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張麟

編輯丨高珮莙

來源丨雪豹財經社

新能源汽車產業2027年將進入決賽圈,未來會有10~15家新能源車企生存下來,中國企業佔一半。

零跑汽車2023年有望毛利率轉正。新勢力車企的集體虧損狀態還要持續兩年,年銷量50萬輛是扭虧爲盈的關鍵節點。

今年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很可能達到40%,此時掉隊會讓企業陷入危險的境地,最重要的是提升銷量、佔領市場。

除了“局部超越特斯拉”的雄心,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朱江明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顯得很低調,這在格外喧囂的新造車圈子裏並不常見。

他很少活躍在社交媒體上,很少“畫大餅”,也幾乎沒有發出過“打嘴炮”式的驚人言論。在零跑汽車位於杭州的總部大樓裏,他將大部分時間花在與研發人員頭腦風暴上,併爲此專門在辦公室外設了一間咖啡吧,面積不大,裝修風格清爽簡潔。

2023年5月中旬,朱江明在這間咖啡吧接受了雪豹財經社的獨家專訪。作爲一名“理工男”,朱江明習慣用數字說話,做判斷時過程縝密、結論謹慎,同時還要留足餘地。

零跑會笑到最後嗎?——不敢說。我覺得要到2030年,全球汽車市場的格局纔會基本確定下來。

局部超越特斯拉的目標實現了嗎?——目前還沒有,但我有信心在智能駕駛這個領域超越特斯拉。

造車新勢力轉虧爲盈需要滿足什麼條件?——至少要年銷50萬量,未來這個標準可能還會更高。

自動駕駛是僞命題嗎?——過去外界對自動駕駛的預期有點高,太理想化了。但自動駕駛技術距離無限接近L3,無非還差那麼一口氣。

在某種程度上,零跑這家公司與朱江明有相似的務實氣質。

重視成本控制,強調接地氣的“品價比”標籤,拒絕衝擊高端帶來的高溢價,就連技術研發也以能落地爲目標。從0到1造出第一輛量產車,零跑花了100個億,比朱江明最初預想的幾十億高出不少,但已經遠遠低於大多數燒錢的新勢力同行。

在2022年成爲國內第四家上市的造車新勢力之前,2015年成立的零跑汽車在過去數年步子邁得並不快,首款量產車2019年中才下線,早期銷量也未見起色。朱江明將零跑比作龜兔賽跑中的“龜”,並期待它能厚積薄發,加速度越來越快。

在他看來,2023年是個關鍵的年份。

從市場格局看,新能源汽車進入加速洗牌期,藍海變紅海,數十家新能源車企破產或瀕臨破產。整個行業仍處於劇烈變動中,企業市場份額的排名“一年一大變,半年一小變”。朱江明認爲,到2027年纔會進入決賽圈,到2030年纔會基本穩定。

從行業發展階段看,去年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已經達到30%,今年可能會達到40%,正處於各家企業跑馬圈地的重要階段,“如果今年掉隊的話就很危險了”。

朱江明爲零跑設定的年度目標,是在提高銷量、佔領市場的同時,在今年實現毛利率轉正。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他還寄望於“做一些特斯拉沒有的東西”,實現換道超車。

沒到最終時刻,一切都還存在變數,還有努力的機會和可能。

以下是雪豹財經社與朱江明的對話節選(經編輯):  

全球15家車企將熬進決賽

雪豹財經社:我們做過一個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4月,至少有30~40家新能源車企已經破產或者瀕臨破產,爲什麼新能源汽車行業在最近一兩年進入了加速洗牌期?

朱江明:每個行業的發展都遵循類似的規律:一開始有很多企業競逐,最後能生存下來的相對比較少。

具體到汽車產業,它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資源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的產業。我原來覺得搞個幾十億就可以了,現在看,沒有兩三百億肯定不要造車。

除了錢的問題,車能不能順利造出來、賣出去,也是一個問題。現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進入了相對成熟的階段,各家車企之間的差距已經慢慢體現出來了。

雪豹財經社:資本不願再投資了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朱江明:任何一個產業,在培育期資本都是很願意給錢的,但資本不可能無限制地給錢。很多車企都有造車資質、工廠、產品,政策也沒有限制誰的銷售,這個競爭對大家都是公平的。

雪豹財經社:王興、李想、何小鵬等企業家都認爲未來只會存活非常少的幾家頭部車企,這些判斷的本質是認爲汽車行業的集中度會越來越高。你認可這些判斷嗎,爲什麼?

