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以來的扣非淨利潤,不及大股東減持規模。

股價年內暴漲近4倍,逼近歷史高點之際,萬興科技(300624.SZ)的實際控制人,拋出了一份金額超過3億元的減持計劃。

萬興科技6月1日晚間披露,實際控制人吳太兵計劃自披露之日起3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以大宗交易方式及自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合計減持持有的不超過206萬股、佔比1.5%的公司股份。按當天收盤價估算,如果全部減持,吳太兵套現規模接近3.1億元。

這不是吳太兵第一次減持。稍早前,吳太兵的兩名一致行動人,已經減持了市值約2.9億元的股份,剩餘部分和吳太兵此次減持完成後,套現金額預計將在6.8億元左右。

萬興科技是最近半年的大牛股之一。從去年10月11日到今年5月4日,其股價從24.32元漲到164.44元的歷史高點,7個月時間裏累計漲幅接近6倍。近期雖然有所回落,但6月1日最高點仍在160元上方。

萬興科技股價之所以不斷拔高,是因爲其與微軟的聯繫,以及在互動平臺不斷釋放的ChatGPT相關利好。而在2018年上市之初,該公司也因頭頂“獨角獸”光環,在3個月裏,從12.96元(前復權,下同)大幅衝高到104.11元,累計漲幅超過7倍。

股價猛漲、股東減持的同時,萬興科技的業績卻停滯不前。2022年,該公司淨利潤只有4000餘萬元,尚不及2017年的水平,而上市後的利潤總額,僅與大股東減持規模相當。

實控人高點拋大手筆減持計劃

截至6月1日收盤,萬興科技的股價爲149.81元。減持計劃披露後,其股價在6月2日一度大跌超過7.2%,最終報收於139.97元,跌幅6.57%。按6月1日的收盤價大致計算,如減持按計劃完成,吳太兵套現金額將接近3.1億元。

不久前,吳太兵的一致行動人已有大額減持動作。萬興科技2月8日、3月20日披露,宿遷家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家興網絡”)、宿遷興億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興億網絡”)兩家股東,分別計劃減持55.55萬股、284萬股。

上述兩家公司是萬興科技員工持股平臺,也是吳太兵的一致行動人,目前減持尚未結束。披露顯示,4月12日至18日,家興網絡共計減持27.9萬股,套現金額約2380萬元。興億網絡也在4月12日至4月28日,共計減持238.39 萬股。

興億網絡的減持,分爲兩個階段,其中4月12日至24日減持159.8萬股,減持價格在74元至94.73元,對應金額約爲1.36億元;此後4個交易日減持數量約爲78萬股,其間萬興科技收盤均價在138元左右,對應套現金額約1.05億元。

根據萬興科技披露,4月29日至5月30日期間,吳太兵方面再次減持16.2萬股。按照其間股價測算,涉及金額也超過2300萬元。

按照上述數據估算,家興網絡、興億網絡已經完成的減持,對應金額合計已經接近2.9億元,另有50多萬股尚未減持。如吳太兵此次減持全部實施,三者套現總金額預計將在6.8億元左右。

2019年以來,萬興科技的原始股東、高管、員工持股計劃已多次大規模減持。其中,吳太兵及其一致行動人已完成和計劃減持的金額,就已超過8億元。截至6月2日收盤,萬興科技總市值爲192.7億元。

吳太兵上一次減持,是在2021年3月,當時計劃減持195萬股,最終實際減持190萬股,對應金額超過9400萬元。家興網絡、興億網絡則在同年分別減持41.1萬股、88.8萬股、分別套現約2400萬元、4400萬元。

吳太兵每次減持,都在萬興科技股價高點。5月4日,其股價創出164.44元的歷史高點,短短4個月的漲幅便高達4.3倍。近期雖然有所回落,但139.97元的最新收盤價,卻仍然處於上市以來的高位。

2021年減持時的情況,也與此次類似。吳太兵減持計劃披露時,萬興科技股價尚在40元左右,但此後三個月的時間裏,其股價持續上揚到84.92元的階段高點。最終,吳太兵以49.74元的均價,減持了190萬股。而家興網絡隨後的減持,價格也在57元以上。

借人工智能東風狂漲4倍

自去年10月中旬起,萬興科技的股價經歷了一輪暴漲,到今年5月初,區間累計最大漲幅達5.76倍。

萬興科技主營業務是消費類應用軟件的研發、銷售和運營,具體包括視頻、繪圖、文檔的創意,以及實用工具軟件產品與服務的設計、研發、銷售和運營等,億圖腦圖、墨刀、萬興PDF等都是該公司的產品。

自2018年1月在創業板上市以來,獨角獸、元宇宙、人工智能等熱門概念,幾乎是一個不落的地與萬興科技發生過聯繫,並屢次推動其股價大幅上漲。

由於業務在A股缺少可比對象,萬興科技上市時,就頭頂 “獨角獸”的光環,成爲熱門炒作對象。當年3月1日至4月10日,其股價從27.5元一路飆漲至104.11元的高點。由於在當年3月的14個交易日裏拉出11個漲停板,萬興科技還被稱爲“妖王”、“總龍頭”。

面對股價氣勢如虹的漲勢,吳太兵公開向市場喊話。根據媒體報道,其在2018年4月份接受採訪時稱,要做市值千億的上市公司,但不希望遊資過度炒作股價。

在這一輪由ChatGPT掀起的人工智能狂歡中,萬興科技是漲幅最大的幾隻牛股之一,伏筆早在2022年6月、2022年11月就已埋下。

互動平臺信息顯示,萬興科技去年6月11日回覆投資者提問時稱,當年5月底,該公司已開始與微軟合作,其產品萬興喵影(Filmora)作爲入駐Win11商店的代表性應用之一,亮相微軟Build 2022開發者大會,並獲得微軟頒發的音視頻創意類別精選獎第一名。

