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昭通日報

通訊員 周 翔 文/圖

有一支由昭通供電局基層線路檢修單位工作人員組成的樂隊,幾個青年憑着對音樂的愛好,對生活的熱愛,對職業的詩意理解,從外行到內行,從五音不全到有板有眼,從勞動之餘的怡情消遣到參加大型演出活動,從昭通到昆明、廣州、上海,並接受了兩次央視節目組的正式邀請,亮相京城,令人刮目相看。這支破繭成蝶的小樂隊,叫地腳螺栓。

爲什麼起這樣一個與優美不搭邊、與音樂本無緣、與零配件比肩的名字?

這是一個忠誠敬業的概念。

近現代自從發明了電,從庫侖到電站,從電燈到電器、電腦,從夜明珠般享受到萬家燈火常態,從汽油發電到水火電大機組。其電網支撐點,也從木電杆到水泥電杆,再到高聳入雲的杆塔,跨越崇山峻嶺、江河湖海……

這一切的一切,要輸送電源到千家萬戶,都必須經過凌空的杆塔支撐。而爲這些龐然大物打牢基礎、站穩腳跟、頂天立地的,就是杆塔基腳的地腳螺栓。雷鋒曾有句名言:“在建設祖國的機器上,我願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地腳螺栓更爲具體:“把我安放在基礎部位、不起眼的地方,讓我默默無聞並快樂着!”

這也是勞動者的音樂宣言。

這個樂隊的發軔地是烏蒙羣山和丘陵峽谷。昭通供電局的輸電管理所,其實就是一支高壓輸電線路的巡檢隊伍。平時巡線辛苦,遇到檢修任務更是辛勞,而勞動之餘的娛樂活動很有限。總不能老是當“低頭族”玩手機。幾個剛從院校畢業參加工作的青年有點音樂細胞,帶了把六絃琴,頓時撥動了大家的心絃……

10年前,《國際歌》《敢問路在何方》《團結就是力量》廣爲傳唱。電子琴加小號,吹奏出來的音符可以跋山涉水,可以登上杆塔;行業勁歌《我們是太陽的兒女》、風靡一時的情歌《可可托海牧羊人》,其無形的魅力,完全可以詮釋緊張勞動後的豪情和迷離的柔情……

瓜熟蒂落,小樂隊堅持業餘活動,不圖名不唯利,只講開心就好,積極心態、自娛自樂,逐漸在昭通供電局工會的支持下配足了樂器、充實了樂手,鼓樂齊奏,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或許可以概括爲8個字:激情、帶電、自創、新潮。

在樂隊活動室,有這樣一個口號:“創作勞動者的音樂,讓平凡綻放偉大!”可以這樣理解:音樂世界多麼璀璨,而屬於我們的精彩,唯願就是勞動創造的那一束光!儘管地腳螺栓多麼不起眼,而我們送出的萬家燈火,就包含了平凡勞動者的奉獻。

但他們並沒有一鳴驚人。畢竟不是專業人士,他們的特長是巡查電網線路,使之正常運行。就像巡診的醫生一樣,但他們的聽診器卻不算袖珍,高壓電線猶如血液大動脈,低壓電線如靜脈。這些血管的血栓不能搭支架,每逢倒杆斷線,需要的不是妙手回春,而是大動干戈。

2008年,罕見的冰凌災害,造成了烏蒙山區非常嚴重的電杆倒塌。抗冰覆電大會戰,昭通供電局傾巢出動,仍應接不暇,幸而得到各級各部門的及時馳援。

試想一下,上千軍民在烏蒙山峯的冰雪中奮戰,衆志成城豎起杆塔,多麼壯觀。而最終固定作用力,還是要落在地腳螺栓上。在電網維護的第一線,輸電所可謂尖兵。2008年,抗冰覆電會戰和後來的幾次搶險維修中,湧現出國家級勞模和省級勞模各一名,他們的付出,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尊重。

地腳螺栓樂隊自創的節目,就凸現了勞動者的熱情和自豪。

《萬家燈火爲我鼓掌》《你的微笑》《忠誠》《無悔的追求》《光明之路》…… 這一首首歌曲,經過攀登凌雲杆塔的手指彈奏,通過吆喝勞動號子的喉嚨唱出,由熱烈的胸腔、有力的臂膀擊打回蕩,任朝氣蓬勃的年輪抒情,其音樂感染力和穿透力是不可阻擋的,其慷慨激昂和熱情洋溢也是不言而喻的。

