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张婷

近日,一款覆盖3000多万学生的教育类APP“班级优化大师”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这款APP记录学生在校的几乎全部行为,并通过加减分给学生排名,公开评比。有的学校排名结果还与评先评优挂钩。不少家长、学生对此表示焦虑。(据5月29日《半月谈》)

据悉,这款打分软件在全国中小学校应用甚广: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扣分;不午睡,扣分;坐姿不好,扣分;周一没穿校服,扣分……部分网友对此持肯定态度,表示“更方便学校和老师管理”“虽然严格了点,但也是为了学生好”。也有相当多网友对此持质疑态度,直言“一点自由都没有”“不考虑学生的隐私与尊严”。

学校利用科技手段优化教学管理,本该是一大进步。但优化管理必须考虑学生的感受。如此“紧箍咒”般的管理,既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也容易产生“为分而做、为分而争”的导向。

对此,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先哲表示,一些学校借助教育APP对学生进行所谓全过程成长记录,并跟学生的评价档案相结合,看起来挺科学,但这些做法容易增加学生心理压力和家长教育焦虑,不利于教育健康发展。

据媒体报道,有学生直言这种“量化管理”让自己感到自卑,生怕被扣分。有家长表示,每天被强制要求查看学生打分排名,孩子和大人都很紧张。由此可见,“教育经”若是念成了“紧箍咒”,结果势必适得其反。

一举一动都要打分排名,看似精细,实则刻板。“紧箍咒”式的教育,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养成正确的三观。顺规矩者褒奖,逆规矩者贬低,谈何育人育德?一套打分规则下产出循规蹈矩的“机器人”学生,谈何教导有方?教育讲究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也讲究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松一松“箍”,祖国的花朵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教育教育,要教书,更要育人。运用先进科技手段优化教学管理无可厚非,但绝不能违背了教书育人的初心。学生应该是教育的目的而非工具,如此“紧箍咒”般的教育,显然要不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