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山西]仙佩 ◇灯下漫笔

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小时候,我视野之内是满院的家禽,视野之外是大片的田野,即使我站在村里最高的地方,触目所及的除了田野还是田野。我理所当然地认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农人在田里种瓜点豆,田野在不同的季节长出不同的颜色。

那时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村里人都靠种地自给自足,老一辈的人甚至从未走出过这片村镇。那时候,我相信地里种什么就能得什么,隔壁邻居有块种小麦的地改种了西瓜,夏天时便长出了西瓜,在燥热蝉鸣的骄阳下,田间地头一抹绿色可口的凉。我相信鸡能将鸭蛋孵化,因为我家就有过这样的例子,但我不相信一本课外读物里记载的故事,因为那时我的眼界长在土地里。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小朋友和父母去看电影,坐在影院里戴上一种特殊的眼镜后,屏幕里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电影里刮风他们能感觉到风,电影里下雨,影院里也飘起了雨,座椅旁还贴心地准备了雨伞,观看一场电影如身临其境。那时我从未进过电影院,这个故事太过新鲜,无论我如何使劲在脑海里想象这个画面,也不能相信这是真的。虽然不相信,但这个故事里所描绘的场景刺激着我的好奇心,让我心向往之,总想探个究竟。

还有一件事:小时候,有个城里小女孩回乡探亲,我们在一起玩,她给我讲她暑假时去游玩,走进了海里,头顶

都是五颜六色的鱼,特别漂亮,我奇怪地问她:“那不会淹死吗?”她说:“不会,有玻璃挡着,身上没有水。”我兴冲冲地跑回家,拽着母亲的手说:“我们去河里看鱼吧。”母亲正在喂鸡,嘬着嘴“咕咕咕,咕咕咕”的,听到我的话头也不扭地说:“我们不会游泳,在河里会淹死的,咕咕咕,咕咕咕。”我立刻反驳:“不会,河里有玻璃,身上沾不到水。”母亲将鸡食一撒,扭了头看着我,有些严肃地说道:“整天胡思乱想,河里哪来的玻璃?下去就淹死了,不要去河边玩,听到没有?”我木木地点了点头,然后生气地跑去找小女孩,说她骗人,两个小孩你一嘴我一嘴,吵了一架不欢而散。

夏天的晚上,母亲会在院子里铺上凉席,一家人躺在上面,吹着晚风,看着星星,我总有源源不断的好奇心,问母亲各种问题,我曾问过母亲关于电影院和海底看鱼的事,我记得母亲想了良久,在我快没耐心时才缓缓地说:“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说道:“你如果想知道答案,就必须好好学习,去大城市读书。”我牢记母亲的话,后来我又读到了很多超出我视野、超出我认知的东西时,这些疑惑便会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到

更大的地方去探求答案。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去了母亲口中的大城市,我踏进了那个身临其境的电影院,原来那是5D电影。我去到了海洋馆,真的如走在海底。我解开了小时候心中的谜,这个谜底一等就是十年。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有不断进取,不断探索,才能开阔视野,才能更好地认知这个世界。如今,我依旧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也常常背上行囊走在路上,不断地探求着我心中未知的谜底,更好的风景在书中,也在路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