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無數人抱着期待參加工作,結果永不滿意。怎樣才能找到滿足感?將手頭任務視爲更大整體的一部分而非個人體驗的泡沫,少與他人比較,這樣也許你會幸福很多。本文來自編譯。  

來自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美國職位增長速度持續放緩。增長 23.6 萬個是好事嗎?衰退是不是快來了?我不知道,相信其它人也不清楚。

在過去 5 年裏,就業形勢一直不穩定。勞動市場發生了戲劇性變化,越來越多的“理想主義千禧一代”和“zoomers“對工作不滿意。現有的就業生態系統和年輕工作者似乎很難理解彼此的價值觀和期望。

正因如此,美國出現了“Great Resignation”(大辭職潮)。《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指出:“大辭職潮實際上和真正退出職場無關,主要還是人們在更換工作。”

我同意上述看法。不管是追求更高的薪酬還是更高的滿意度,我們這一代一直想在工作中找到滿足感。

如何才能找到?誰能帶領我們找到?真的有人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滿意嗎?

2022 年 Gallup 曾做過調查,發現 49% 的受訪者對工作“完全滿意”,39%“有點滿意”。但是 2022 年 Gallup 還出過一份報告,說 60% 的人在工作時情緒有點冷漠,19% 感到痛苦。

我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許多國家會用津貼來緩解問題。有的企業會買些豆袋椅放在辦公室,會提供茶水,發些健身會員卡,允許員工靈活安排工作等等。

但遺憾的是這些時髦的趕潮流舉動並不能讓年輕人持續保持參與度,津貼並不能觸及核心問題。我曾在許多地方工作過,不論是輕鬆的創業公司還是昏暗的工廠,員工們都會問我關於滿足感和成就感的問題:我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嗎?我做的事真的重要嗎?

如果我們能擺脫不切實際的期望,那麼就可以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工作時回報也會更高。

工作滿意度是什麼

在社交媒體上我們可以接觸到很多權威,各個領域的權威,很多很多,要確認誰是真正的大師還是很容易的。普通老師會喋喋不休談論技術細節,真正的大師不會,他們交流的是“慾望”,這是一種有感染力的慾望,是大師經過多年思考、研究自己想要什麼而得來的。

專家的語言實際上是慾望的語言。

名廚 Wolfgang Puck 說:“音樂家要訓練耳朵,提高傾聽音樂的能力。作爲廚師,我們要訓練自己的味覺,知道如何調味,如果做不到,即使買來最昂貴的食材,也只能烹飪平平無奇的食物。”

去年我曾跟着五旋琴大師 Frank Fairfield 學藝,他向我談論的也是“慾望”。Frank Fairfield 告訴我當他聽到一段音樂時感受到的“慾望”是什麼。當他拿起五絃琴彈奏,他的意圖化爲現實,他的渴望和慾望賦予曲子生命。

大師之所以成爲大師,是通過重複和實踐得到的。他們內化“交易”,將業務變成下意識行爲。工作是有節奏的,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如何通過工作朝目標前進,並達成目標——他們精湛的技藝能給自己帶來滿足感。

對滿足感的追求

我們的目的是什麼?告訴你答案:對滿足感的追求。

幾年前,我在海邊遇到一位老人,他專門提煉海鹽,這是一件很消耗體力的勞動。老人用木製器皿舀起海水,然後拋向空中,海水均勻散佈在火山沙上。暴曬之下沙上會形成鹽結晶,然後老人耙起鹽層,用水煮,然後提煉海鹽。

幾十年如一日,老人一直幹着同樣的工作。

老實說,這可能是世界上最枯燥、最無聊的工作,但老人似乎很滿足,爲什麼?

依我之見,各行各業的專家都形成了“活在當下”的習慣,他們觀察世界發生的一切,反思自己在結果中所扮演的角色。炒一個雞蛋,最理想的口味是怎樣的?專業廚師實踐幾十年才知道。煮鹽師要通過學習才能掌握流程。從某種意義上講,大師都有沉思之心。 

比較的詛咒

人們一般認爲,對工作是否滿意很大程度與個人興趣有關,正因如此,我們經常鼓勵年輕人要追尋激情。但 2020 年一份報告卻告訴我們,興趣只是預測滿意與否的一個變量。報告聯合作者 Kevin Hoff 說:“當你做某件事時只要不討厭,如果有良師指導,組織公平對待你,你完全可以找到滿足感。”

工作往往在社區內進行,同事認爲什麼有價值,父母希望你如何做,這些因素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告訴我們生活中什麼是可取的。

2021 年的一份調查顯示,許多智利人認爲“生活滿意度受到社會比較的影響”,負面嫉妒往往比積極情緒更強大,“與誰比較”相當關鍵。

社會比較的影響(比如嫉妒,貶低自我價值),是基於高度的個人傾向,而非“團結和共情”的共同本能。

專家往往是孤獨的,他們受到野心和自負的驅動,他們似乎永遠不滿意。 

其它

還有一類大師,他們將技藝擺在個人之上,將個人風格融入公共框架之內。正如詩人 T.S.艾略特所說的:““詩人,任何藝術的藝術家,誰也不能單獨具有他完全的意義。”

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動畫導演宮崎駿說:“我不是一名導演,我更像是領班,是一羣工匠的老闆,這就是我工作時的精神內核。”

在工作中到底什麼是值得期待的?成爲團隊的一部分,爲其它人的幸福貢獻力量,將手頭任務視爲更大整體的一部分而非個人體驗的泡沫,這種態度能幫你找到滿足感。有了這樣的態度,你就少了比較的心理,會更加肯定自己的職業尊嚴。

在工作中尋找滿足感不會孤立發生,它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需要整理所有你想成爲的一切、所有你曾經想去的地方,要經受各種選擇的折磨,要通過比較在各類選擇中壓平所有的慾望。

那些精通某項技藝的人教會了我們許多東西,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每一項任務都有尊嚴。

譯者:小兵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