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6月6日訊(特約記者 許雲峯)今年以來,多地政府密集發行中小銀行專項債,對區域內中小銀行進行資本補充。同花順統計顯示,截至5月31日,各地中小銀行專項債發行規模已達1288億元,而2022年全年這一數字是630億元。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上市銀行也積極通過多渠道補充資本金,既有利用資本市場進行配股、發行可轉債,也有通過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二級資本債,“兩條腿”走路進行資本補充。

第三方信用評級機構惠譽博華年初發布《2023年銀行業分析與展望》(下稱“報告”)稱,在監管機構更加重視金融業資本管理的情況下,銀行業或將延續近年來加強外源性資本補充的趨勢。

未上市中小銀行主要依賴專項債

同花順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共有內蒙、大連、寧夏、遼寧(不含大連)、黑龍江、廣西、安徽、河北、新疆、陝西10地發行中小銀行專項債,其中4月份以來爲密集發行期,數量上佔到今年以來的七成以上。從期限來看,今年以來發行的中小銀行專項債均爲10年,利率在普遍在3%以下。

其中,最新的爲5月31日陝西省發行的今年第二十九期專項債券即首期中小銀行專項債,總規模80億元,票面利率2.81%。

按照銀行資本金分類和補充方式,銀行的其他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主要通過債券融資進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則通過利潤留存進行內源性補充或股票融資(IPO、增發、配股、可轉債轉股等)進行外源性補充,但後者通常只適用於上市銀行。

政府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的創新形式起源於2020年,當年7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允許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開闢了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的新渠道。

惠譽博華在報告中稱,2022年在宏觀經濟承壓、淨息差持續收窄和盈利能力有所削弱背景下,大中小不同類型銀行資本水平差異明顯,中小銀行資本壓力明顯增加,2023年不同類型銀行分化趨勢將延續且差距可能持續增大。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公佈的信息,今年一季度銀行業在本外幣資產同比增長10.9%的情況下,淨利潤僅增長了1.3%,增速同比下降了6.1個百分點。

“過去及今後一段時間內,銀行業還將繼續面臨息差收窄等壓力,在盈利能力不足又缺乏上市條件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專項債成爲非上市中小銀行資本補充的重要支持方式。”某資管行業人士稱。

上市銀行定增、配股、轉債“多箭齊發”

未上市中小銀行急需“補血”,上市銀行同樣有不小的資本補充需求。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42家上市銀行中,僅12家銀行資本充足率上升,11家一級資本充足率上升,14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較去年末提升,多數銀行資本充足率面臨下行壓力。

上述資管行業人士介紹,上市銀行補充資本金的渠道較多,可通過定增、配股、可轉債轉股等方式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優先股、永續債補充一級資本,二級資本債補充二級資本。

從今年以來上市銀行發佈的再融資公告來看,的確也是多渠道籌措資本金。

以通過資本市場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爲例,今年2月就有郵儲銀行非公開發行和浙商銀行的配股申請獲批通過。其中郵儲銀行擬非公開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67.77億股,募集資金規模不超過450億元(含)。浙商銀行可配售股份數量總計63.81億股,配股募集資金不超過180億元(含)。兩家銀行在發行預案中均表示,募集資金到位後將有效提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今年3月,中信銀行配股和民生銀行、長沙銀行的可轉債申請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三者計劃募資規模分別爲400億元、500億元、110億元。其中,民生銀行在回覆交易所問詢函時提到,雖然其資本充足相關指標一直滿足監管要求,但均低於可比上市銀行的平均水平,隨着業務持續快速發展、信貸規模不斷增長,資本快速消耗,資本充足率尤其是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承壓。

值得一提的是,受上市銀行股價低迷、大面積破淨等因素影響,利用定增、配股、發行可轉債方式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並不容易。

比如,華夏銀行此前高價定增一度引起市場質疑。“可轉債需要滿足相應觸發條款完成轉股後,才能計入核心一級資本,如果銀行正股股價一直低迷,選擇轉股的投資者會很少,而配股則是二級市場投資者不願看到的。”上述資管行業人士稱。

相對而言,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密集發行二級資本債,纔是今年上市銀行資本補充的重頭。截至目前,已有工農中建四大行及光大、浙商等銀行相繼公告發行二級資本債,其中工商銀行550億元、農業銀行700億元、中國銀行600億元、建設銀行200億元、光大銀行150億元、浙商銀行200億元。

此外,招商銀行2月16日公告,擬發行不超過等值人民幣1070億元資本債券,是今年金額最大的一筆。招行稱,當前存量資本工具餘額共計人民幣1405億元,其中約人民幣1000億元將於未來2到3年進入可行使贖回權的時間階段。由於上述資本工具體量較大,本公司有必要未雨綢繆,提前做好發行申報等準備,以保持資本充足率平穩運行。

某大型券商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對此稱,上市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補充附屬資本,更多地應該看作是一種“滾動”發行的常態。“每年都會發,上一年的到期了又續發,是一個常規的操作。”

財聯社記者發現,今年不少上市銀行在股東大會文件中披露了中期資本管理規劃,紛紛提到堅持內生平衡(增強盈利回報能力等)爲主、外源補充(利用資本工具)爲輔的原則,做好內生與外源補充的統籌安排,多渠道、多方式籌措資本來源,保障資本充足率平穩運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