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防長會晤:氣氛何在?意義何在?效果何在?]中美防長同赴新加坡參加香格里拉對話會,近在咫尺卻未能會晤,的確令人“遺憾”。對此,美方將這個“遺憾”的責任歸咎中方。一些美國官員先後出場,先稱美方一個月前就提出會晤請求,但中方拖而不復,直到香會開幕前才正式拒絕,並指責中方拒見的決定沒有道理,是一連串拒絕對話的最新事例;後稱中斷對話不利於兩軍防範風險和管控危機,甚至隨即放出中方戰機“不專業攔截”美機的視頻,炒作兩軍海空軍事安全風險,製造地區緊張氛圍;再承諾將繼續尋求與中國軍隊對話,向地區和國際社會展現美軍致力於“保持溝通渠道暢通”、“維護地區穩定”和“處事專業”的“良好形象”。

但只要對美方種種表現和邏輯稍加分析,誰都會懷疑其是否真想推動中美兩軍高層溝通。

首先,溝通需要誠意,要爲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條件。美方有促成溝通的誠意嗎?美方嘴上喊着要溝通,實際乾的卻是損害中方利益的事,加大對華偵察挑釁、打着“航行自由”的旗號侵闖中國西沙領海和南沙羣島鄰近海域、持續在中國周邊開展演訓活動、拉幫結派在國際社會指責抹黑中國軍隊,拋出的所謂“一體化威懾”、“太平洋威懾倡議”、“延伸威懾”都有針對中國和中國軍隊的影子,試問在這種情況下哪個國家願意與對方溝通?美方沒有展現半點溝通的誠意,擺出來的只是一個尋求溝通的姿態,而且是咄咄逼人的姿態!溝通是協商解決問題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美方宣稱溝通是爲了管控風險、避免危機,但這些風險都是美方一手炮製、蓄意製造的。一邊挖空心思製造危機,一邊裝模做樣呼籲管控危機,這本身就是一個滑稽的悖論。美方指望中方如何管控由美自導自演的危機?

其次,溝通需要尊重,要爲促成交流營造氛圍。敬人者人恆敬之,人際關係如此,國際關係如此,大國關係更應如此。國與國之間關鍵就是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但遺憾的是,美方未能做到尊重中方,尤其是在臺灣問題上。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美方多次承諾不支持臺灣獨立,多次宣稱一箇中國政策沒有改變,但我們看到的事實卻截然相反。一段時間以來,美政客爲撈取國內政治資本,挑釁式赴臺或接見臺灣當局領導人;美方不僅加快售臺武器,還安排現役軍人和軍火商赴臺,其將臺灣變爲“亞洲火藥桶”和“第二個烏克蘭”的心態昭然若揭;美方還頻繁派艦艇過航臺灣海峽,破壞臺海和平穩定,向“臺獨”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誰不想要臺海戰爭?兩岸的中國人最不想要!周邊國家最不想要!對於聲稱想要競贏中國的美國政客,他們究竟想不想要?至少從他們爲“臺獨”勢力提供武器的行爲和要炸燬臺積電的言論來看,他們十分想要。美方這些嚴重惡化臺海安全形勢的言行,還讓兩國防長怎麼見面?又哪有氛圍見面?

再次,溝通需要行動,要爲開展有意義的對話排除障礙。2018年,美方濫用“長臂管轄”,以中俄開展軍事合作爲由對中國軍隊實施無理的單邊制裁。5年多過去了,所謂制裁仍未取消,美方又拋出一套說辭,制裁不影響兩國防長正常溝通。既然不影響,美方爲何要討論取消問題?總統拜登、國務卿布林肯、國安會發言人柯比、助理國防部長拉特納、國務院發言人米勒,都在不同場合談到了解除制裁與兩國防長會晤的關係問題。這表明美方對中方反對無理制裁的堅定立場是心知肚明的,但美方卻故意揣着明白裝糊塗,企圖避重就輕、矇混過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美國國內政治分裂。拜登政府和美國軍方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進行內部討論和研究,但最後卻沒有勇氣排除國內政治干擾,祛除人爲的溝通障礙,促成兩國防長正式會晤。美方對此非但不願承認自己內部的政治掣肘,還將責任推給中方。行動遲緩、障礙不除,溝通怎麼可能實現?就連美國防部長奧斯汀本人也說,握手很難替代實質性溝通。如果美方真想開展有意義的對話,是時候拿出實際舉措了。

所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對當前中美兩軍對話面臨困難的原因,美方是清楚的。此言十分中肯。中國國防部發言人稱,對話不能沒有原則,溝通不能沒有底線。此言一語中的。在這種背景之下,兩國防長會晤,究竟氣氛何在?意義何在?效果何在?

在某種程度上,國際社會也越來越理解美方會晤的要求,那就是在美重建冷戰式印太聯盟體系的背景下,在美對華大兵壓境和抵近偵察背景下,在美爲“臺獨”勢力提供充足的武器彈藥背景下,美方要與中方談談安裝“護欄”問題,談談兩軍在中國家門口行爲規則問題,並虛張聲勢地彰顯其維護穩定、自由、開放印太的“領導者”形象。對這種穿着“維護地區穩定”外衣卻着實“包藏對抗之心”的會晤,中方又如何會接招呢?

(國防大學 綦大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