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邵阳日报

思想者营地

“黄杨木柴”与“黄杨木禅”

六七岁以下的小孩,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但免疫力尚未完善。有个别体质孱弱的,气候略有变化或饮食稍有差池,便会发热咳嗽或腹泻厌食,迁延难愈,而这势必会影响小孩的生长发育。这样的孩子,邵阳很多地方常称之为“黄杨木”或“黄杨木柴”。病儿面容消瘦,精神萎靡,令前来看望的亲友揪心不已。他们探摸着孩子的脑门,轻抚着孩子的脸蛋,叹息道:“哎,你也是根黄杨木,长三分缩三分。”或者是:“怎么搞的,又生病了。真是个黄杨木柴,长三寸缩三寸!”口吻似乎是恨铁不成钢的嗔怨,内心其实是怜爱。

《本草纲目》载,黄杨“枝叶攒簇上耸,叶似初生槐芽而青厚”,多生山谷、溪边、林下。木质密度较大,不容易引燃。段成式《酉阳杂俎》载,“世重黄杨以无火。或曰以水试之,沉则无火。取此木必以阴晦、夜无一星,则伐之,枕之不裂”。又云,“黄杨木,性难长”。而黄杨木最大的特性,正是其生长极缓慢。古有谚语:“三年长一寸,雷惊缩一尺。”又民间传说,黄杨木每年只能长一寸,若遇闰年非但不长,反而还会退一寸。苏东坡诗云:“园中草木应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钱谦益诗亦云:“身如黄杨木,节节厄闰年。”看来,黄杨木闰年不长反缩之说由来已久,似有所依据。不过据《本草纲目》记载,后有人专门对此做过验证,结论是:黄杨“遇闰则退”倒是没有的,只是当年不长罢了。

看来,邵阳本地称孱弱病儿为“黄杨木”或“黄杨木柴”,正是针对传说中黄杨木生长极缓,遇厄年不长反缩的特性。

黄杨木“不花不实,四时不凋”,适合作庭院观赏植物,古有“家有黄杨,世代栋梁”之说。木质极紧致、细腻,非常适合制作梳子和做雕刻用。又因为生长缓慢,大料难得,其雕刻的大件成品如有出现,定是珍品。因而,从大材难得这一点来看,黄杨木也算是一种珍木了。不过,本地俗语称“黄杨木柴”,而柴是柴火,用于生火,却当是粗陋、不堪大用之物,令人困惑。

佛教禅宗中,常呵责那些久参而不得开悟者为“黄杨木禅”,意如黄杨木年久而不长,甚至退缩。如明圆悟禅师与人言笑弟子大慧:“这汉参得个黄杨木禅!”明末高僧憨山大师在《与蒲州山阴王》中自谦道:“但贫道黄杨木禅,进寸退尺,乃不知自量……”又《吹万禅师语录》载:“……为何参成黄杨木?”

吹万禅师即吹万广真,是明末临济宗派聚云法派的实际开创者,云山燕居禅师曾是他的弟子。燕居禅师(1605—1676)清初在邵阳、城步青螺山、武冈云山等地传法多年,修复道场无数,弟子众多,影响深远。邵阳佛教宗派主要有禅宗、净土、法相三大宗,其中以禅宗为盛。禅宗又分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等五家七派,临济系在邵阳派衍最繁。临济禅的特点是机锋棒喝,直指人心。所谓机锋棒喝,是指以棒打、喝问的方式令弟子惊醒,其目的是要跳脱常见,参见真旨,从而得悟。因而,禅师自谦、自嘲,或在“上堂”等场合叱责弟子为“黄杨木禅”是很常见的。而邵阳方言中,禅、柴同音。如此看来,本地人所称的“黄杨木柴”,很可能是禅宗用语“黄杨木禅”的音讹。这个俗语或是先从禅师到信众,再到民间,并由此流传开来的。

(阿旧,新宁人,学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