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救赎》,陈泰涌著,2023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真正的救赎是直面生死的豁达

——读长篇小说《白色救赎》

文/晏菁

我生长在医院里,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闻着医院特有的消毒水味儿一天天长大。我的妈妈工作非常繁忙,她是一位护士,每天也都从事着忙碌的工作,而我在很早的时候,梦想也是成为一名医生。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觉得《白色救赎》亲切的原因吧。

在阅读这本《白色救赎》的时候,我看到的是这本作品当中所呈现的那种饱满的人物形象,还有它所呈现的关于生与死的思考,也就是我们说的生命意识。

什么是饱满的人物形象?那是小说赋予人物的那种人性化及真实。比如故事的主人公沈鲍鑫,一开始他的内心活动就非常真实,他也有过想要借助女朋友父亲力量,留在城市的想法,也有着自己的小小盘算,然而当故事情节一点点向前推进的时候,在考验中,他成为了一个真正追寻自己人生情怀和理想的人。

人生上下而求索,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故事当中的沈鲍鑫是一位探索者,饱满的人物形象恰恰来自于他的不完美,他内心的那些小谋划、小九九。在这样的一部小说当中,我们所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位人物挣扎成长的历史。

男女主角所经历和经受的命运的嘲弄实在太多,原本以为即将是一马平川、阳光普照的大好前途,却因为准岳父的突然死亡而急转直下,但是也许就是在这样的一种人生考验当中,人生的剧变当中,我们才能看出一个人品格的高下。沈鲍鑫并没有抛弃他的女友,而是真正担起了照顾她、保护她的责任。虽然这样的责任其实显得过于沉重,为此他甚至愿意和女友交换,将留在县城工作的机会留给她,而自己去往矿区医院。

在故事当中,我们真正看到的是人的一种成长。像小说中出现的一位医院院长张东风,虽然他有不少小毛病,但是他表现出来的性格火辣以及对自己员工的保护,却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及感慨。

对于人物的塑造是这部小说非常明显的一个特点,小说把人物放在了时间长河当中,在这一本书当中就呈现了一个人20年的人生面貌。这样的一种写法是小说所呈现的一种美感,沧海桑田,再回首时,主人公们还一直追寻着他们当初的梦。

也许在别人的眼中,他们并不是成功者,他们经历坎坷跌宕起伏,屡屡陷入人生的低谷,但即使是这样他们也没有放弃,继续寻找着人性之光。对他人的善意,对生命的敬重以及对爱的坚守,正是因为这种人性的光芒,《白色救赎》让我们看到,在生与死之间也许并不是一个截然清晰的分界。无论在生命的哪种状态下,只要有人陪伴,只要有人凝视,那么这条路也不会太难走。

由于篇幅的关系,本书并没有展开主人公在临终医院所经历的故事,而只是简单带过,但是我相信这些故事如果写出来一定会非常精彩,因为它是我们真正直面生死、直面生命的价值与尊贵时所能够看到的一些故事,我也希望到那时还能够看到与之相关的作品。

这本书势必会被拿来与《白色巨塔》做一个对比,同样是白色,同样是在讲医生的命运与抉择。《白色巨塔》所聚焦的是一种悲剧;而《白色救赎》它所讲的其实应该是面向生死。书中很多的角色,无论如何叱咤风云,如何呼风唤雨,在命运的无常面前,也只能无可奈何,但是恰恰是主角沈鲍鑫和岑恺璐,他们这两个弱小而平凡的人,在面对命运时,随着大浪起起伏伏,看似是走到了谷底的谷底,却又凭着那一股勇气、坚韧与相互扶持,终于又慢慢扬起了头。也许,正是这两个平凡而普通的人,他们所经历的磨砺和他们的坚守,是这本书最闪亮的地方——他们接过了命运给予的所有好的、不好的礼物。面对悲剧,他们活出了正剧的姿态。

我想再引用小说中出现的这样一段话来表达:

人们始终相信

故人并非真的离开

他们将从另一个世界

寻找一条路

来和最爱的人重逢

什么是离别

在人的一生中

生死即离别

什么是重逢

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人生就是由无数次的离别与不断的相逢构成的

有人说文学是一种救赎,可以帮助所有心灵迷途的人在故事中去寻找方向,而我则认为真正的救赎是来自于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也许当主人公在命运中沉浮的同时,他已经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追寻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命馈赠。

特约编辑:杨小霜

编辑:朱阳夏

审核:冯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