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 畢陸名

據央視新聞5月28日報道,近段時間以來,“二陽”等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話題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當前新冠病毒流行情況怎樣?爲什麼“陽”過以後還會再“陽”?針對公衆關心的問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近日組織專家進行了解答。

中國疾控中心監測數據顯示,我國新冠疫情在今年2月份平穩轉段以後,進入局部零星散發態勢,從今年4月下旬開始,疫情有所上升,5月中旬以後進入了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態勢。對此,專家提醒公衆,預防感染仍要繼續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

XBB系列變異株致病力沒有明顯變化

據央視新聞報道,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介紹,監測數據顯示,不論是輸入病例還是本土病例,奧密克戎XBB系列變異株佔比均較高,這跟全球XBB系列變異株佔比基本一致。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在輸入病例當中,XBB變異株它的佔比持續處於一個高位,在5月15日到5月21日的採集序列當中,已經佔比達到了95.2%。那麼在本土病例中,它的XBB系列變異株佔比是佔5月15日到5月21日採集序列的91.9%,其他的一些奧密克戎變異株,它的整體佔比是不足10%的。那麼進化分析的佔比與我們全球的和我們國家周邊地區和國家的同期的主要流行毒株是一致的。隨着輸入的變異株毒株的不斷增加,還有我們國家人羣的抗體水平的不斷衰減,近期感染XBB變異株的病例的數量可能會增加,但它的致病力沒有明顯的變化。

“二陽”是否對身體危害更大?

針對公衆們普遍關心的“二陽”症狀是否嚴重,“陽”的次數越多症狀是否會越重,對身體的傷害是否越大?“二陽”患者應如何處置病情?是否會留下後遺症?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組織專家進行了解答。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現在我們觀察到的“二陽”的人羣還主要是年輕人和青壯年,就是18歲到60歲這個階段的人。總體來說這些人“二陽”之後,症狀是比“一陽”的時候要明顯輕,可能過去他有時候劇烈的頭痛、“刀片嗓”、咳嗽特別重,“二陽”他自己的症狀感覺是比第一次要輕,恢復也更快,一般3~5天的時間,可能第一次“陽”的時候大部分人需要5~7天。所以大家感覺沒有第一次那麼緊張了,整體的這些年輕人、青壯年、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他還是在第一次感染之後獲得了抵抗力,他在面對第二次的時候就能夠更輕鬆、更容易戰勝病毒,恢復更快一些。

專家建議,“二陽”患者不要帶病上班,否則不利於感染者恢復,還會增加病毒傳播的風險。

李侗曾:如果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肯定是要休息。如果是說經過休息之後,感覺症狀還在加重,尤其是超過5天了,還是有發燒,一直高燒,甚至是有胸悶、憋氣這樣的症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感覺症狀不嚴重,絕大多數人在5天左右是能夠康復的。對於一些人擔心的新冠後遺症問題,專家也做了解釋。

李侗曾:有一些患者他恢復得比較慢,但是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定義,一般說要超過三個月,仍然存在着這些症狀,並且這些症狀持續已經超過兩個月了,我們叫它“後遺症”。實際上符合這個定義的是比較少,因爲有些患者他是一兩個月還沒有完全好,他就比較着急就來就醫,實際上超過三個月之後再來就醫的仍然有症狀是非常少的。國外的一些報道,就是“二陽”甚至“三陽”之後後遺症更重的,主要是依據的是一些脆弱人羣,老年人和基礎病比較多的人羣。

鍾南山:很快面世

據南方日報報道,5月22日上午,在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生物醫藥與健康分論壇上,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能覆蓋XBB變異株的疫苗有2個已經初步被批准,很快能面世。

鍾南山說,根據多方面材料判斷,4月底、5月初有一個新冠病毒感染的小高峯,“這是我們預料到的”。

鍾南山表示,研發針對XBB變異株有更好保護能力的疫苗非常重要。他透露,目前已經有2種針對XBB的疫苗被初步批准,還有三四種很快能被批准。“研究更加有效的疫苗,我們是能走在國際前面的。”

張文宏:病毒感染還有很長的拖尾效應

據澎湃新聞報道,5月18日,張文宏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今天新冠疫情進入常態化波動流行的狀態,最近大家會看到出現“二陽”的現象,但這次波幅更低,症狀更輕,尤其是已經感染過的人羣,發燒的時間更短,獲得藥物的便捷性更快。

“這次重症的程度和應對的有效性都會遠遠優於第一波。”張文宏表示,雖然病毒感染還有一個很長的拖尾效應,但是不應該對經濟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

對於此時是否還應該接種疫苗?他表示,接種三針疫苗後,對變異病毒的混合免疫能力更高,發生重症的比例更低,因此仍然鼓勵高齡老人等脆弱人羣接種疫苗。

張文宏(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沒有打過疫苗的人,哪怕感染過病毒了,未來再次感染病毒的風險也會高於打過疫苗的人。”張文宏說,對於這一點國際上有比較高的共識。

張文宏期待,未來會有更多二價的疫苗和可以覆蓋奧密克戎的疫苗出現,新冠的處置方式會越來越跟流感的處置方式接近。另據科技日報報道,近日,網絡上關於“二陽”的聲音引發關注。權威專家研判認爲,當前出現規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

5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昌平實驗室/北京大學教授謝曉亮在一場學術會議上認爲:從當前疫情的統計數據看(以北京爲例),此輪疫情走勢圖較緩和,大概率不會出現今年初那樣的疫情形勢。但他同時強調:“從國際數據來看,新冠病毒變異可間歇引發多輪感染高峯,大概5個月一次,因此科學研究仍要爲今冬可能到來的疫情高峯做好應對準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