我不懂音樂,但肯定音樂的魅力來自情感的共鳴,來自心靈和美感的諧振……友人澗秋先生是音樂人、大學老師。他告訴我:“文學創作講究個性,文學作品體現的是作者的思想觀念,而音樂作品創作則更多地體現了共性,共同的心聲、共同的感動、共同的好惡、共同的審美觀。唯有觸動共情的音樂作品,纔會受到廣大聽衆的歡迎。”澗秋先生對地腳螺栓樂隊的自創節目,也非常讚賞。

對此我完全贊同,音樂作品的主題應該是大衆的,其躍動的音符,應當是真善美的,而個性的抒情,則是不孤獨、不偏執、不自以爲是的律動,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空氣振動。

一個樂隊的存在,不完全在水平高低。有了自己的作品,就相當於有了自己的生命密碼、自己的音符名片、自己的“血型”。

“萬家燈火,南網情深”,是中國南方電網的行業文化形象,旗幟鮮明地突出了人民電業爲人民的主旨。而在樂隊自創的樂曲中,就有聲有色、有情有義地傾訴了這一自覺意識,以及飛揚的工作激情:

我不怕,深夜離開溫暖的被窩。

我只怕,孩子那稚嫩的啼哭聲。

我不怕翻山越嶺,

我不怕孤獨寂寞,

別爲我恐慌,

……

不用爲我守望,

因爲我還有遠方,

我一直牽掛的親人,

總是給我自信給我力量。

我要穿越沒有星的世界,

去燃燒萬道霞光!

我不怕風雨兼程,

我不怕艱難險阻,

當人間閃耀微光,

萬家燈火將爲我鼓掌!

剛強與柔腸,不懼與擔心,共食人間煙火,點亮萬家燈火;共吸天地元氣,訴方寸真情!多麼真摯的情感,多麼坦誠的心靈。聽來,誠然是電力員工的心聲,有電光石火雷鳴之音。

但音樂終歸是藝術而不是口號,五線譜的線條畢竟是藝術語言,而不是可以搖撼、可以拉直、可以轉彎的動力線,樂章樂器是靠聽覺塑造形象,而不像電網,靠左手定律計算切割磁力線,靠瓦特定律點亮電燈衝擊黑暗,靠科學技術解放生產力……

音樂需要激情和興趣,但激情和興趣絕不是音樂。弄響和弄出名堂,距離如天壤懸隔。弄出名堂,需要專業知識和天賦。

五人樂隊,似乎恰好宮商角徽羽五音齊全。我聽說了一些與五人樂隊成長有關的故事。

樂手們來自基層生產一線,無一例外都是音樂的發燒友,這一點肯定是力量和靈感的源泉。

節奏吉他手兼主唱何剛,少年時代就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曾獲得許多業餘歌手的獎項,常年工作在一線,使他的聲音必然“帶電”。主音吉他手梅明星,退役軍人,從事巡線架線多年,業務嫺熟。當年軍營的歷練和軍歌的洗禮,顯然爲他的明星夢增添了創作激情。貝斯手陳斌,也有從戎的經歷,一條硬漢和一把大個頭琴絃的親密接觸,摩擦出了不凡的聲響。來自時代英雄徐洪剛家鄉彝良的鼓手田雨,自然帶有這片紅土地的陽剛和節奏。最顯眼的是鍵盤手陶玲,持有鋼琴十級的證書,鏗鏘玫瑰,在鍵盤上體味與電網調度異曲同工的音韻……

他們的創作多來自偶發靈感,爲某個主題動了心,便潛心創作出歌詞,搜索流行歌曲的記憶,根據主題哼唱着套和絃配曲,經過反覆推敲後,再請專業作曲家把關潤色定稿。這是從心底流出的曲子,帶着演唱者的心跳和體溫、脈動和衝動,直擊聽衆的心扉……

