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甘南日报 ◎郑蓉

专注力是孩子的重要品质,它相当于大脑的一个门户,决定着哪些信息能够进入大脑,哪些信息能够加工整合。因此,专注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与孩子日后学习成绩息息相关。但很多家长会无意识地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总是催促

孩子正在看题目,妈妈指着作业本催着说:“赶快把算式写上来。”孩子正在扣纽扣,爸爸催着说:“赶快穿鞋。”

经常指导

孩子在搭积木,妈妈在旁边说:“来,把红色的放上去,一只手要扶着积木,不然倒下来了。”孩子尝试着放拼图,爸爸上手,指导着孩子边转拼图边说:“转一下,转一下就能放进去了。”

随时纠错

孩子在写作业,爸爸过来说:“坐直,头抬高。看看你,眼睛都快黏在本子上了。”一会儿妈妈过来看看本子说:“哎呀,这个字写得不好看,赶快擦了重写。”

经常训斥

孩子在户外拿棍子拨落叶玩,奶奶一把抢过棍子说:“太脏了,赶快扔了。”

时刻关心帮助

孩子在插雪花插片,爷爷看半天没插上,直接拿过来帮孩子插好。孩子看书,妈妈时不时就问:“要吃水果吗?”“口渴吗?要喝水吗?”“想小便吗?”

家长们的这些行为,都会无意识地打扰和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干扰孩子的思路,破坏孩子注意力的持续性。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第一,创设整洁有序的环境。整洁有序的环境可以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情绪更稳定,专注力更强。比如,孩子写作业时,桌上只能放与作业相关的书本文具。同时,把书桌和椅子调整到适合的高度,这样孩子更容易形成正确坐姿,也避免了家长时时提醒。

第二,不要随意打断和干扰孩子。在孩子玩玩具、看绘本时,家长不要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打断他们。正确做法是:家长可以坐在旁边陪伴他,但不要指指点点,问这问那,以免孩子专注力遭到破坏。当孩子求助时,适当予以帮助,支持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第三,陪伴孩子时,自己要专心。有的家长一边陪孩子看绘本,一边看手机;一边陪孩子玩,一边跟旁边人聊天。这些也会破坏孩子的注意力。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心理与脑科学教授陈宇(音)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婴儿的专注时长与陪伴婴儿的大人专注表现有很大关系。在孩子主导玩耍的前提下,家长越投入,孩子持续专注的时间越长。

第四,限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像电视、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因为动态鲜艳的画面、高强度刺激的声音会吸引孩子注意。但如果孩子长时间接受高强度的刺激,会增加唤醒注意力刺激的阈值,也就是说当孩子习惯高强度刺激,对于较低强度的信息,比如看书、听老师讲课就不容易唤起注意力。就像平常吃惯了重口味的食物,对清淡食物就提不起兴趣。美国儿科医学会提出,两岁之内不要给孩子接触任何电子产品,两岁之后也要严格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