去年8月之後,AIGC概念逐步成爲市場熱點,當年11月份ChatGPT的發佈,徹底引爆了市場情緒。藉着這股東風,萬興科技於當年11月12日適時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已在2022全球元宇宙大會論壇上宣佈佈局AIGC賽道,名下首款AI繪畫軟件“萬興AI繪畫”正式公測。

此後,萬興科技互動平臺上有關AIGC、ChatGPT的提問不斷增加。今年2月初,該公司在回覆投資者提問時提及,AI繪畫產品“萬興愛畫”提供隨機生成與關鍵詞創作兩種創作模式,並正在持續進行圖片、視頻領域AI基礎、AI分割、AI生成等技術的研究和探索。

到了今年2月25日,該公司又在互動平臺上稱,其視頻剪輯軟件Filmora已在海外運營,並向部分海外用戶開放OpenAI相關服務的落地功能。4月26日,該公司再次公開稱,與微軟簽訂了雲服務框架協議。雙方將在雲計算、人工智能信息技術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且海外主要產品已接入Azure OpenAI服務。

不過,除了上述AI繪畫產品,到底與OpenAI、ChatGPT有何聯繫,開放了哪些具體產品應用和服務,萬興科技的回答有些語焉不詳。

5月19日,面對投資者是否申請接入開發ChatGPT plugin,或者公司的產品是否有適合GPT plugin場景的提問時,萬興科技的回答,是會基於自身產品應用場景和用戶需求,適時進行業務拓展,並未對具體產品、服務進行說明。

同一天,面對投資者對公司有什麼具體的AI技術、爲何收入中沒有反映的質疑,該公司僅稱,專注數字創意核心業務,加大前沿技術的研發投入,強化數字創意算法、AI寄出能力等建設,實現了多個AI技術在產品上的應用。

更早前的2月、3月,投資者問及起名下軟件是否接入ChatGPT母公司OpenAI,與OpenAI有哪些業務往來時,該公司除了續稱已有商用賬號接入GPT的API接口,其他問題均“以公司公開信息爲準”作答。

萬興科技的上述做法,在3月、5月兩次引來監管關注。

在3月份的關注函中,深交所要求該公司,對相關產品運用 ChatGPT、AIGC 等技術的具體情況,運用相關技術的產品數量佔比,直接帶來的收入金額,是否參與ChatGPT、AIGC 等技術本身的研發,在互動易上的回覆是否審慎,是否存在配合市場炒作、“蹭熱點”的情形等問題進行詳細說明。

萬興科技隨後回覆稱,雖有已有部分產品、技術落地或內測,但未對AI新技術、新功能單獨收費,沒有直接帶來收入,也未參與ChatGPT產品與服務的研發工作,不會直接帶來收入。今年2月、3月在微軟Azure雲、GPT4開通的相關賬號、接口,最終的技術實現方案和商業變現模式尚未完全明確,單獨的商業化應用變現產品正式上線時間亦暫無法確定,但否認在互動平臺對相關問題的回覆存在配合市場炒作、“蹭熱點”的情形。

儘管如此,萬興科技的股價仍然水漲船高。從2022年11月到今年3月底,其股價從24元上方一路飆升到82元以上。承認人工智能產品沒有產生收入後,其股價不跌反漲,並在5月初摸高到164元以上。

股價與基本面嚴重偏離

股價和估值一路猛漲,萬興科技的業績,卻顯得有些喫重。

根據披露,今年一季度,萬興科技營業收入3.54億元,淨利潤2085萬元,同比增長35%、686.26%。而去年全年,其淨利潤雖然同比增長47.73%,但規模只有4125萬元。

而在上市之前的2017年,萬興科技的淨利潤就達到6860萬元,並在2020年達到1.25億元,但這也是其上市後的利潤最高點。進入2021年,該公司利潤大幅下滑,僅爲2972萬元,去年雖然有所恢復,但仍未回到上市前的水平。

2018年至2023年一季度,萬興科技分別實現淨利潤8266萬元、8626萬元、1.25億元、2972萬元、4125萬元、2085萬元。合計金額約爲3.86億元。而吳太兵及其一致行動人已經完成的減持,與這一數字已基本相當。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基本面與股價的背離更爲明顯。2020 年-2022 年,該公司非經常性損益佔當期淨利潤的比例分別爲 12.25%,62.07%,74.31%。

與此相對應,萬興科技的扣非淨利潤也逐年走低。2018年至2023年3月,其扣非淨利潤分別爲6473萬元、6277萬元、1.1億元、1059萬、1059萬元、1798萬元,除了2020年、今年一季度,其他年份均呈下滑態勢,總額也不到2.8億元。

監管也注意到了這一問題。在今年5月的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該公司說明非經常性損益佔當期淨利潤的比例較高的原因,是否存在依賴非經常性損益實現盈利增長的情形。

萬興科技在回覆中解釋,受研發投入持續增加以及流量成本上升影響,2021年、2022年淨利潤有所下降。

但數據顯示,上述兩年,該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爲3.28億元、3.47億元,比2020年增長1.1億、1.29億元,增長較爲明顯。但在同期,其4.8億元、5.8億元的銷售費用,新增金額雖然相對較少,但總體規模卻遠遠高於研發投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