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时期,李渊之所以在太原起兵反隋,离不开一个人的鼓动,这个人就是唐朝的开国功臣裴寂。李渊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思前想后,拿不定主意,所以需要有人替他拿主意,裴寂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李渊掌管太原之时,刘文静与裴寂两人同在太原晋阳任职,这两个人并不是一般人,他们都有远大的抱负,并且与李渊、李世民私交甚好,当时的隋朝千疮百孔,隋朝杨广毫无作为,只知道搜刮百姓,怨声载道,农民起义在各地兴起,李世民认为隋朝危在旦夕,替隋朝卖命倒不如为父亲争夺江山。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后,李世民开始大力招兵买马,结交天下侠义之士。

李世民虽然有了好的想法,也开始了准备工作,但是年少的他却不敢跟为隋朝贡献一生的父亲李渊说这件事。李世民很懂得借力,自己不敢说就找父亲的好友来说,于是他找到了裴寂,把心中所想统统告诉了他,裴寂听后甚是欣喜,便同意了与李世民合作。

裴寂很懂人心,他知道如果冒昧地劝说李渊起义,他定不会答应,所以裴寂使用了“美人计”,他花重金雇佣了晋阳宫中的宫女,趁李渊喝醉以后,来到李渊的房间,与李渊同睡一屋。天明以后,李渊看到眼前的女子颇为震惊,便询问裴寂发生了什么事情,裴寂一一道来。

要知道晋阳宫中的宫女都是隋炀帝杨广的后宫女子,李渊昨晚的做法已经犯了死罪,这时候的李渊骑虎难下,只得顺应李世民与裴寂,举兵起义反隋。大唐建立以后,裴寂成为了李渊眼中的功臣之首,位高权重。在加上李渊起兵之前两人就是好友,所以事成之后两人关系更加亲密,每次上朝谈论国事的时候,李渊都会为裴寂准备一把椅子,两人平起平坐。

李渊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对裴寂的信赖与热情,成为了把裴寂推向众矢之的的催化剂。裴寂的得势,让同为开国功臣的刘文静大为不满,论才华两人不相上下,论功劳刘文静更胜一筹,由于李渊的偏心,本是好友刘文静与裴寂,成为了水火不容的仇人,刘文静经常在公开场合与裴寂唱反调,李渊看在眼里气在心里。

刘文静身为李世民的麾下大将,碍于李世民的关系,李渊即使再生气也不能随意处置刘文静,要想置刘文静于死地,必须要有一个罪名。不久后,矛盾终于爆发了,刘文静被自家小妾诬陷有反心,李渊派人将其逮捕,交由裴寂处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李渊是想将刘文静除掉。果然,裴寂不念当年旧情,故意夸大刘文静罪名,将其处决。

裴寂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戳李世民的脊梁,纵使李世民心胸再开阔,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心腹大臣含冤而死。有李渊罩着裴寂,李世民不能拿他怎么样,但是这笔账李世民记在心里了。

李世民登基以后,大赦四方,重用李建成旧臣魏征,当然李渊的亲信裴寂也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增加俸禄,提升官职,在外人看来李世民与裴寂并没有什么过节,当然就算有过节李世民也不能这么轻易就表现出来,因为他要给百姓的印象是明君,而不是嫉恶如仇的小人。

李世民站稳脚跟以后,就开始针对、打击裴寂了。贞观三年,有一个和尚名叫法雅,与裴寂关系不错。法雅因为口出狂言,大声呼喊对唐朝的不满被抓。裴寂因为知情不报被牵连其中,李世民免去了他的官职,痛斥:公勋不称位,徙以恩泽居第一。武德之政,间或弛紊,职公为之。今归扫坟墓,尚何辞!

翻译过来就是:你的功劳与才学不配拥有现在的地位,你是因为得到了唐高祖的恩宠,才位居群臣之首,武德年间,官吏们施政杂乱,你有很大的责任,我念你对大唐有过功劳,才没有处决你,而是让你回故里修养,你还有什么可说?

回到故里的裴寂,依旧没有得到安宁,有狂人称赞他有“天分”,天分指的就是天命,狂人的意思就是说裴寂可以成为天子,这样的话放在当时那可是要掉脑袋的。裴寂不敢跟李世民讲,便私下派人将知情的人全部除掉。令裴寂没有想到的是他派去的人并没有听从他的命令,而是将知情的人放走了。纸包不住火,这件事终究还是被李世民知道了,李世民大发雷霆,将裴寂流放静州。

综合历史来看,裴寂并没有反心,只是李世民的猜忌罢了,尉迟恭、魏征也曾被人诬告说有反心,李世民并没有过于严重的惩罚他们,为何到了裴寂身上处罚就变得这么严重呢?只能说他们两人之间因为“刘文静事件”产生了过节,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李世民认为裴寂没有什么才能,对于大唐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杀一儆百,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