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吳楊

獲批籌建數月後,建信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建信消費金融”)近日獲准開業,成爲行業內第31家消費金融公司,同時也是繼中銀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後的第三家國有大行旗下的消費金融公司。

業內人士表示,在國內消費金融隊伍擴容之時,行業競爭或愈發激烈。展望未來,多家消費金融公司表示將持續發力數字化轉型,提升獲客、運營和風控效率。

建信消費金融獲准開業

6月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顯示,北京銀保監局同意建信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開業。據悉,建信消費金融註冊資本72億元人民幣,其中建設銀行出資60億元,持股比例爲83.33%;另外兩家股東爲北京國資公司和王府井,分別出資8億元和4億元。

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建信消費金融註冊資本在目前消費金融公司中排名第三,僅次於螞蟻消費金融和招聯消費金融。Wind數據顯示,螞蟻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註冊資本分別爲185億元、100億元。重慶銀保監局於去年底同意螞蟻消費金融註冊資本由80億元增至185億元。

但其實早在2019年6月,建設銀行董事會審議通過《關於設立消費金融子公司的議案》,同意該行出資不超過人民幣60億元,與其他出資人共同出資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去年9月,該行公告稱收到《中國銀保監會關於籌建建信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的批覆》,獲准籌建消費金融公司。

建設銀行在公告中表示,成立消費金融子公司是圍繞居民消費升級需求和新興消費業態,提供新產品和服務,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消費需求,踐行普惠金融理念,進一步深耕消費金融領域。

行業頭部效應顯著

業內人士表示,隨着新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大量加入,競爭或日趨激烈,面對貸款定價下行及信貸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各公司盈利呈分化態勢。

整體上看,2022年,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分化明顯。2022年,招聯消費金融和興業消費金融營業收入分別爲175.01億元、101.15億元,淨利潤均在20億元以上;中郵消費金融營業收入突破60億元,同比增幅爲6.37%,淨利潤爲4.43億元。

相較於頭部消金公司,晉商消費金融、寧銀消費金融、小米消費金融等部分公司淨利潤低於2億元。例如,2022年,寧銀消費金融並表後實現淨利潤0.26億元;小米消費金融淨利潤爲0.11億元。

“消費金融公司整體的客戶複用率偏低,導致獲客成本不斷上升,未來客戶資源的競爭壓力將日益凸顯。”惠譽博華於2月發佈的《2023年消費金融公司行業展望》顯示,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的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獲批設立。記者梳理發現,蘇農銀行(原吳江銀行)、江陰銀行等部分銀行正在申請消金牌照。

拓寬線上業務渠道

展望未來,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隨着消費市場加速復甦、利好政策頻出,消費金融或迎來重要機遇期,信貸規模有望保持增長。消費金融公司未來亦將持續發力數字化轉型,拓寬線上業務渠道,不斷提質增效。

中國銀行業協會此前發佈的《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2)》顯示,截至2021年底,消費金融公司數量增至30家,貸款餘額突破7000億元,同比增長44.2%;資產總額達到7530億元,同比增長43.5%。“隨着消費信貸需求逐步恢復,消費信貸規模有望保持穩步增長,整體消費金融市場將步入相對成熟階段。”聯合資信發佈研報稱。

面向未來,積極擁抱數字化變革趨勢已成爲多數機構共識。例如,馬上消費金融推出虛擬數字員工等。

湖北消費金融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在助力鄉村消費金融方面,未來將通過運用數字化、智能化金融科技手段,如衛星定位、AI監控等,爲金融公司提供更準確、實時、安全的風險評估和監測手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