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張溫州機場集團擬錄用人員公示表引發熱議。

在這張公示表中,畢業於浙江大學的陳某某應聘場務及驅鳥員的崗位,成了關注焦點。不少人驚訝的是:浙大高才生去機場“趕鳥”,確定不是人才浪費?

6月6日,溫州機場集團工作人員回應極目新聞記者稱,本次屬於社會招聘,公司會根據應聘者的綜合成績進行擇優錄取,“都會嚮應聘者介紹應聘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

此外,擬錄用人員名單顯示,除了有浙江大學畢業生應聘場務及驅鳥員崗位外,還有一名畢業於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人員擬錄用爲“普通安檢員”。

名校畢業生應聘基層城管、街道辦事員甚至環衛人員,這些年早已屢見不鮮。這樣的新聞底下,“人才浪費”“大材小用”之類的留言大抵也都是標配。其實浙大畢業生到機場幹工作並不稀奇,亮點在於他的崗位:驅鳥員。在一些人心中,趕個鳥,何必“勞駕”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生?

浙大畢業生做驅鳥員到底屬不屬於人才浪費,直觀上看,似乎並無疑議,但如果稍作案頭工作,對這個工種做一個大概瞭解,可能就不會這麼武斷地下結論了。

其實,機場驅鳥工作對飛行安全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論文顯示,隨着新一代渦輪發動機的研製和不斷發展,飛機越飛越快,噪音越來越低,對鳥類來說完全沒有避讓的可能。而鳥擊飛機多發生在起降或起降前後的低空飛行階段。所以,作爲飛機起降場所的機場,鳥害防治也就成爲一項重要的飛行安全保障工作。

這裏的驅鳥,也不是人們經驗認知中簡單拿個竹竿兒或豎個稻草人就可以做到的,而是一項相當科學且對專業設備使用要求較高的工作。

一般而言,這可以細分爲架設鳥網、煤氣炮驅鳥、爆竹彈驅鳥以及恐怖眼等驅鳥技。這既考驗一定的專業能力,也需要良好的團隊配合,如果沒有一定的業務素質,可能還真幹不了這活兒。

這麼說,並不是想表達“這個工作只能由名校畢業生來做”,實際上,這個崗位還錄取了其他一些普通院校的畢業生。我想說的是,機場驅鳥員,也絕非人們想象中的那樣,沒有任何技術門檻,人人都可做。

溫州機場集團回應此次招聘屬社會招聘,擇優錄取。普通學校畢業生與名校畢業生同臺競技,浙大陳同學成功入圍,我們不能因爲他的名校身份就對其抱有偏見。

揆諸這個崗位當初的應聘要求,也可以發現,溫州機場集團其實是做了有針對性的條件限制的。比如將專業要求限定在生物學、生態學、動植物學、環境科學、建築學專業等崗位,英語要求四級以上,需持有2年以上C1駕駛證……這些都是結合驅鳥員工種以及機場工作特殊性做出的科學安排,背後的用意不應被忽視。

或許在一些人看來,即便如此,也依然算不上合理利用人才,浙大畢業生就應該去大廠、做公務員或進研究所搞學術。言人人殊,這也沒有毛病。但我們還當明白,評價大學生就業,並不只有“人力資源配置”這一單一模型,更要看到背後每一個畢業生真切的生活訴求。

誰都知道,這兩年大學生普遍面臨就業難,找到一個自己完全心儀的崗位並不容易。在一時有限的擇業範圍內,做出趨利避害的選擇,是人之常情。

對需要謀生的畢業生而言,宏大且高蹈的社會期許可能對他們來說還過於遙遠、不切實際,端牢一個飯碗,纔是真正的踏實。所以,如果當下有一個體面且穩定的崗位,可能對畢業生來說就是最務實的選擇。

所謂浙大畢業生幹機場驅鳥員、川大研究生送外賣這樣的新聞,未來大概率不會絕跡。這種選擇是不是資源浪費,每個旁觀者都有自己的評價標準。但我覺得,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到,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差距,這中間隔着無數普通人具體的利益考量與反覆取捨,對此,我們應抱有充分的理解與包容。

撰稿/新京報評論員 王言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