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兩年多了,黃子明的德語專業八級證書至今還躺在抽屜裏喫灰。

一開始,他以爲那本證書能讓他的求職之路更順暢。沒想到,它的作用似乎沒那麼大。

00後的黃子明說,自己所在的德語專業是華南地區數一數二的小語種專業。所以,給自己定的工作預期不低,目標是國內幾家比較出名的外貿企業。結果,簡歷投出去後,石沉大海。

“數了數,在找工作的兩個月裏,投遞了將近二十份簡歷,最終只接到兩家公司的面試通知,面試完就杳無音訊了。”黃子明說,焦急不安的等待,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小語種專業身份是不是累贅。

“好在有校園招聘會,藉助於此,成功應聘上了一家制造業企業,總算找到了一份工作。”

在不少人眼裏,“同聲傳譯”“外企高管”“年薪百萬”等標籤是小語種學習者的潛在光環。然而,光環遮蔽了小語種專業的真實處境,每當畢業季時,小語種專業的學子們都要被找工作反覆折磨。在豆瓣,甚至還有一個小組名爲“大學後悔學小語種”的成員,高達 3萬多人。

投射在高校上。近些年來,小語種專業的光環日漸黯淡,集結小語種專業的外語院校錄取分數線也在逐年降低。以高考大省河南省爲例,2022 年,北京外國語大學在河南的理科最低錄取分掉落了8萬多名。

除此之外,小語種專業的最低位次也在不斷向下。2018年,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專業在河南省招收的理工科統招一批最低位次爲4531位,到了2022年降至了9163位。

頭部外語院校分數線下跌,這些小語種專業的學生離開校門後將面臨什麼困境?

01 輝煌時刻

小語種的正式名稱爲“非通用語種”,本意是指6種聯合國通用語種(英、漢、法、俄、西和阿拉伯語)以外的國家語言。但在中國高校招生領域內,大家習慣性將除英語外的外語類專業統稱爲“小語種”,並歸屬於外國語言文學類。

以法語爲例,法國本土人口不足七千萬,但全球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法語,其中半數以上將法語列爲官方使用語言,如比利時、瑞士、加拿大和許多非洲國家。

由於使用場景廣泛,早在十幾年前,法語專業曾一度成爲薪酬高、機會多、專業性強和門檻高的“金飯碗”專業,並深受各單位機關、央企國企、新聞媒體、外貿公司及旅遊機構等組織的青睞。

2005年,畢業於華南地區一所重點高校的法語專業的劉鈞,形容自己恰巧經歷了法語專業的“黃金時期”。

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法語專業是屬於提前批次招生,通過優先錄取的方式來保證足夠的生源。劉鈞已經不太記得具體的錄取分數線,但根據他的觀察,每當畢業季來臨,法語專業的學生在就業市場是十分搶手的。

“上大學期間,每年都會有國家部委到學校進行考錄宣講,並從遴選優秀小語種學生進行定向培養。除國家部委外,還有不少央企、民企甚至願意開出月薪一萬元以上的待遇,招聘小語種專業學生。”劉鈞說道。

在當時,月薪達到一萬元以上是什麼水平?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05年全國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爲10493元。這意味着,部分小語種畢業生的月收入幾近爲全國城鎮居民的年收入。

這樣的炙手可熱,還反映在兼職市場。譬如在廣交會期間,學小語種的學生在廣交會上當外籍採購商翻譯,日薪能達到400-800元不等。

“西班牙語學生的薪資待遇是最高的,日薪能達到100美元(按當時的匯率大約是810元),其次是俄語、法語翻譯,一天分別能賺700元、500元左右。但由於德國人的英語水平普遍較高,所以德語翻譯需求量較少,許多德語系學生會轉去做英文翻譯,做一天的翻譯也能賺上400元。”劉鈞說。

兼職翻譯是很多小語種專業學生踏上職場的第一步。

劉鈞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掌握小語種的人才,往往能夠幫助外國公司本地化實現盈利增長,因此備受跨國公司的青睞。而在廣交會期間,很多學生會通過結識外商代表進而獲得該公司的認可,保持長期的合作,“所以很多人在沒畢業前就已經收到了對方的‘橄欖枝’”。

小語種專業的學生爲何能如此受歡迎?探究其背後的因素不難發現,劉鈞就讀法語專業的這段時間,正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的時期。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外貿總額連續大幅增長,並於2013年達到25.83萬億人民幣(摺合4.16萬億美元),成爲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

在經濟、貿易、文化交流日益增長下,站在時代風口的小語種專業,一時間成了就業前景最好的專業之一。

02 邁入失意?

