雙龍戲珠酒業高質量發展。”

扶持龍頭酒企

引進科技人才

福建本土酒企的努力也收到了成效。以福矛酒業爲例,在2022年的酒類品牌價值200強中,福矛酒業品牌價值達158.17億元,相比2021年品牌價值42.18億元,增長率高達275%,增幅位列全國酒業品牌第二位,實現了品牌價值過百億元的小目標。

近年來,福矛窖酒作爲福建特產名酒,獲得若干殊榮,但距離百億產值的目標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以福矛酒業爲代表的福建酒企,又該向何處努力?

鄭強認爲,福酒要想擁有光明的未來,首先要發揮產業集羣和龍頭企業的優勢。

他建議,首先,有關部門可出臺政策,優先扶持龍頭規模企業發展,帶動酒業整體發展。

其次,要集中打造三個酒種聚集區域,比如南平着重打造白酒產業,寧德着重打造紅曲酒產業,莆田着重打造啤酒產業。

最後,福建還應加大力度挖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打造白酒名城、中國紅曲酒文化之鄉等。“這些傳統酒文化的文化價值應當被傳承,通過文化賦能做強福酒品牌。”

蔣晨熙也表示,期待更多政策、舉措出臺,扶持酒業發展。比如引進科技人才、專業人才,幫助酒企在產品開發和企業管理上更上一層樓,爲酒業穩定快速發展提供人才隊伍保障。

“福建本土酒企目前首要做的是找準定位,生存下去纔是硬道理。”薛德志從渠道角度分析,福建酒業市場容量有限,不需要太多的供應商。“況且整個酒類市場已經進入了存量競爭階段,避免掉隊纔是中小酒企要着重考慮的。福建地產酒競爭力比較弱,當務之急是生存下去,而非走向全國。”

對此,黃盛堯深有同感。“洗牌已經開始。其實醬酒的這種風口很快會過去,之後只會微弱地增量,白酒行業就只能進行存量競爭,結果一定是大品牌、高質量的企業去整合,小散企業逐漸淡出市場。”

顯然,這種形勢下,福酒不得不急。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