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首席营销官(CMO)已经不再流行。一些研究人员认为CMO无法为公司增加价值,包括强生、优步和凯悦在内的多家公司缩减甚至取消了这个职位。而一项新的研究发现,CMO在跨国公司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有助于企业在全球范围的发展——但必须满足某些前提条件。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圣约翰大学教授库马尔(V. Kumar)说:“每个跨国企业都面临两大挑战:民族主义的抬头和国内市场的饱和。”他解释说,与其他高管不同,CMO拥有业务一线的专业知识,第一手的客户体验也对国际增长至关重要。而且因为CMO职责广泛,涉及战略和战术决策,所以该研究称他们为知识的元整合者。

研究小组首先采访了41名供职于跨国公司的CMO,了解他们认为自己所面临的挑战。最常见的抱怨之一是缺乏权威和管理自由裁量权。然后,研究人员收集了297家跨国公司2007年到2016年的数据,通过企业业务涵盖的大洲数量和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评估企业每年的国际化水平。分析表明,在某些领域给予CMO裁量权,确实能决定公司全球扩张计划的成功程度。

三种形式的管理自由裁量权特别有助于CMO扩大公司的国际影响力。

首先,成功的CMO拥有战略自由裁量权,这点通过比较CMO与其他高管在公司的任期来衡量。这些营销官有权力发展全球客户和供应商关系,并制定进入市场的策略,比如公司是采取“瀑布式”策略,即新产品依次进入不同的市场(首先是西班牙,然后是墨西哥,然后是哥伦比亚),还是“洒水式”策略,即一种产品同时在多个市场推出。

其次,成功的CMO会被授予运营自由裁量权,这点根据他们所参与的业务部门的数量来衡量。例如,他们可以决定公司与客户的沟通方式(是通过数字渠道还是传统渠道,发送个性化信息还是群发信息,等等),还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提供促销折扣、启动顾客忠诚度计划、与外国合作伙伴签订许可协议,或在总部运营国际业务。

第三,成功的CMO有财务上的自由裁量权,这点可以根据某一时期的营销预算除以上一时期的销售额来衡量。他们可以决定在各种活动中投资多少,以及要做哪些预算权衡,例如,如何在传统营销和数字营销之间分配资金(这个决定有时由CFO做出)。

这三种类型的自由裁量权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公司的国际化工作。战略自由裁量权和财务自由裁量权都有助于CMO在现有海外市场中提高销售额:战略自由裁量权每增加1%,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随之增加13%;财务自由裁量权增加25%,海外销售额的比例增加77%。运营自由裁量权则可以帮助CMO增加其公司经营的海外市场的数量:运营自由裁量权增长43%,新市场会增长8%。

“大多数跨国公司都期待更大的销售额与市场,所以增加所有三种形式的自由裁量权是明智之举,”库马尔说,“这看似矛盾,但对CMO不满的公司或许应该赋予CMO更多权力。”

然而许多公司却采取了相反做法,将CMO的权力限制在季度营销指标上,如客户获取和留存率。受到这种限制影响,CMO的流动率众所周知非常高。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库马尔和同事发现,CMO的平均任期只有两年左右,而其他首席高管通常会在一个职位在任至少五年。“两年时间不足以监督国际扩张,”库马尔说,“然而,这是CMO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主要途径之一。”他还说,高流动率是许多受挫的公司裁掉这个职位的原因。

这一切是否意味着CMO可以完全不受束缚?不完全是。研究人员发现,超过一定程度,自由裁量权增加带来的回报会递减——研究还发现,具有最强国际增长能力的公司会将CMO薪酬与股东价值挂钩,激励有序增长。库马尔解释说:“要赋予CMO权力,但应该确保他们不会滥用权力,承担不必要的风险。”他还说,激励措施应该与股市回报挂钩,而不是与知名度和市场渗透率等软指标挂钩。

国际化程度高的公司还有一个共同点:首席高管拥有全球经验。库马尔说:“CMO可能会倾向于进入所有市场,希望至少有一个市场会成功,所以你需要其他高管提出正确的问题,防止CMO过度热情。”一位CMO向研究人员讲述了他通晓全球市场的同事是如何帮助他纠正错误的。“高管团队的成员能够推迟的不是他进一步扩张的计划,而是下一个目标国家,”库马尔解释说,“他们根据经验知道哪种顺序效果最好。”

关于CMO的价值问题,研究人员认为,这说明他们不理解妥善管理CMO的必要性。“这不是有没有CMO的问题,”库马尔说,“关键在于CMO是否拥有成功所需的自由裁量权,以及相应的支持和监督。”

关于本研究《CMO的判断力与企业国际化:一项实证调查》(Chief Marketing Officers’ Discretion and Firms’ Internationalizatio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作者库马尔等,《跨国商业研究杂志》(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21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哈佛商业评论”(ID:hbrchinese),作者:HBR-China,翻译:贾慧娟,校对:蒋荟蓉,编辑:孙燕,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