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韓宋輝)自今年5月1日起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下稱長護險)責任轉換業務(下稱轉換業務)試點以來,近日,多家壽險公司啓動轉換業務。

轉換業務是指通過科學合理的責任轉換方法,將人壽保險保單的死亡或生存給付責任轉換爲護理支付責任,支持被保險人在因特定疾病或意外傷殘等原因進入護理狀態時提前獲得保險金賠付。

記者瞭解到,中國人壽、太平人壽、人保壽險等多家險企已在官網開設“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專欄,合計選定了14款終身壽險產品開展轉換業務。

業內專家表示,轉換業務主要針對已經擁有人壽保單的消費者開展。人壽保險以消費者的壽命爲保險標的,以其保險期滿時仍然生存或死亡爲給付條件。轉換業務讓這類保險消費者多了一種“變現”選擇,讓其無須達到上述生存或死亡狀態,而在其進入護理狀態時就能夠提前獲得保險賠付。

根據太平人壽官網披露,該公司選擇了7款終身壽險產品開展轉換業務,覆蓋約150萬客戶,適用的責任轉換方法爲精算等價法。中國人壽、人保壽險則分別對3款、4款終身壽險產品開展轉換業務,適用的責任轉換方法爲保單貼現法。保單貼現法適用於申請辦理轉換業務時已進入約定護理狀態的被保險人,精算等價法適用於申請辦理轉換業務時尚未進入約定護理狀態的被保險人。

中再壽險產品開發部高級經理王明彥表示,老年人的神經系統疾病和運動功能損傷的風險較高,比如腦中風、阿爾茨海默症和癱瘓等,這些疾病本身治療費用不是很高,但護理成本非常高。據瞭解,這些疾病導致的護理成本每年的中位數在5萬元左右,如果要享受一些好的服務,每月護理成本高達萬元。

目前,老年人主要通過家庭支出、長護險等分擔護理成本。目前,市場上的長護險主要分爲政策性長護險和商業長護險。其中,政策性長護險試點正在49個城市展開;而商業長護險規模較小,僅有少數保險公司經營。

業內專家表示,目前,長期護理服務保障缺口很大,政策性長護險的保障能力相對有限,而商業長護險尚未成氣候,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保障功能。

轉換業務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開展的。業內人士表示,在現階段人民羣衆長期護理保障需求增長、商業長護險供給不足的情況下,通過開展轉換業務,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提升商業長護險供給能力,緩解失能人羣護理費用壓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