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達是一名騎行愛好者。對他而言,騎行不僅可以健身,還能欣賞沿途風景,尤其一個人騎行時,盡情享受風與自由。閒暇時間裏,他還會和車友穿梭在北京胡同中,去尋找一家咖啡館或者其他“寶藏”小店。

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健身、競技需求,這屆年輕人正在以不同原因入“坑”騎行。自行車,也正在由原先的代步工具,變成一項時尚休閒運動,併成爲年輕人新的“社交貨幣“。

截至今年4月初,環法、環意、環西全球三大公路自行車賽事已經悉數進入中國市場,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用戶湧入騎行圈。

新興互聯網平臺進一步放大騎行效應。在小紅書上,以騎行爲主題的筆記達到257萬+篇,騎行愛好者把穿梭在城市間、在郊野和在山川湖泊的經歷,以圖文或視頻形式記錄在平臺上。

萬元公路車出現“一車難求”、Brompton小布成爲摺疊車“頂流”……在露營、飛盤等小衆愛好降溫之時,騎行持續升溫。

投入無上限,騎行圈“卷完車子卷裝備”

去年7月,彭達成立了花YOUNG戶外俱樂部,短短一年時間內,已經有5000餘名成員。俱樂部成員因爲健身、緩解壓力和社交等不同需求加入。彭達說,在這裏,你既可以看到互聯網大廠員工,也可以看到外科醫生,覆蓋各個行業。更多女性也在加入騎行隊伍之中,目前在花YOUNG戶外俱樂部,女性“騎士”佔比超三成。

美騎網《2022年中國自行車行業調查報告》稱,車齡未滿1年的騎友從2021年的5.58%增長至11.33%,騎行10年以上的騎友也增長至19.64%。

中高端的公路車和摺疊車更適合戶外運動,成爲當下騎行熱潮裏的主力軍。美騎網數據顯示,公路車用戶比重,從2017年僅次於山地用戶比例,一路攀升至2021年的74%,穩居榜首。

年輕人,一方面追求產品性能。鋁合金車身公路自行車一般車身重量在8~11公斤,更輕量的碳纖維車身的公路自行車正成爲新潮流,一般重量在7-9公斤,個別品牌的頂級“豪車”甚至可以達到5~6公斤。禧瑪諾套件,也成爲基礎標配。

另一方面,年輕人開始追求產品顏值,以滿足其社交打卡、塑造個人IP的心理需求。而且,年輕人對新鮮事物接受度高,他們樂於“爲愛好氪金”,甚至第一輛自行車就是萬元級以上的賽事專用自行車。

這都推動了國內中高端自行車市場的崛起。小紅書調研數據顯示,騎行超過1年以上的騎手們,在騎行上願意花費1萬元以上,而騎行3年的人有60%的花費已超過5萬元。

美利達自行車代理商公六告訴Tech星球,新入門的騎手一般會在第一年以2000元左右價格買一款公路車測試,如果他們能感受到騎行的更多樂趣,轉化爲真正的騎行愛好者,第二年會進行設備升級,購買2萬元左右的公路車。“去年一個騎手在店裏買了一款價格爲1698元的車,今年他直接以46800價格買入一輛高端車。”

騎行熱度,也讓騎行圈更加內卷。在公六看來,南方城市的騎行愛好者更注重產品性價比,北方城市則容易出現一些攀比現象,甚至出現“不求最好,但求最貴”心理。

在北京,騎手一般會在週二或者週四去“刷長安街”,復興門的彩虹橋附近,則是他們中途休息場所。“以前騎一輛2萬左右的公路車路過復興門,覺得‘倍兒有面子’,現在路過都‘不敢吱聲’,因爲那邊休息的車友基本都是十幾萬裝備”,公六調侃道。

任何領域都有“發燒友”,騎行當然也不例外。一位入“坑”不久的騎行愛好者對Tech星球表示,對於自行車愛好是“投入無上限”,他很注重給車輛做保養,比如給鏈條上油、給輪胎充氣或者更換精細的零件等,一次至少300元起步。

