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高考季,總有成功和失敗的故事走上話題中心。有人講讀書有用,人才總是從名校走出,或是經歷過神話般的逆襲故事。有人卻說讀書無用,蓋茨和喬布斯都沒讀完大學,但微軟和蘋果是改變世界的存在。

回顧互聯網世界的風雲故事,比爾·蓋茨、史蒂夫·喬布斯確實早早從名校肄業,棄學從商殺出血路。更年輕的大佬也複製了類似的人生,埃隆·馬斯克放棄斯坦福大學的博士學位後,有了特斯拉,有了SpaceX;馬克·扎克伯格從哈佛大學做出了Facebook的雛形,20歲退學;山姆·阿爾特曼也在同樣的年紀離開了斯坦福大學,做了一個又一個驚豔的程序,而後成立OpenAI,把ChatGPT推到大衆面前。

大佬沒念完書,但細數他們的人生,這並不是讀書無用論的證據。上述每一位大佬,要麼從小接觸編程,要麼智商過人,在短暫的大學生涯裏,他們也一刻沒閒着,創業的創業,學習的學習,沒人是躺着拿的退學證明。另外,他們當時身處的時代創業氛圍濃厚,風險投資活躍,一個簡單的想法就有落地可能,試錯成本相對較低。

高考季又來了,曾經發生在蓋茨、喬布斯們身上的迷茫和抉擇依舊會發生在每一屆青年考生身上。過去的故事或許可以說明,高考確實很重要,出身名校也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但考上大學不是唯一的路,學習能力、求知慾,以及往後的每一個選擇,纔是最寶貴的。

01 從蓋茨到阿爾特曼,互聯網大佬“不愛上學”

從哈佛大學輟學創建微軟,成爲改變互聯網世界的人,每次聊起比爾·蓋茨,求學未半和事業成功之間的反差總會被人們津津樂道。後來,擁有類似人生故事線的大佬越來越多,輟學創業,把喬布斯、扎克伯格、馬斯克、阿爾特曼等等這些出生於不同年月,在互聯網發展的不同階段留下印記的幾個人意外地聯繫在一起。

比爾·蓋茨生於1955年,蘋果之父史蒂夫·喬布斯也生於同一年。兩位互聯網大佬的人生交叉點不止於此。1972年,喬布斯進入裏德學院,蓋茨在1973年進入哈佛大學,當時的學術能力評估考試滿分爲1600分,蓋茨以1590分的成績被法學院錄取,然而他並不想成爲一名律師。裏德學院的名聲比不上哈佛大學,僅僅是一座位於波特蘭南部的私立學校,但這是喬布斯當年執拗的選擇。喬布斯不想去州立大學,也不想去有獎學金的斯坦福,他要讀“更有藝術性,更有趣的學校”,裏德學院是他唯一的選擇。

不想學法律的蓋茨,不去裏德學院就寧願不上大學的喬布斯,兩位大佬進入了大學校園,也埋下了退學的伏筆。大三那年,蓋茨還不到20歲,他說服父母,決定退學開公司。喬布斯的大學生涯更短暫,只有6個月,和家境優渥的蓋茨不同,喬布斯的退學原因,僅僅是覺得工薪階層的養父母供他讀大學實在浪費錢。

同樣在20歲的年紀選擇退學的,還有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和OpenAI現任CEO山姆·阿爾特曼。相似的人生,也發生在這兩位大佬的身上。扎克伯格出生於1984年,2004年讀大三時選擇從哈佛大學退學;阿爾特曼出生於1985年,2005年從斯坦福大學退學。

對比蓋茨和喬布斯,兩位80後大佬的求學經歷比較順。阿爾特曼8歲就會編程,進入斯坦福學的也是計算機。扎克伯格是“神童”,也是從小喜歡編程,還沒上大學就做出過幾個響噹噹的程序,被微軟看中,但他還是選擇進入哈佛大學,在計算機的興趣之外,還學了心理學。

50後的蓋茨和喬布斯,成績優秀,有能力進入高等學府,但一度沒找到人生方向,退學對他們來說是主動尋求轉機。80後的阿爾特曼和扎克伯格,天資聰穎,幸運的是從小就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高等學府的光環只是可有可無的加持,退學不用糾結,只是他們二十來歲時一個自然的決定。

