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ST世茂股價收報1.23元。 

這已經是ST世茂自5月31日以來第5個漲停板,在5月30日,ST世茂盤中最低價站在了1元“警戒線”上。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中交易類強制退市規定,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僅發行A股股票的上市公司,如果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1元,上海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其股票上市。 

對此,短短几日內,世茂股份採取措施提振股價,一方面是控股股東增持,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斥資回購公司股份。 

提振股價

5月30日傍晚,ST世茂對外宣佈,控股股東峯盈國際或其一致行動人計劃自2023年5月31日起3個月內,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增持公司股票,擬增持金額不低於1億元(含),且不超過2億元(含),增持價格不高於1.30元/股,增持資金來自於峯盈國際或其一致行動人自有資金。

ST世茂於公告表示,增持是鑑於公司目前股票收盤價格低於最近一期每股淨資產,且連續20個交易日內股票收盤價格跌幅累計超過30%,爲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提升投資者信心。

增持計劃實施前,峯盈國際持有ST世茂股份1,640,520,000股,佔ST世茂總股本的43.73%;公司實際控制人許榮茂先生控制的峯盈國際、西藏世茂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及上海世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共持有ST世茂股份總計2,743,974,995股,佔總股本比例爲73.14%;上海伯拉未持有公司股份。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方面同樣通過回購方式“保殼”。同日,ST世茂收到控股股東峯盈國際的函,提議公司以自有資金回購股份。

這些舉措拉開了ST世茂數日漲停版的序幕。5月31日,ST世茂開盤即漲停,收報每股1.06元。

6月4日,ST世茂董事會審議通過了回購股份議案,用於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含),不超過人民幣2億元(含),回購股份價格區間不高於人民幣1.30元/股,回購的股份擬用於出售,未來減持期間自發布回購結果公告後12個月後起至36個月止。

據測算,回購的股份規模將佔ST世茂總股本的2.05%-4.1%,該方案將會自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3個月內實施。

本次回購完成後,預計ST世茂的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將相應減少7692.31萬股至1.54億股,相應股份轉爲公司庫存股,總股本不會發生變化。

值得關注的是,ST世茂所回購股份將按照有關規定用於後續出售,未來減持期間自發布回購結果公告後12個月後起至36個月止。也就是說,ST世茂近期買入公司股份,將在一年後擇機出售。

股票回購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現金等方式,從股票市場上購回公司發行在外的一定數額的股票的行爲,往往被視作一種提振股價的措施。

不只是世茂,金科股份在5月26日股價探底至每股0.77元后,該公司控股股東、部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骨幹也對外宣佈將增持公司股份以提振股價。

世茂挑戰

“現在市場信心不足,股價太低了,公司市值被嚴重低估,股價無法真實反應企業價值。”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增持與回購都是出於穩定股價的考量,避免投資人被當前A股民營房企退市潮的恐慌情緒蔓延而遭受損失。

ST世茂還於公告中表示,公司董監高、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持股5%以上的股東回覆其未來3個月、未來6個月不存在減持公司股份的計劃。

年報爆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是ST世茂股價下跌的重要原因。4月28日,ST世茂發布2022年年報,期內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45.31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審計機構對ST世茂出具了保留意見的財務審計報告和否定意見的內控審計報告。

也正因爲此,世茂股份被上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隨之變更爲“ST世茂”,並被調出融資融券標的證券名單。

受此影響,ST世茂股價自從五一假期結束後的首個交易日--5月5日開盤,迎來8個跌停板,從每股1.99元下跌至5月16日的1.32元。

之後,ST世茂對2022年財報進行補充和更正,其中審計報告關於“世茂股份存在大額資產處於被執行狀態的情況”,其執行標的金額由“162.88萬元”變更爲“162.88億元”。

世茂仍面臨較爲嚴峻的債務壓力。6月2日,ST世茂披露總計約53.69億元債務近期未能按期支付,包括公開市場債務7.39億元與46.3億元非公開市場的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債務。

ST世茂稱,公司正在盡最大努力,積極聯系債權人洽談展期方案,其中17.70億元的債務已與金融機構達成初步展期方案,將盡快推進落實展期工作。

截至5月31日,ST世茂有息負債賬面餘額322.74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72.91億元,長期借款105.59億元,應付公司債券44.24億元。

ST世茂表示,2022年至今,公司通過拓寬銷售渠道、精準定位客羣等方式,多措並舉促銷售,但銷售情況仍大幅度下滑。

受宏觀環境及行業環境影響,其2022年累計實現銷售簽約額92億元,較2021年同比下降68%;2023年1-4月銷售簽約額僅34億元,較2021年同比下降約55%,較2022年同比上升23%。另外,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該公司經歷融資渠道收窄、受限,未能獲得補充資金流入。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觀點”(ID:guandianweixin),作者:觀點新媒體,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