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表示,將“在短期內儘快進行第二次發射”

當地時間5月31日上午9時許,朝鮮中央通訊社發佈報道稱,朝鮮宇宙開發局於今日上午6時27分使用“千里馬1號”型新型衛星運載火箭,在平安北道西海衛星發射場發射了軍事偵察衛星“萬里鏡1號”。但是,火箭第一階段分離後,第二階段發動機失靈,喪失推進力,墜落於西海海域。

同時,韓國聯合參謀本部31日上午表示,韓國軍方上午8時5分許在西海海域發現並打撈了疑似朝鮮航天器的部分殘骸。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曾說:“衛星發射不只是科技工作,而是拿着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在全世界的關注下進行的非常重要、責任重大的工作。”如今,在朝鮮一再預告、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背景下,朝鮮首次發射軍事偵察衛星、亦是2016年以來首次發射衛星,暫時失敗。朝方表示,將“在短期內儘快進行第二次發射”。

根據朝方此前向日方和國際海事組織通報的衛星發射窗口期,朝鮮原擬在5月31日到6月11日之間發射一顆軍事偵察衛星。

一次高調的發射

韓國仁川的空襲警報,是在5月31日早上6時29分後被觸發的。在韓國軍方的雷達屏幕上,一枚火箭飛躍了仁川的白鷺島西部海域,然後是“觀鳥聖地”於青島,但在於青島以西200公里處消失。這遠未達到第二級火箭分離後的預定着陸區:菲律賓呂宋島外海。此時是當地時間上午8時5分許。

負責衛星發射的朝鮮宇宙開發局解釋說,“千里馬1號”衛星運載火箭在正常飛行過程中完成了第一級間分離,但二級發動機未能正常點火,導致火箭失去動力,墜入半島西部海域。事故原因初步認爲是用於“千里馬1號”的新型發動機系統可靠性和穩定性較差,以及所用推進劑的燃燒有不穩定性特點。目前相關人員正在着手調查具體原因。

對於這次發射,朝鮮官方已預告了多次。在朝鮮勞動黨八大上,國防力量發展的五大重點目標中,就包括“擁有經常掌握敵對勢力的軍事企圖和動靜的宇宙偵察能力”。2022年2月27日和3月5日,朝鮮國家宇宙開發局進行了高分辨率攝影系統、數據傳輸系統、衛星數據收發及控制指令系統、地面管制系統等關鍵部門測試。

3月9日和10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視察宇宙開發局和西海衛星發射中心,指出該衛星的研發是“首要的政治和軍事任務、至高無上的革命任務”,並下令擴建改造衛星發射場。但此後,朝鮮偵察衛星及衛星運載火箭研發一度消失於公衆視線。韓美政府情報稱,朝鮮于2022年3月16日在順安國際機場進行了進一步的運載火箭試驗,卻並不成功,導致研發工作一度出現波折。

到2022年底,偵察衛星再次頻繁出現在朝鮮官方報道中。12月,朝鮮國家宇宙開發局完成了“發射偵察衛星的最後關門工序”:在一顆衛星試驗品裏安裝一架20米分辨率的全色攝影機和兩架多譜段照相機等工具,把該試驗體高角發射到高空500公里,以驗證地面管制的可靠性和數據傳輸能力。試驗順利結束後,宇宙開發局表示,到2023年4月將完成該偵察衛星的發射準備工作。

2023年4月18日,金正恩今年首次視察國家宇宙開發局,偵察衛星成爲他講話的重點。朝中社稱,這和外部環境變化有關:美國在朝鮮半島及周邊地區部署航母及核戰略轟炸機,“把南朝鮮變成侵略的前哨基地、戰爭火藥庫”。在此背景下,金正恩稱,研發軍事偵察衛星是“絕不能放棄、不能失去、也不能交換的必不可少的先決任務”。

此後,金正恩又在5月16日現場指導偵察衛星發射籌備委員會工作,察看了最終通過總裝狀態檢查和宇宙環境試驗後搭載準備就緒的軍事偵察衛星,並親自批准“行動計劃”。此後,日本、國際海事組織等國家和機構接到朝鮮關於發射衛星的通報。5月29日,被視爲朝鮮軍工科研最高負責人的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李炳哲發表談話,正式預告衛星“將於6月發射”。

值得注意的是,在4月18日的視察中,金正恩還進一步提出遠期設想:在五年計劃期間“把大量偵察衛星”多角佈置在太陽同步近地軌道上,形成自己的衛星情報網。

“屢敗屢戰”

5月31日的衛星發射失敗後僅2小時30分鐘,朝中社就發佈了“發射出現意外”的報道。這並非朝鮮首次及時報道衛星發射失敗。2012年4月,朝鮮發射地球觀測衛星“光明星3號”失敗後也曾迅速發佈報道,坦言“衛星未能成功進入軌道”。

事實上,自1998年以來,朝鮮共七次進行衛星及衛星運載火箭發射試驗,其中僅兩次將衛星送入軌道。在本次用“萬里鏡”命名軍事衛星之前,朝鮮一直用“光明星”爲民用觀測衛星編號。1998年8月,“光明星1號”衛星發射後,火箭第三級與第二級分離後發生故障,和衛星一起墜入距發射場約1600公里的太平洋。