朱江明:集中度會越來越高。從全球汽車產業來看,車企間的不斷兼併和車企數量減少是正常的。中國燃油車也有一段大發展的時期,大概10~15年前,大量汽車品牌進入市場,乘用車資質發了100多個,但現在活下來的品牌並不多。

從2015年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到現在,新能源汽車品牌中最差的那一批已經消失了,其他車企也正在經歷市場的篩選,未來真正能留下來的會更少。

雪豹財經社:新能源車企能活下來的會有幾家?

朱江明:大概10~15家吧。

雪豹財經社:推測的依據是什麼?

朱江明:可以類比一下手機產業,手機產業現在基本是前五家公司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汽車行業應該乘以2到3。汽車換代週期更長,競爭激烈程度相對小一點,緩衝餘地更大。

目前全球乘用車市場排名前二十的企業都生存得很好,新能源汽車時代可能會集中一些,15家是合理的,中國企業差不多能佔一半左右。中國車企在全球的份額會逐步增加,未來將佔據全球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我認爲這個時代是會到來的。

雪豹財經社:傳統車企和新勢力預計分別佔有多少席位?

朱江明:這很難說。大家可以看到現在汽車市場變化依然很快,一年一大變,半年一小變。就像龜兔賽跑一樣,沒有到最終時刻,排名仍然在變。

雪豹財經社:你上面提到汽車行業和智能手機行業的相似性,蘋果一家公司就拿走了智能手機市場大部分的利潤,新能源汽車行業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嗎?

朱江明:我覺得不會。從硬件、軟件的質量到獨特的生態系統,再到高端化的策略,蘋果有很高的護城河。我認爲特斯拉不想當蘋果,更想當三星,追求更高的市場佔有率。

另外,手機越來越像一個純製造產業,各個模塊都相對固定了,企業更像是一個組裝廠,發揮空間很少,附加值也很有限。但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中國企業可能擁有更高的話語權和更大的利潤空間。

比如,中國企業擁有大規模製造的成本優勢,成本佔比最高的電池、電驅都是國產的,芯片、控制器等也在逐步國產化。在操控體驗、車輛性能方面,中國公司不比特斯拉差多少。我相信一兩年以後,中國企業的智能駕駛水平會超越特斯拉,因爲它們更瞭解中國的道路情況和用戶使用習慣。

年銷量50萬輛是扭虧基本線

雪豹財經社:造車新勢力什麼時候能走出集體虧損的階段?

朱江明:我覺得虧損至少還要持續兩年。個別車企已經不再虧損了,但現階段大家的盈利能力還沒有拉開差距。

雪豹財經社:由虧轉盈需要滿足什麼條件?

朱江明:至少要達到年銷量50萬輛的水平。傳統燃油車也是以50萬輛作爲企業盈不盈利的一個節點。未來這個銷量的標準可能還會更高。

雪豹財經社:跨界造車還有機會嗎?難度主要在什麼地方?

朱江明:還是有機會的,汽車產業對每個新進來的企業都是有機會的。跨界造車企業有更強的資金實力,有更多的C端用戶資源,關鍵就看它怎麼做,能不能做得對路。當然越遲入局難度越大,這是一定的,這個難度主要體現在用戶對品牌的信任度。用戶的信任度和銷量都要有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

雪豹財經社:什麼時候新能源汽車產業纔會進入決賽?哪些因素會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朱江明:我認爲到2027年基本就定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可能已經到80%,各家企業的市場份額也相對穩定了,很難再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沒有到達這個點之前,每年都會產生很多增量,技術也在不斷髮生變化,市場份額、技術和企業能力的不確定性,決定了初賽還在繼續。

最終決定誰能跑進決賽圈的,還是產品爲王。產品能不能滿足用戶需求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營銷服務之類的都是額外的加分項。產品是1,別的都是0。

雪豹財經社:汽車的性能和設計逐漸趨同,各個產品之間的差異,會不會變得僅僅是配置的豐儉和定價的高低?