例如《萬家燈火爲我鼓掌》,表達了巡線工的心聲。電網人爲了萬家燈火,拋家別親,風餐露宿,甚至披肝瀝膽,飽經艱險的足跡,歷歷在目。多少次跋涉迷路、飢腸轆轆,多少次的悽風苦雨、險象環生,都在電通燈亮的一剎那間得到釋懷和昇華。就這樣,綿綿風雨中,苦悶與煩惱中,矛盾與信念中,激情與靈感中,沉默與音樂中,一首首從心底溢出的自創歌曲誕生了。

學而時習之,也是學音樂的法則。大家的體會是,猶如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演奏也要上百遍地練習,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者也會吟”,對新作品的反覆練習打磨,是日臻成熟的不二法門。演奏中,想起昭大線路、鎮大線路,崇山峻嶺、激流險灘;想起出發時妻小的眼神;想起安全送電後羣衆的笑顏,常常會情不自禁地提高嗓音,柔和的顫音,百囀“金屬的柔腸”…… 甚至與聽衆一道潸然淚下,百感交集。

終於一鳴驚人。

2022年的一天,樂隊突然接到一紙署名《CCTV-17》頻道的邀請函,起初驚喜,轉而緊張,繼而懷疑:“當今騙子不少,借舉辦活動賺錢的更是屢見不鮮。我等無名小卒,何以得赴全國性的音樂大宴?加之對《CCTV-17》頻道知之甚少,於是不敢相信。”而當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發來往返的機票、賓館住宿票,以及上級單位發來蓋着通紅印章的工作票後,他們喜出望外、躊躇滿志地踏上北京之旅。

質樸率真的情感,舒緩而沒有精神壓力的情緒,本色的出場,正常的發揮,使得他們脫穎而出,《萬家燈火爲我鼓掌》和《百年青春》等節目,使評委和觀衆耳目一新、交口稱讚,一舉榮獲《高手在民間》競賽一等獎。

這些來自烏蒙山區的年輕人,只沉浸在進京開眼界、長見識、展風采的喜悅中,只陶醉在讓全國人民理解電力基層員工精神境界的表演中,也不敢期望獲獎。因而當幸福來敲門、鮮花與掌聲來破門、評委們來與他們合影後,領隊的何剛握緊金燦燦的獎盃,竟怯生生地暗問導演:“照完相,獎盃要不要歸還你們?”還好,導演只微笑着回他5個字:“小何真幽默!”

這就是淳樸的電網人,他們期望着得到人民羣衆肯定自己服務合格的掌聲,卻不適應來自高端藝術榮譽殿堂的鼓掌。

後來,不管是重返央視展演,赴上海蔘加大型演唱會,也不論是下基層慰問,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他們都常懷赤子初心,常懷謙虛矜持的心態,一路堅持邊娛樂邊學習邊提高,在音樂的世界裏,用心、用情不斷尋找快樂工作、誠實勞動的和諧音符。

樂隊的旋律不自覺地透出一種線性的規律,也許,這就是行業特點的浸潤。和電力線路打交道的職業,潛意識中,勢必要將手指下的琴絃與天地之間的電網產生聯想。事實上,電網的原聲只是噪音,與天籟之音有天壤之別。不過,形象的暗示不能不是音樂創作的一種提示。

這是一支行業樂隊的特色嗎? 我不能肯定。

這時我想起10多年前對“電杆文化”的思索。

生活中,往往有一些其貌不揚的形象令人不以爲然,甚至產生審美障礙。電杆就是,人們間接需要它,但決不青睞它,有時照風景相還要有意識地避開它。而它的作用,卻是不可忽視的。至於它能不能由醜小鴨變成白天鵝,還要靠它的努力、機遇和許多不確定因素。

電杆文化的內涵是多方面的,它既有固守一方的堅定,又有不喜炫耀的平實;既有不好粉飾的質樸,又有安之若泰的自信;既有獨立自重的性格,又有團結合作的意識……

地腳螺栓樂隊的可貴之處,在於他們並不甘於一直沉默不語地期待着,而是該發聲時就發聲,併發出了勞動者由衷的、熱情的、愉快的、悅耳的聲音。在音樂的世界裏,地腳螺栓有了自己的境界、有了曲線、有了溫度、有了翅膀……

兩點之間的最近距離,不一定是直線;唯美與非唯美之間的距離,不一定是視覺。

地腳螺栓樂隊合影(從左至右:鼓手田雨、吉他手梅明星、主唱何剛、貝斯手陳斌、鍵盤手陶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