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黃琳 趙毅 深圳報道

日前,3000輛國產新能源汽車在廣州市南沙汽車碼頭被裝載上“卡里領袖”輪滾裝船,啓航前往東南亞地區。這是今年以來華南地區單品牌國產新能源汽車單次出口量最多的批次。

隨着全球自主新能源汽車不斷發展,國內自主品牌沿着“一帶一路”鏗鏘奮進,提品質、拓市場。在汽車新四化浪潮以及國際化趨勢的大背景下,包括上汽名爵、長城汽車、比亞迪、哪吒汽車等國內車企瞄準東南亞市場“開疆拓土”。2022年,東南亞六大經濟體的新能源乘用車年銷量逾5萬輛,而2021年銷量僅約1.6萬輛。

2023年,越來越多車企透露在東南亞建廠的計劃,包括長安汽車將在泰國投資98億泰銖(約合20億元人民幣)建設新能源汽車工廠;比亞迪旗下子公司比亞迪電子已在越南建有電子工廠;上汽集團宣佈在泰國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等。新一輪的造車“風暴”正在東南亞市場蓄勢待發。

自主品牌向外走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整理的海關總署數據,今年一季度,國內汽車出口量爲107萬輛,同比增長58.1%。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新能源汽車出口24.8萬輛,同比增長1.1倍,佔汽車出口總量的比重爲23.2%。而2022年一季度,上述比重爲21.9%。

隨着汽車新四化趨勢加速發展,“國際化”成爲衆多車企着眼的新趨勢,尤其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已成爲國內汽車出口的新增長極。

當前,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主要通過整車出口、在海外直接設廠兩大方式向外走,而對“出海”地域的選擇,大多數車企的規劃中均出現毗鄰國內市場的東南亞市場。相對於歐洲的高消費水平市場,東南亞新能源汽車需求旺盛,現有存量仍有極大增長空間。

根據國際諮詢公司KPMG發佈的報告,東南亞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將從2020年的3.8萬輛增長到2030年的100萬輛,而截至2022年東南亞六大經濟體新能源乘用車年銷量約爲5.1萬輛,同比激增超200%。

基於此,國內諸多車企今年以來已有計劃地加速進軍東南亞市場。5月下旬,長安汽車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在國際化運營方面,長安汽車將成立東南亞事業部、歐洲區域總部,還將適時在美洲、非洲等地建立區域總部。

此前4月,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證實,長安汽車將在泰國投資98億泰銖(約合20億元人民幣)建設新能源汽車工廠。根據規劃,長安汽車將在泰國佈局全球 “右舵生產基地”,計劃於2024 年實現投產,首期產能10萬輛,二期將增加至20萬輛。

待發掘的新市場

在東南亞市場的開拓中,車企逐步傾向在當地建設工廠的“出海”模式。基於東南亞市場勞動力、廠房等成本綜合優勢,包括比亞迪、長安汽車、上汽集團、長城汽車、哪吒汽車等車企均計劃在東南亞地區建設工廠或與當地企業合作進行代工生產。

除上述提及的車企,上汽集團於4月底宣佈在泰國建設上汽正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記者瞭解到,該園區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將實現電動車核心部件的本地化生產。其中,園區第一階段將於今年10月竣工並投入使用。5月,泰國政府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合衆汽車已與一家泰國汽車裝配公司簽署協議,將從明年開始在當地生產哪吒 V車型。

值得一提的是,從地域選擇而言,車企更集中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三國進行出口或投資建廠。作爲東南亞地區第二大經濟體,泰國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吸引着衆多國內車企入駐。據泰國汽車協會的數據,中國品牌佔泰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比例超過90%。根據規劃,到2030年,泰國電動汽車產量預計將會佔到汽車總產量的30%以上。

對於國內新能源汽車出口東南亞市場,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表示,相較其他區域市場,中國與東盟主要國家的貿易保持着良好的增長態勢。同時,東南亞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增長也爲國內車企拓展該地區市場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其認爲,當前,國內車企出口運營能力有很大提升。同時,隨着東南亞市場消費水平的提升和電動化的滲透,東南亞市場的新車銷售潛力巨大,國內汽車出口要抓住這一市場,大力推進。

與此同時,東南亞地區多國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給予了充足的政策支持。印尼方面,計劃2023 年爲每輛在印尼國內生產的電動汽車提供最高8000萬印尼盧比(約合5130美元)的補貼,爲每輛混合動力汽車提供約4000萬印尼盧比(約合2565美元)的補貼,旨在到2030年將當地電動汽車的銷量提高三倍,同時引入電動汽車製造商在當地投資,以實現建立本土供應鏈的願景。

除了當地生產的新能源汽車,東南亞地區多國對進口新能源汽車同樣發佈多重利好政策。馬來西亞方面計劃在2023年12月31日前,免除100%電動汽車進口稅和消費稅,電動汽車整車進口(CBU)免道路稅;對於組裝進口電動汽車(CKD),也在2025年12月31日前免徵 100%的銷售稅。泰國政府則針對電動汽車免除進口稅,2022年至2023年進口的新能源汽車最高可享受進口稅六折,同時,電池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部件進口可享受免收進口稅的優惠政策。

新能源產業鏈配套“出海”

在新能源自主品牌“出海”的帶動下,新能源產業鏈企業也走上了國內國外雙循環發展的路線。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公佈的數據,2021年,全球鎳礦總產量爲270萬噸,其中印尼和菲律賓產量分別佔全球鎳礦產量37%和14%,合計佔比超50%。因此,富有鎳資源的東南亞地區吸引着衆多動力電池企業前往開拓。

近期,據外媒報道稱,泰國政府正與寧德時代等動力電池製造商就在泰國建設生產設施進行談判,並以此期望更多動力電池製造廠在泰國投資建廠。對此,寧德時代暫未有回應。此前,寧德時代曾宣佈與泰國國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計劃在東盟地區就電池相關業務開展合作。

除了寧德時代,動力電池企業格林美子公司格林美(無錫)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與CAHAYA JAYA INVESTMENTPTE.LTD等公司共同簽署了《關於建設印尼紅土鎳礦冶煉生產新能源用鎳原料(鎳中間品)(2.0萬噸鎳/年)項目的合資框架協議》。

該項目投資總額暫定5億美元,由上述各方(或各方關聯公司)在印尼組建的合資公司實施本項目,打造新能源用鎳原料製造體系,匹配全球新能源產業對鎳資源的戰略需要。

與此同時,車企對海外產地產業鏈配套把控更爲重視,在投資建廠的同時已將動力電池、電芯等關鍵零部件佈局納入建設體系中。4月,上汽正大新能源產業園在泰國正式動工,該產業園佔地12萬平方米,將聚焦鋰離子電池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的本地化生產。其中,一期建設電池模組及PACK生產線預計年內竣工,整體項目將於2025年建成。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上汽集團聯合泰國正大集團成立上汽正大汽車有限公司,以加快MG(名爵)品牌國際化進程爲契機,啓動基於泰國、面向東盟的汽車發展戰略。據悉,昂華(上海)自動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已選擇泰國東部經濟走廊作爲其首個海外生產基地,爲MG(名爵)品牌的電動汽車生產電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