朱江明:不會。因爲目標人羣不同,不同的車可以滿足用戶不同的關注點。有的人覺得比亞迪的車使用成本比較低,所以比亞迪賣得好。有的人覺得理想的車開出去體驗好,有面子,所以理想的車賣得也挺好。歸根到底還是因爲目標人羣不一樣。

造車不是簡單的搭積木。比如,一輛汽車的可靠性不是靠拼搭可以獲得的,而是需要天天日曬雨淋、在低溫高溫環境下工作才能被驗證的。車輛生產還需要變得平臺化,這需要企業能夠大規模地生產,能夠具備持續設計和持續更新的能力,這些都不是簡單的拼搭就可以做到的。資金鍊和供應鏈的管理也很難,絕對不是小打小鬧。

雪豹財經社:我們觀察到昔日火熱的自動駕駛賽道正在降溫。落地難、燒錢多,是橫亙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的一道巨大鴻溝。自動駕駛技術到底是空中樓閣、皇帝的新衣,還是階段性遇阻?

朱江明:馬斯克一開始就說自動駕駛很快就實現了,直到現在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狼來了”喊得多了,反而沒人相信了,導致大家對自動駕駛失去了信心,覺得這是一個僞命題,10年後都不會有自動駕駛。但我恰恰認爲這是黎明前的黑暗,離實現不太遠了,就差最後的臨門一腳。

人們有時會低估技術進步的速度。10年前,我作爲一個專業做AI的從業者,都覺得人臉識別技術無法實現,到現在已經可以把全杭州每一個人都識別出來了。

自動駕駛也是一樣,現在已經可以做到輔助駕駛級別了,只不過還需要更多的數據樣本和訓練時間。過去外界對自動駕駛的預期有點高,太理想化了,都想做L4,如今眼看着沒戲,都回來做輔助駕駛。但自動駕駛技術距離無限接近L3,無非還差那麼一口氣。

雪豹財經社:這口氣還是要靠數據積累來解決?

朱江明:對,自動駕駛就是要靠積累更多數據去解決實際問題,這不像在車上裝冰箱彩電,你裝了我也可以裝。自動駕駛的數據積累是需要時間的,週期很長。這個東西是硬碰硬的,很容易分出高低,誰的技術領先,誰就是牛。

有些行業人士批評自動駕駛,我覺得可能有一定的目的性,屁股決定腦袋。有的車企說不看好自動駕駛,但私底下拼命在搞研發;有的車企之前會說,純電動車根本就無法實現,但白天黑夜地想把進度趕上來。這屬於一種商業策略。

還有的品牌總說高階自動駕駛馬上就能實現了,自己的產品只要再做一兩次升級就沒問題了,這樣的說法也是很不負責任的,會對品牌造成損傷,到最後大家都不相信你了。

今年掉隊的車企很危險

雪豹財經社:今年你的工作清單上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朱江明:首要的還是把車賣好,保證新產品能夠如期發佈,這是我們今年最重要的事情。如何去提升產品開發能力、市場能力、服務能力,也是我們工作的重點。

雪豹財經社:你說“如果零跑2023年銷量上不去,那後面也就沒什麼希望了”。爲什麼2023年是個關鍵節點?

朱江明:因爲去年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達到30%了,今年可能會達到40%,如果今年掉隊的話就很危險了。

雪豹財經社:零跑今年3月打出了“選車看零跑,價值有參考”的口號,這是你的主意嗎?

朱江明:是市場團隊想出來的,零跑的理念是物超所值,我們希望讓用戶覺得零跑的車超越了他們的期待。零跑現在的服務網點還不夠,服務能力還在提升,但團隊下了很大的決心和努力,希望未來能讓客戶滿意。

當然這也跟成本相關,不能無限制地投入,做不到服務質量和成本之間的平衡很難持續。

雪豹財經社:2023年零跑的毛利率要實現轉正,你有幾成把握?

朱江明:可能性還是挺大的。

雪豹財經社:“提高銷量、佔領市場”和“降本增效、實現盈利”,哪一個對你來說更重要?

朱江明:還是銷量更重要,沒有規模就沒有成本優勢,其他的就更無從談起了。

雪豹財經社:零跑用了100億元就實現了量產,你們是怎麼做到的?