隨着對小語種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再加上“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全國高校掀起了一波增設小語種專業的浪潮,風發泉湧。

經歷了多年來的學科建設以及大規模的高校擴招,“小語種熱”的大衆浪潮之下,逐漸膨脹。

以法語爲例,《中國高校法語專業發展報告》指出,到了2018年,全國已有153所大學開設了法語專業,其中屬於本科教育爲122所。而在2005年,全國僅有59個法語專業教學點。這意味着,十年間教學點翻了一番。

高等院校的擴建、擴招回應了小語種專業人才的需求,但這是否就能回應人才市場的現實需求?

“大學的培養方向主要是語言文化科研人才,但是面臨兩個問題,一是當前語言文化已經沒有之前有優勢,不僅有大量的海外留學生會掌握小語種,而且在全球各地學習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其次,語言始終只是工具,社會上的需求都是專業先行的。”黃子明表示。

2018年,黃子明以超出本科重本線近百分的成績,考入了華南地區一所知名院校的德語專業。他發現,四年學習時間,大部分學生畢業時候還不能用專業的語言流暢自如地溝通。而在同聲傳譯、高端翻譯等更專業的學生面前,小語種本科學歷的語言優勢也逐漸被弱化。

在黃子明看來,學好一門語言本身即是一項巨大的投入,就業狀況使之變成沉沒成本。根據他的瞭解,德語專業畢業後的就業方向以銷售和運營爲主,薪資水平普遍都是6000-8000元/月。教培行業冷卻的背景下,大量畢業生湧入銷售崗位市場,競爭壓力逐步擴大。

BOSS直聘的研究,印證了這一點。研究結果顯示,在教培行業招聘需求量縮減後,2022年,13.4%的小語種畢業生都去做運營/客服類的工作,是在所有職業類型中佔比最高的。

稍有不同的是,由於調查羣體所學的語言、崗位層級有所差異,研究結果顯示,運營/客服類的工作的平均月薪能達到12785元。

以黃子明的就業崗位爲例,當前,他就職於一家制造業企業,原本是德語區銷售,後來因爲一些原因定崗到了荷比盧區,雖然已取得德語專業八級證書(國內最高水平的德語測試),但這對他的崗位來說毫無優勢,他仍然用英語與客戶訂單對接,基本工資爲8500元。

放眼整個社會,在翻譯軟件逐步多樣化、人工智能發展強勢的背景下,小語種人被取代的擔憂也越來越強。在黃子明看來,按照當今的社會發展趨勢,如果非要學一門語言,“計算機”語言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03 新機遇

一個人的職業生涯,貫穿一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個體的案例也只能代表一部分羣體的經歷。縱觀當今小語種專業的發展,並沒有逐漸冷卻,反而變得更有針對性。

2021年,教育部下發的《關於做好2022年普通高等學校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高校招收外國語中學推薦保送生專業範圍爲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繼續加大向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發展所需語種專業傾斜力度。

與此同時,2024年起,除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外交學院繼續招收一定數量的外國語中學推薦保送生安排在英語語種相關專業,其他高校招收的外國語中學推薦保送生均安排在除英語以外的小語種相關專業,鼓勵高校培養“小語種+”複合型人才。

這也表明,在“一帶一路”等重大發展機遇下,需要大批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多語種專業人才。

時代週報記者瞭解到,隨着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在經濟、貿易往來上的深入,以中石油、中石化、中建、中鐵等爲代表的央企已將業務擴展到各個角落。由於對小語種人才的需求迫切,小語種專業的畢業生也有機會外派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相關工作。

丁悅告訴時代週報記者,2015年法語專業畢業後,班上共有5人選擇外派去幾內亞、多哥、尼日爾、剛果等非洲國家工作。建在非洲的企業多數爲國企、央企,有編制且薪酬、工作待遇較好。

“對應屆畢業生來說,年薪一般在18萬元,目前我在一家礦服民企工作,不含績效獎金年收入28萬元。”丁悅說,但其實自己的收入算是在法語專業學生的平均水平,某些大礦企或者通訊類公司,同年齡段的收入能達到40萬元以上。

除此以外,近年,隨着數字經濟和平臺經濟快速發展,跨境電商直播、小語種主播等相關人才成爲企業爭奪流量的新陣地。有消息報道稱,在今年三月份的一場招聘會上,來自浙江寧波的企業,開出數十萬元到百萬元不等的年薪待遇,招聘熟悉跨境電商的小語種人才。

事實上,近些年來,跨境電商已成爲推動外貿發展的重要力量。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達到2.11萬億元,同比增長9.8%,實現連續三年的正增長。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正邁向世界各國,實地考察當地市場需求,瞭解本土跨境電商相關貿易業態。

由此看來,隨着外貿發展邁入成熟期,跨境電商的高速發展,也將進一步刺激對小語種專業人才的需求。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所涉人物名稱,黃子明、劉鈞、丁悅均爲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時代週報”(ID:timeweekly),作者:阿力米熱,編輯:潘展虹,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