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冷翠華

位於中國香港九龍尖沙咀的海港城是內地居民赴港旅遊的知名打卡地。在這裏聚集着一些保險代理人,努力在內地遊客中尋找、吸引潛在客戶。

中國香港保險業監管局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內地赴港訪客的新單保費同比上升2686.4%。業界認爲,保費大幅增長的數據背後是內地和中國香港往來的便利和投保需求的釋放。但也有律師認爲,內地普通消費者購買中國香港保險,要慎之又慎。

去年同期基數較低

中國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香港保費總額達到1472億港元,同比下降7%。同期,長期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的新單保費爲470億港元,同比上升10.7%。

這其中,內地訪客赴港投保量飆升最受關注。對此,中國香港保險業監管局表示,除赴港人流恢復正常釋放了需求外,去年同期基數較低,也是今年一季度內地訪客新單保費同比大幅增長(保費回升至96億港元、佔個人業務新單保費的20.5%)的重要原因。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內地訪客的新單保費爲128億港元,佔個人業務新單保費的26.4%。

從保險業務結構來看,和以前一樣,今年一季度,內地訪客在中國香港購買的保單中約97%是非躉交方式,終身壽險、重疾險及醫療保險分別佔已發出保單份額的56%、33%和5%。

在業界看來,多重因素促成了一季度內地居民赴港投保猛增。例如,保險代理人一邊促進儲備客戶赴港簽單,另一邊則積極在遊客密集的街頭尋找客戶,他們還通過各種新媒體渠道宣傳中國香港保險並留下聯繫方式。面對消費者的諮詢,英國保誠保險公司理財顧問關欣然(化名)主推兩款產品:一款是終身人壽儲蓄產品,支持6個幣種支付保費;一款爲重疾險,除了常規重疾保障,當消費者退保、申請重疾理賠或身故賠償時,可能派發一次性的非保證特別紅利。

在中國香港從事保險銷售5年的文曉琦(化名)告訴記者,內地居民在中國香港投保的兩大主要險種是儲蓄險和重疾險,儲蓄險一般爲分紅險,可能獲得較高投資收益率;重疾險則擁有價格優勢。“很多人認爲中國香港保單比較便宜。”文曉琦向記者展示的一款儲蓄保險介紹資料顯示,該產品預期8年回本,20年IRR回報率爲5.35%,長期IRR回報率爲7.07%。

另一位保險代理人黃芹(化名)對記者表示,在內地人身險預定利率下調的預期下,中國香港保險“更香”了。“儘管赴港投保比在內地投保麻煩,但還是受到很多消費者青睞。”她認爲,今後到中國香港投保的內地居民仍會繼續增長。不過,在文曉琦看來,今年一季度甚至二季度內地居民赴港投保較多,主要還是消化之前儲備的客戶,這種趨勢是否將延續到下半年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需警惕政策及理賠風險

在採訪中,保險代理人普遍提到中國香港保險的兩個特質:一個是投資收益率高,另一個是保費便宜。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孟博表示,中國香港與內地保險業務在適用法律、監管政策以及保險產品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可能存在保單收益不確定,保單前期現金價值低、退保損失大以及匯率風險和外匯政策等風險。建議消費者仔細閱讀保險產品條款,充分理解保險責任、理賠條件、免責條款等重要內容,避免因對條款理解不準確而引發合同糾紛。

早在2016年,原保監會對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就進行過風險提示。在BestLawyers聯合創始人李世同看來,至今這些風險提示依然適用。

首先是內地居民投保中國香港保單,需親赴中國香港投保並簽署相關保險合同,如果在境內投保中國香港保單,則屬於非法的“地下保單”,既不受內地法律保護,也不受中國香港法律保護。

其次,內地居民投保中國香港保險適用中國香港地區法律。如果發生糾紛,投保人需按照中國香港地區的法律進行維權訴訟。

在保費繳納環節,由於內地居民購買中國香港保單大多是長期保單,可能存在因外匯支付政策變化導致無法交納續期保費的風險。據瞭解,現實中,部分消費者購買中國香港保單並未直接將保費交到保險公司,而是通過代理人轉交等非正規渠道繳費,結果代理人並沒有將保費繳納至保險公司,導致投保人保單失效而不知。

李世同還表示,由於文字、條款表述等諸多方面的不同,內地居民對中國香港保單的相關內容難以深入瞭解,主要依賴代理人的講解,而代理人講解的全面性、準確性難以保證,加上代理人本身的流動性,這些都是內地居民購買中國香港保險面臨的潛在隱患。

內地居民購買中國香港保單還受到政策限制。李世同表示,目前,內地居民個人到境外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屬於金融和資本項下的交易,是我國現行的外匯管理政策尚未開放的項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風險。而根據中國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的統計和保險代理人的介紹,帶有分紅性質的人壽保險正是內地居民投保中國香港保單的主要產品。同時,對於分紅保險,中國香港保險市場化程度較高,未對紅利演示做出明確要求,大多數產品通常採用6%以上的投資收益率進行分紅演示。但分紅本身屬於非保證收益,具有較大不確定性,能否實現主要取決於保險公司能否長期保持高投資收益率。

內地居民投保中國香港健康險、旅遊險等雖在政策允許範圍內,但理賠的難題同樣值得警惕。據李世同介紹,有內地居民王童(化名)投保了中國香港醫療險,在內地治療後申請理賠,保險公司以現金支票的方式進行賠付,但王童去了兩家銀行營業網點兌換該支票,都被告知該支票無法兌付,因此其並未拿到理賠款。對此,保險代理人文曉琦也坦承,中國香港保險公司一般以現金支票的方式進行理賠,而能否兌付成功確實有隨機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