除車子本身需要不斷迭代升級之外,騎行熱也卷在騎行設備上。除頭盔、眼鏡、騎行眼鏡、騎行服等必備裝備之外,如果騎行者有進階需求的話,還可以購買購買鎖鞋、後尾燈、碼錶等裝備。

京東數據顯示,2022年“618”期間,自行車零配件成交額同比增長100%,騎行穿戴裝備成交額同比增長80%。多個品牌的碼錶、頭盔成交額同比增長300%以上。

不過,在騎行愛好者趙茜看來,騎行“氪金”程度因人而異,有的人一身裝備可以穿很久,有的人則有好幾套裝備,鎖鞋、頭盔、墨鏡、騎行服的顏色和風格都要搭配起來穿,更注重顏值和時尚感。圈內有句話“騎帥不騎快”,代表着部分年輕人對騎行的的一種詮釋。

以至於,現在小紅書上流行“退出騎行羣”的筆記,從博主分享的內容可以看到,一些騎行羣“卷完車子、卷裝備”,違背了騎行初衷,他們希望減少不必要社交,有更多精力專注於騎行本身。

需求短期暴漲“一車難求”,車商陷缺貨煩惱

國內中高端自行車市場上,主要由捷安特、美利達兩家品牌佔據。捷安特母公司爲中國臺灣的巨大集團,財報顯示,2022年,巨大集團收入由818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84億元)增至920.4億新臺元(約合人民幣205.34億元)。

騎行需求暴漲,帶動了國際騎行品牌的發展和國內其他新銳騎行品牌崛起。前者包括梅花、崔克、閃電等,他們是環法賽事上的常客,後者則包括瑞豹、坎普、喜德盛等新秀。

以瑞豹爲例,其公司總經理王春青介紹,2022年1月至5月,瑞豹的碳纖維運動自行車整車銷量達到5萬輛,比2021年同期翻了1倍多。

而以RE而意爲代表的品牌,則將騎行與以自行車爲主線,延伸到餐飲、 服裝、雜貨、鮮花綠植等領域的生活方式。

去年爆火的小布騎行車,便是把騎行當成一種生活方式代表。小布是英國最大單車品牌 BROMPTON粉絲對品牌的“愛稱”,在小紅書上以“小布摺疊車”爲關鍵詞搜索,多數博主並非分享騎行的專業體驗,更多是騎着小布喝咖啡、街拍等日常內容。價格數萬元的小布,宛如她們的一件“時尚單品”。

一位小布代理商告訴Tech星球,目前購買小布需要提前兩三個月預定,在她看來,小布的魅力在於,從座椅、車板、輪胎到摺疊扣,各個零件可以進行重新組裝,年輕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喜好,將原車改裝成一款專屬自己的單車,是目前社交屬性最強的單車,尤其在女性羣體中備受歡迎。

不過,在騎行熱潮之下,騎行品牌並非上演“造富神話”,而是陷入缺貨煩惱。這是因爲,作爲公路自行車的核心部件之一,變速器等套件主要是由日本的禧瑪諾Shimano、美國的速聯Sram、意大利坎帕傑羅Campagnolo三家企業生產。

全球疫情之下,部分工廠難以開工,需求短期暴漲,配件無法及時供應,造成大品牌的一些山地車、公路車“一車難求”,甚至在去年,中高端自行車及其核心套件甚至被炒成“理財產品”。

從Tech星球走訪各大騎行店來看,缺貨情況雖然有一定好轉,但並未完全恢復。阜成門北大街上的一位美利達代理商表示,目前店內萬元公路車根本沒有貨,門店會代理其他騎行品牌,作爲用戶的平替選擇。