朱江明:我1992年開始創業,從0做起,到2015年創辦零跑時已經有20多年的積累,因此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比較好。零跑得益於全域自研,也比一些互聯網企業、傳統車企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更好一些。零跑汽車的電池包、電驅系統、智能座艙、控制器、車燈等零部件都是自研的,佔了70%的成本,只要達到足夠的規模,單車成本就會有顯著地下降。

雪豹財經社:主要零部件都自己研發,能節省多少成本?

朱江明:不同的產品是不一樣的。比如,做汽車車燈的公司的毛利率是15%左右,淨利率10%左右;做電池包的公司毛利率大概是10%,淨利率6%~7%。如果我們的產品規模上去的話,能節省的成本空間還是很大的。

雪豹財經社:幾年前你說“零跑是汽車界的小米”,現在還這麼認爲嗎?

朱江明:有些不一樣了。零跑現在宣傳的不是“性價比”而是“品價比”,是品質和價格的比較,既然是品質肯定就會有高端、中端和低端,而非全都是低端產品。

雪豹財經社:你不太認可性價比這個說法嗎?

朱江明:性價比其實也是對的,但是可能大家所理解的性價比就是相對低端。我們的車,無論是C11還是C01,從設計到做工,並不低端。

在汽車行業,大家想做品牌,所謂品牌就是高溢價,要把車價抬高,這是一個共識。我們的目標是,零跑的車能夠物超所值,而不是做了高端的車就要有高的毛利率。我不希望我們的用戶爲了所謂的高端去買單。

零跑想做特斯拉沒有的東西

雪豹財經社:你曾說零跑會在某些部分超越特斯拉,這個目標現在實現了嗎?

朱江明:目前還沒有,但是我還是有信心在智能駕駛這個領域超越特斯拉的,接下來會在七八月公開一些我們的技術、想法和未來的方向。我們沒有說全面超越特斯拉,因爲馬斯克比我們早幹了10年。

雪豹財經社:從財報上看,即使零跑的C系列車銷售佔比已經比較高了,但是單車的盈利能力還不夠好,未來零跑會推出定價更高的車嗎?

朱江明:是的。我們後面還會推出B系列的車型,會在今年9月發佈,明年我們還會推出基於新平臺的車型,來覆蓋更廣泛的價格區間。絕大部分車型都會有純電和增程的雙動力平臺。

雪豹財經社:你預言未來智能電動車的價格會下探到5萬元,依據是什麼?

朱江明:10年以後是完全有可能的。製造業一定是越做越便宜的,10年以後電池價格會下降一半。受摩爾定律影響,芯片等零部件也會性能越來越高、價格越來越低。現在A級電動車的售價大概是八九萬,未來成本下降一半,來到四五萬很正常。當然,這種趨勢會體現在兩方面:配置不變,成本下降;或者成本不變,配置提高。

雪豹財經社:你曾經把零跑比作長跑比賽中的“龜”,零跑也確實在創立最初的幾年步子比較慢。在當下競爭激烈、產品迭代速度飛快的環境中,你還認爲龜的模式能笑到最後嗎?

朱江明:能不能笑到最後不敢說。新能源汽車產業現在還處於長跑的初始階段,可能只是跑完了30%,甚至都沒到30%。再經過3年,可能跑完了60%,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達到80%,在全球達到30%。我覺得要到2030年,全球汽車市場的格局纔會基本確定下來。

因此,我們還處於積累階段,各方面都要提升,營銷端、研發端、製造端的體系化建設還在不斷推進,可能後面加速度會越來越快。

雪豹財經社:零跑希望給自己貼上什麼樣的標籤?

朱江明:一家提供物超所值的產品和服務的公司。

雪豹財經社:你的同事說你是一個除了工作外沒什麼愛好的人,是真的嗎?

朱江明:基本屬實。我最感興趣的事情就是和技術人員聊天,一起頭腦風暴。我們需要不斷創新,不能別人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別人怎麼幹我也怎麼幹。

現在很多中國企業取得了成功,但很多領域都有外國企業的影子,新能源汽車產業也不例外,是先有了特斯拉纔有了全球市場。但我們不能拘泥於這種模式,要做一些特斯拉沒有的東西,那樣纔有意義和成就感,才能體現一家企業的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