“神級人物”和“天才少年”都沒讀完大學。馬斯克讀完了大學,但他的“叛逆”沒有缺席,只是遲到了一些,24歲那年,馬斯克放棄了斯坦福大學的博士學位。

馬斯克也是在10歲左右就接觸到並喜歡上編程,先後在女王大學(皇后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求學,馬斯克的大學生涯完整且豐富,他不僅對互聯網、清潔能源、太空領域都有研究,還在取得經濟學學位之後,留校一年又拿下了物理學學位。帶着對物理學濃厚的興趣,1995年馬斯克進入斯坦福大學攻讀材料科學與應用物理博士學位。斯坦福大學位於加州硅谷,本想打開書本的馬斯克,意外地打開了更廣闊的商業世界。僅僅入學兩天,馬斯克退學創業。

02 在校園埋下一顆種子

幾位大佬退學的理由幾乎都是創業。在天賦、家境、性格等因素之外,能讓他們做出退學的決定,也是因爲他們早就在學生時代發現了機會的種子,這顆種子的誘惑力,遠比一張學位證要大。

有趣的是,在發現種子的路上,幾位大佬也表現出了不同的風格。

“天才少年”扎克伯格和阿爾特曼,在大學裏一如兒時摸索編程一樣,一邊玩,一邊試,就順手創了個業。

扎克伯格的種子叫Facemash,這是他在學校做的小網站,也是Facebook的雛形。Facemash是扎克伯格的“惡作劇”,他半夜入侵了哈佛的校園網絡,搞到了多個宿舍樓的學生照片,幾個小時之後,他和室友一起編寫了一個程序,把同性的學生照片兩兩放在一起,讓大家對顏值進行打分。

2004年,他和幾個同學一起註冊了“The facebook.com”的域名,網站很快在哈佛校園裏風靡,還走向了更多校園,不到五個月的時間,Facebook的註冊用戶超過10萬。那年暑假,扎克伯格和幾個合夥人來到“科技聖地”硅谷,也是在硅谷見到更多奇人妙事之後,扎克伯格做出了退學的決定。

從Facemash到完善產品,正式註冊域名併成立公司,扎克伯格全程只覺得這件事好玩、夠酷。阿爾特曼也差不多,在編程上有着驚人天賦的他,越發覺得在學校裏學計算機索然無味。退學後,他開發了人生中第一個應用程序Loopt,也像Facebook一樣屬於社交軟件,Loopt的用戶可以與朋友共享位置。天才的故事總是相似,阿爾特曼的第一個程序就贏了,成爲上線App Store的第一批App,Loopt的估值一度高至1.75億美元。

2012年阿爾特曼以4300萬美元的價格賣掉了Loopt,又開發了約會應用OK丘比特,然後又轉手賣了5000萬美元。

兩位80後的身上充滿了激進和肆意。阿爾特曼和扎克伯格退學的決定並不魯莽,如果不是種下了Facebook的種子,如果阿爾特曼只是平庸的計算機專業學生,也許他們也很難有底氣放棄學業,開始一次又一次未知的嘗試。

不過,放眼整個互聯網,也很難挑出幾個像他們一樣,自幼就找到天賦所在,確定畢生事業的大佬,更多人是在大環境裏,嗅到了機會的味道。

時代在發出巨響之前,往往只是傳出了一個簡短的信號。1974年,英特爾公司開發出8080芯片,比上一代8008芯片功能強大10倍,體積一樣大,價格卻還不到200美元。

這一條消息,給還在上大二的蓋茨埋下了創業的種子。表面是普通的計算機芯片迭代,蓋茨和小夥伴保羅·艾倫卻覺得,這意味着微型計算機時代的到來。帶着極高的悟性,和恐怖的執行力,蓋茨和艾倫爲8080芯片寫好了BASIC語言,並且成功在第一臺搭載8080芯片的微型計算機上運行。

和蓋茨相似,馬斯克也是在大環境中發現了機會的種子。來到遍地都是創業機會的硅谷,斯坦福大學都黯然失色,馬斯克在硅谷找了幾份實習,也正是在實習中找到了自己的創業思路。1995年,果斷放棄博士學業的馬斯克,還說服弟弟金巴爾也放棄學業和他一起創業。Zip2是馬斯克的第一個創業項目,功能是爲企業創建黃頁,並導入位置信息,便於用戶搜索到店面的同時還能知道路怎麼走。

或是依賴天才的衝勁和想象力,或是在環境中尋找線索,退學的互聯網大佬們,沒人是在對未來毫無把握之際做出決定的。理想的種子早就在短暫的求學生涯中埋下,即便是唯一一個因經濟情況退學的喬布斯,也是因爲他在6個月的大學生活中確定了,起碼現在的生活他過不了一輩子。“我不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也不知道大學能如何幫我搞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但我卻在花着父母的畢生積蓄。所以我決定退學,我也相信,一切都會順利。”他曾回憶。