8年後,朝鮮于2006年7月進行衛星運載火箭試射,美方情報稱火箭飛行42秒後爆炸。2009年4月,“光明星2號”衛星發射後,火箭第三級未能與第二級分離,再次墜海。2012年4月,“光明星3號”在發射第一階段約100秒後失敗,其部分殘骸被韓國軍方回收。

2012年12月,朝鮮第二次嘗試發射“光明星3號”,順利將衛星送入近地軌道。雖然美國政府宣稱該衛星不能穩定觀測地表,但就衛星發射而言,這是朝鮮第一次成功。美國知名朝鮮事務智庫史汀生中心研究員馬丁·威廉姆斯更指出,考慮到這是“金正恩就任最高領導人後幾個月內實現的”,這“不僅是技術性的成功,更是革命性的成功”。2014年10月,金正恩親自指示的衛星科學家住宅區落成。

2016年2月,朝鮮成功發射“光明星4號”衛星。此後,隨着半島局勢變化,西海衛星發射場一度歸於平靜,2022年後再度活躍,被商業衛星偵測到擴建發射臺,直到本次試射。

朝鮮最近數次衛星發射前都有較多的公開宣傳和預警,濟州和平研究所研究員阿布拉哈米安指出,最初美韓分析人士中存在一種觀點,即認爲朝鮮可能將衛星發射作爲姿態,“提前一個多月宣佈,是告訴世界有時間考慮調整計劃”。

但不論成功或失敗,朝鮮每次都按既定安排進行衛星發射試驗。紐約亞太和平研究所前所長馬克·巴里對《中國新聞週刊》指出,這意味着朝鮮不會因半島局勢變化而中斷其試驗週期。因此,朝鮮本次提出“短期內儘快進行第二次發射”,很可能和2012年發射“光明星3號”一樣,持續改進直到成功將衛星送入軌道。不過,如朝中社在報道中提到的,這還需要經過“各種部分試驗”,很可能難以趕上6月的衛星發射窗口期。

如何避免半島局勢失控?

5月31日上午,韓國國家安全保障委員會緊急召開會議,將朝鮮發射軍事偵察衛星定性爲“遠程彈道導彈挑釁”,認定此舉嚴重違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予以強烈譴責。韓國外交部半島和平交涉本部長金健、美國國務院對朝政策特別代表金星和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船越健裕還就朝鮮發射衛星一事通話,將此定性爲“以空前的頻度和新方式利用彈道導彈技術發射飛行器”。

相關各方如何定性朝鮮的衛星發射試驗,將決定此事對半島局勢的影響。朝鮮的衛星工程和彈道導彈工程確實不可分割。2022年3月,金正恩視察西海衛星發射場,陪同他的就包括“軍需工業部門和國防科研部門領導幹部以及國家宇宙開發局有關人員”。但是,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導彈防禦高級研究員邁克爾·埃勒曼指出,雖然衛星運載火箭和遠程彈道導彈採用了許多相同的技術、部件和操作特徵,但有一些關鍵特徵將運載火箭與彈道導彈區分開來。

首先,與衛星發射不同,彈道導彈需要經受住重返地球大氣層的嚴酷考驗,其對材料、性能的需求和衛星不同。其次,兩者需要不同的推進系統以獲得不同軌跡的最佳性能,“不是簡單地將發動機換成另一臺,而是全面重新試驗以驗證性能和可靠性”。最後,衛星發射有較長的準備週期,而朝鮮近期的彈道導彈試驗已走向“突然化”“迅速化”。

總的來說,專業分析認爲,朝鮮衛星發射對其彈道導彈研發的幫助有限,將衛星發射一律定性爲“遠程彈道導彈挑釁”,可能導致半島局勢不必要的升級。

最近一年,韓國現任總統尹錫悅上臺後放棄前政府對朝友好政策,迴歸“最大施壓”和“美國戰略武器入韓”戰略,重啓並加強韓美大規模軍事演習,朝鮮則以2017年以來最密集的導彈試射及“核武庫倍增”計劃相回應,半島局勢進入五年來最緊張的時期。

今年4月26日,尹錫悅和美國總統拜登在華盛頓簽署美國核軍力訪韓的《華盛頓宣言》,讓這種緊張達到“新高潮”。但是,一些專家認爲,朝鮮衛星發射並非針對《華盛頓宣言》。“朝鮮無視了《華盛頓宣言》,目前這些行動是去年底就已經計劃好的。”高麗大學教授、前韓國政府對朝事務高級官員南成旭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

分析認爲,各方保持克制,或許能平穩渡過衛星發射後的半島緊張態勢。“目前最合適的解決方案,是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方參與進來,讓朝鮮、韓國及半島相關國家直接對話,達成有關半島軍備控制的長期或短期協議。”馬克·巴里指出,“當前各方的目標應當是在未來幾十年爲東北亞創造穩定的環境。”

作者:曹然([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