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聊城日报

■ 东昌府区广平镇中心小学 张雪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理念的完善和更新,家长对学生的成长发育,由仅仅聚焦于学习成绩,转为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现如今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人际关系和环境都是陌生的,这种不适应有多种表现形式:不能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害怕上课,课上注意力不能集中,违反课堂纪律等。

一部分小学生在升入二年级甚至三年级时,还不能自己整理书包和书桌,甚至需要家长去教室帮忙整理。这就导致他们一遇到困难首先想的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向父母求助。

与人交往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与人沟通交流的需求,一旦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学生的心理就容易出现问题。现如今,很多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厌学心理,那么,形成此类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家庭因素是对孩子心理影响最大的因素,和谐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影响起到积极作用。有时明明是孩子犯了错误,家长还偏袒维护,让孩子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时间长了,孩子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形成了心理问题。另外,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出人头地,稍有错误就打骂批评,孩子就容易产生内向自卑心理,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也会有障碍。

许多家长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导致有些老师也只注重孩子的成绩,把分数当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布置过多作业,使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压力与日俱增。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和理解,但老师的教育理念没有改变,学生往往会感到失望,不愿跟老师家长沟通交流。

很多家长对孩子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视而不见,总以为小孩不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家长要摒弃这种观念。每个孩子性格不同,教育方式也要有所变化,要为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其感受到家庭的爱。如果孩子犯了错误,要及时指出,约束与宽容同样重要。

学校应该时刻关注每名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以及行为表现,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和学生沟通,不能只是教育批评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学校要建立心理疏导机制,比如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辅导室。由专门的老师进行心理辅导,使孩子有舒适自由的环境,从而打开自己的心扉。

此外,学生要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排遣,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要学会倾诉,比如向同学倾诉、向老师倾诉、向家长倾诉;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泄途径,也可以通过其他活动转移注意力,如参加体育锻炼或者通过写日记将坏心情表达出来,不要压抑在心里,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坦然接受自我和他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