03 終身學習,反覆實踐

回看喬布斯的人生,當年選擇裏德學院是正確的。尚未有公開資料記錄喬布斯的大學專業,這很有可能和裏德學院的教育機制有關。進入裏德學院的前兩年,學生只需要學習通識課程,不選專業。

喬布斯僅有的6個月大學生活裏,沒有固定課業的枷鎖,他更像個收藏家,走一路撿一路,什麼都學,什麼都看。

喬布斯不上必修課,只挑自己感興趣的課上。校方欣賞喬布斯的魄力,即使在他不交學費之後,仍然允許他住宿舍、旁聽課程。喬布斯也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氣,他開始在多彩的選修課中搜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課聽。喬布斯接觸了一門書法課,學到了襯線字體和無襯線字體,學會了設計版面。“這其中所蘊含的美、歷史意味和藝術精妙之處是科學無法捕捉的,這讓我陶醉。”喬布斯在這門課上學到的書法技巧,後來被應用到了Mac的設計中。

自由的學習,無意間對知識技能的拾取,串起了後來的喬布斯。也是在裏德學院的這些日子裏,喬布斯接觸到了素食主義、東方文化、搖滾樂,甚至迷幻藥。當初選擇裏德學院,喬布斯的理由是,這裏有趣,充滿藝術性,實際上喬布斯也真的獲得了自己預期中的藝術教育。Apple誕生之後,其產品的藝術性和科技感讓世人驚歎,而這些靈感和創意全都來自於當年那個不知道要做什麼,乾脆什麼都做的喬布斯。

短暫的校園生涯,厚度卻是同齡人的幾倍,這也是幾位大佬共同的特質。

馬斯克喜歡讀書,小時候每天閱讀十小時,到現在他的閱讀速度都要快於常人,大學期間拿下雙學位也是出於對各種領域的好奇。從馬斯克現如今的創業經歷倒推,地球的新能源變革,對太空的更多探索,馬斯克都想要。蓋茨在哈佛學的是法學,但他選修了理科相關的課程,包括計算機。哈佛大學對於計算機的使用時間管理很嚴格,蓋茨想盡一切辦法爲自己多爭取使用計算機的時間。

不能否認的是,幾位大佬的求學路走得或坎坷或順利,找到人生方向或早或晚,但他們都是天才型人物。避免讓天才泯然衆人矣的關鍵,在於終身學習並反覆實踐。

2015年,馬斯克出席清華管理全球論壇,他提到過跨學科的重要性,儘可能多地瞭解並滲透到多個領域中,找到關聯,並進行實驗,因爲書裏說的也可能是錯的。他也表示,與常見的類比思維不同,他更習慣“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所有的事情拆分開,觸達最核心的東西。蓋茨到現在都有閱讀並思考總結的習慣。大二陷入迷茫期的時候,蓋茨沉迷於撲克牌,但也是在玩的過程中,蓋茨還摸索出了混商業世界的竅門,就是收集別人的情報,綜合分析之後再根據自己的牌面出牌。

看客喜歡將成功人士的命運進行倒推,並將他過往中的每一個點都當作成功的必要條件。事實並非如此理想。

從名校退學,同時發生在許多科技大佬身上,這是巧合,巧合在於他們都恰好接觸到了最新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先人一步發現了機會,謀劃創業。同時也有必然,必然在於他們首先有選擇進入和退出名校的能力,還有相對自由的求知意識和教育環境。而且,他們身處的創業氛圍也是不可複製的,蓋茨、扎克伯格、馬斯克都在學生時代就找到了創業夥伴,這才讓他們的想法一步步落地成真。

硅谷,也是另一條暗線,創業機會多如牛毛,投資機構活躍,也助推着這些退學的大佬們在商業世界如魚得水。大佬們沒人後悔自己中途放棄了學業,是因爲他們後來走對了路。還有很多失敗的故事沒能登上歷史的牌桌,而那纔是絕大多數。

退學和成功沒有必然聯繫,退出學校,不是放棄學習。幾位大佬的經歷也說明了,大學,甚至是名校,這條路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尤其在AI3.0時代到來之後,標準答案更不重要了,邏輯思維、學習能力、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及把握機會的能力才重要。高考是打開繼續學習之門的鑰匙,但絕不是唯一一把。

*封圖來源於《中國合夥人》。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鄒帥,編輯:黎明,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