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蔚來、小鵬、理想三家裏,一兩年之前,大家肯定都會把理想排在最後面,覺得理想在自動駕駛的投入、研發的進展不如其他兩家,但是從今年開始,這種聲音會慢慢會有一些變化。”5月中旬,理想汽車智能駕駛副總裁郎鹹朋,在美國硅谷的分享會上作出判斷。

日前,理想汽車宣佈,城市NOA(導航輔助駕駛)將在今年6月份推送早鳥測試,預計今年年底向全國100個城市推送。

與以前對智能駕駛慎重的態度不同,今年理想汽車頻頻展開行動,不僅在產品落地上提效提速,在團隊擴充上的表現也極其亢奮。

01 逆勢擴張,押注智駕

據36氪PowerOn報道,理想汽車智能駕駛與芯片團隊正在快速擴張,近期理想汽車一些核心高管如理想汽車高級副總裁範皓宇、智能駕駛副總裁郎鹹朋、產品戰略負責人張驍等前往美國硅谷,除了拜訪交流,也帶着招聘宣講的任務。而在國內,理想汽車的內部員工也被分派了內推的指標。

在自研芯片的項目上,理想汽車的態度也非常篤定。有消息人士透露,其芯片團隊計劃從去年不到百人擴張至200人左右。

此前OPPO芯片公司ZEKU(哲庫)解散,3000餘人的員工被釋放到人才市場,除了芯擎科技壁仞科技等芯片公司在坐等接收,理想汽車的HR也蹲守在哲庫的解散員工羣裏,發佈招聘信息。

一直以來,智能駕駛一度被視爲理想汽車的短板,其自身在智能駕駛的投入上,也稍顯滯後。2020年公司上市後,理想開始擴充團隊,自研智能駕駛系統。

對比來看,小鵬汽車在2018年12月便首次推出輔助駕駛系統Xpilot2.0,2020年6月交付的小鵬 P7,已經開始搭載自研的基礎輔助駕駛功能。

有小鵬汽車作爲參照,理想汽車爲自己定下了階段性目標:今年年底前,在智能輔助駕駛能力上超過小鵬。

「市界」注意到,理想汽車智能駕駛負責人的職位幾經易主。

2020年,理想汽車從偉世通挖來了王凱,王凱曾任偉世通全球首席架構師、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總監。據悉,李想三顧茅廬,數次力邀才說服王凱加入。

2020年8月,王凱加入理想時,公司自動駕駛團隊只有20餘人,算力團隊也不過10多人。同年11月,許迎春也加入了理想汽車,擔任算力平臺副總裁。

翻開許迎春簡歷,他曾在2008年擔任摩托羅拉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並於2009年領導團隊研發了中國第一臺安卓智能手機。加入理想汽車前,他在江森自控擔任中國工程研發副總裁。

不過,就當理想汽車智能駕駛自研慢慢起步後,去年年初,王凱離職,理想迎來了一位身份保密的軟件研發高管,負責 “系統研發羣組”,覆蓋操作系統、算力單元(與芯片相關)、雲計算、信息安全幾大業務。

2022年8月,理想汽車引入了前華爲消費者BG軟件部副總裁、終端OS部部長謝炎,出任系統研發部負責人,當年年底便升任CTO,管理整個理想汽車的系統與計算團隊。

今年4月17日,理想汽車公佈了調整後的組織架構,仍是謝炎管理“系統與計算羣組”,其中包括操作系統、算力單元、智能雲、系統安全、算力平臺、企業系統六個部門。

調整後半月左右,許迎春也離開了理想汽車,新任算力單元負責人羅旻就位。

02 理想的“小算盤”

在行業人士看來,之所以理想汽車最近才發力智能駕駛,是因爲車賣得還不錯,有錢“燒”在新業務上。

今年以來,造車新勢力重新洗牌,理想汽車與其他新勢力在銷量上逐漸拉開差距。

數據顯示,今年4月,理想汽車的交付量是25681輛,創下其單月交付紀錄,並連續兩個月交付量超2萬輛。這樣的成績不僅甩開了蔚來和小鵬,在衆多造車新勢力中也是一騎絕塵。且理想此前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國20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市場,其已獲11%市場份額。

截至5月30日收盤,理想汽車的市值超過2300億港元。2023年一季報顯示,公司營收爲187.9億元,同比增加96.5%;淨利潤爲9.34億元,較上季度增長252%。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定期存款及短期投資爲650億元,毛利率也保持在了20.4%的水平。

更充裕的現金,讓理想汽車在智能駕駛的投入上更大膽,產品落地進度也更爲激進。

據介紹,在即將量產的城市NOA算法中,理想使用了三種神經網絡大模型算法,即靜態BEV網絡、動態BEV網絡、Occupancy網絡。按照理想汽車的說法,通過大模型AI算法,理想AD Max 3.0已經擺脫了對高精地圖的依賴,可以像人類司機一樣實時感知、決策、規劃。

不過,與一般車企採用付費訂閱制不同,理想表示,每一位AD Max用戶都將免費升級AD Max 3.0的全場景NOA功能,包括城市NOA和高速NOA,無需任何訂閱費用。

郎鹹朋認爲,上述的模式是公司的理念體現,“自動駕駛的系統和產品是用戶的資產,買車就能獲得這個資產,這就跟買房一樣。”

但在行業人士看來,理想心裏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在智能駕駛方面,理想發力有點晚,終身免費制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理想的競爭力。

與此同時,這也是實現數據快速積累迭代的最理想的途徑,可謂一石二鳥。

據行業人士分析,當各家車企的算力、算法能力接近後,最終決定其智能駕駛核心競爭力的還是數據。因此,有更多的人訂閱,企業就會積累更多的數據。如何讓更多人訂閱呢?那就是免費。

郎鹹朋預計,到今年年底,理想汽車智能輔助駕駛行駛里程會突破10億公里。

爲什麼理想這麼想獲取數據?因爲數據採集是智能駕駛技術發展的重要支撐。數據可以幫助汽車更好地理解周圍環境,從而做出更加準確的決策。通過大量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及時修復和優化,提高智能駕駛技術的安全性。

但理想似乎並不侷限於此。今年初,理想汽車CEO李想表示,2030年公司要成爲全球人工智能行業的領導者,而人工智能恰恰離不開大數據。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市界”(ID:ishijie2018),作者:劉冬雪,編輯:田晏林,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