雖然很多品牌開始湧入騎行市場“掘金”,但對它們而言,如何從工廠如期拿到套件,纔是關鍵。

此外,公路自行車並非是暴利行業。多位代理商向Tech星球透露,公路自行車利潤率在15%-20%左右。

而坎普、喜德盛則是“靠性價比走銷量、搶市場”的發展路線,利潤會更加承壓。一位坎普代理商介紹,產品定價上會比捷安特便宜30%,夏季高峯期一個月可以賣兩三百臺,其中萬元單車銷量最好。

近兩年,隨着國內騎行市場升溫,包括皮娜(意大利單車品牌Pinarello)、小布(英國單車品牌BROMPTON)和崔克(美國品牌Trek)等在內的國際騎行品牌開始加速在中國市場的線下銷售網絡佈局。

同時,數據顯示,2022年天貓國際騎行類商品數量增長了700%多,天貓國際還與多個海外騎行商家達成新品牌、新品引入的合作計劃。

從事自行車行業的這五年裏,趙茜能明顯感受到國際品牌加快在中國市場的佈局,尤其是,一些Z世代騎行愛好者預算很高,也傾向於購買最高端的車型和設備,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捷安特等中高端騎行品牌的銷量,勢必會受到一定影響。

年輕人小衆愛好破圈,騎行熱還能火多久

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自行車市場規模爲1940.7億元,2022年預計突破2000億元。作爲年輕人一門小衆愛好,疫情期間的“騎行熱潮”,是會催生千億市場熱潮,還是曇花一現?

不同於露營、飛盤,中國素有“自行車王國”之稱,自行車曾經是居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和顯示身份財富的“家當”之一。如今,健身、休閒、社交等需求下,騎行只是再度回到人們主流生活之中。

美利達代理商公六告訴Tech星球,去年門店年銷量約爲900輛單車,據他估算,100-200人可以轉爲真正的騎行愛好者。今年門店的銷售,很大一部分是由前述騎行愛好者升級設備貢獻,另外一部分則是新入門的騎手。

或許騎行熱潮不如去年那麼高漲,但作爲泛健康需求的產品,公六長期看好騎行市場。他認爲,跑步、騎行和游泳被稱爲世界三大有氧運動,騎行有其獨特優勢,門檻較低,一輛車,會騎車即可,且不受地理位置限制。

皮娜Pinarello北京旗艦店主理人則認爲,國內騎行熱潮能夠持續,是因爲騎行文化開始形成。一是,騎行承載着城市年輕人的社交需求,催生整個產業鏈繁榮;二是,年輕人不再拘泥於城市探索騎行,而是多種騎行方式相互結合,例如旅行騎行,去感受不同城市的民俗文化;三是,人們願意在騎行上花費更多心思,比如當下流行的自駕“4+2”模式(自駕到達目的地後,再正式開始騎行),將騎行融入生活之中。

騎行熱潮,也在於自行車可以被賦予多重身份——通勤工具、健身運動、社交方式,甚至是時尚單品,去滿足不同人羣需求。

在騎行愛好者趙茜看來,騎行的魅力在於,讓自己從繁忙的工作與生活中逃離出來,她喜歡跟車友一起去山裏騎行,“騎行穿梭在山水之間,當風吹過臉頰,那一刻,所有的煩惱和壓力都煙消雲散了,你會完全關注於當下。”

而且,抖音、B站、小紅書等平臺也幫助騎行不斷破圈。去年8月,小紅書發起“騎行友好計劃”,聯合當地咖啡店、自行車店、花店等帶有生活方式調性的店鋪,爲騎友提供自行車停放服務。在這個過程中,騎行愛好者在沿途探店過程中,也一定程度上對店鋪進行了“種草”。

線下生活的豐富,也進一步反哺至線上平臺。作爲年輕人消費娛樂的風向標,如今以騎行爲關鍵詞搜索,可以看到騎行路線、騎行裝備、騎行穿搭、騎行減肥、騎行vlog等不同類型的內容。

就短期時間來看,自行車背後的多重屬性,會讓這門小衆愛好持續升溫,一位自行車代理商透露,“今年來諮詢公路車的人依然很多。”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Tech星球”(ID:tech618),作者:林京,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