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讯,5月29日晚间,未名医药(002581.SZ)发布关于收到淄博市公安局张店分局《起诉意见书》的公告,未名医药前实控人及董事长潘爱华等人“私自”转移公司核心资产一案已由公安局侦查终结,并已移送至检察院审查起诉,待检察院向相关法院提起公诉。距离公司报案9月有余,前实控人“资产转移案”取得积极进展,纷争即将落幕,有望为现管理层推动公司重回正轨加速发展扫清障碍。

事情回溯至2021年,时任未名医药董事长的潘爱华所持有的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下称“北大未名”)因债务违约被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北大未名所持有的未名医药股票被拍卖,潘爱华也由此失去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时至2022年5月,在时任董事会不知悉且未履行任何相关审议程序的情况下,潘爱华及未名医药子公司厦门未名原董事长兼总经理罗德顺等人向厦门市监局提交申请,将杭州强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杭州强新”)变更为厦门未名股东。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全资子公司厦门未名及其参股的北京科兴是公司业务的核心,杭州强新“隐秘增资”占有34%股份,无疑将对上市公司产生不利影响,损害股东利益。对此,未名医药也曾明确表示,“厦门未名出现核心资产流失和重大利益被侵占,该交易既不合规也不合法。”2022年8月17日,在现任董事长岳家霖刚上任仅10日之时,未名医药正式向公安局报案,积极维护公司及股东的合法权益。时至今日,公安局已出具《起诉意见书》,待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

据起诉书,未名医药前董事长潘爱华、厦门未名前董事长罗德顺涉嫌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杭州强新法人代表李鹏飞涉嫌职务侵占罪、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赵思媛涉嫌职务侵占罪、伪造公司印章罪。

值得一提的是,“资产转移案”的背后,更多牵扯的或是厦门未名所持有的约26.91%北京科兴股权。北京科兴这一“香饽饽”由北京大学教授潘爱华联合疫苗领域专家尹卫东共同创立,在经历股权划分、赴美上市,而后决定私有化退市等一系列变故后,利益驱使下双方产生严重的矛盾冲突。2017年潘爱华利用董事会一票否决权拒绝续聘尹卫东,意图全权掌控北京科兴。此后各种形式的公司内斗轮番上演,其中各路媒体最为“津津乐道”的一幕就包括潘爱华带人强入科兴厂区,拉闸断电报废大批在产疫苗。

回归此次案件本身,厦门未名股权纷争落定,无疑是未名医药现任管理层积极理顺并逐步解决北京科兴股权问题的重要一步,也是推动未名医药业务经营重回正轨的基础。更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自实控人及管理层更换的2022年起,未名医药原已“停滞”的业务经营正加速重回正轨。

据了解,2022年,干扰素领域子公司天津未名耐利发酵系统正式投产,单位重量菌体的干扰素产出明显增长;神经生长因子领域,全资子公司山东衍渡完成重组人NGF滴眼液的临床Ⅰ期,目前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市场高度认可。不仅如此,2022年7月,公司与淄博市张店区政府达成战略合作,目前山东未名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未来或将为公司各产品线的研发生产提供更为有力的硬件支撑。(齐和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