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6日凌晨,烏克蘭南部赫爾松州俄羅斯佔領區內的卡霍夫卡大壩突發決口,180億立方米庫容從第聶伯河水庫向下遊的歷史名城赫爾松市、扎波羅熱核電站及無數大大小小的居民點衝去,俄烏雙方控制區內已預計超過3萬人受災。隨即,雙方互相指責對方是罪魁禍首。

6月6日下午,國際知名水利工程專家、昆士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休伯特·香頌(Hubert Chanson)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指出,正值春末,按照常規,此時歐洲主要水庫均接近其歷史最高水位,卡霍夫卡水庫也不例外。這也意味着本次災難造成的下游洪水將比其他季節更加劇烈,“很可能持續一週以上”。而在洪水退去之前,修復大壩無從談起。

香頌進一步表示,目前流傳的大壩受損視頻及圖像,均顯示出壩體結構的混凝土核心層受到損壞,這意味着“不可能是自然事件”,但僅就現有證據,難以判斷壩體被毀是遭到何種攻擊或爆破。

當地時間6日中午,塔斯社援引新卡霍夫卡市佔領當局負責人列昂季耶夫的話說,卡霍夫卡大壩和水電站仍在持續坍塌,“水在不受控制地排放”。



赫爾松地區,卡霍夫卡大壩嚴重損毀,水從缺口處傾瀉而下(圖/視覺中國)

約1200個西湖“傾瀉而下”

卡霍夫卡大壩決口後,多家權威媒體已確認了社交媒體上流傳的一些決口視頻及圖像。根據這些相對可靠的影像資料,大壩在6月5日已遭到襲擊受損,6月6日早上則出現大範圍受損決口。根據烏方信息,決口開始於當地時間凌晨2時50分(北京時間6日8時50分),峯值水量或已在11時出現,隨後水庫水位以每小時5釐米的速度下降。

卡霍夫卡大壩與卡霍夫卡水力發電站建於1956年,大壩長約3公里,橫跨第聶伯河,背後是巨大的水庫和第聶伯河上游,河岸左側不遠處是“因大壩和水電站而建”的城市新卡霍夫卡市。正值春末,5月以來,卡霍夫卡大壩水位達到一年來的最高值17.5米,周邊一些村鎮在本次災難發生前就已經出現水患。

這一切意味着,當遭到攻擊時,卡霍夫卡大壩庫容接近其極值180億立方米。按照國際標準,超過10億立方米即屬於超大型水庫。西方媒體多將該大壩的庫容和西半球最大的鹹水湖美國大鹽湖相比。而如果用西湖進行對比,卡霍夫卡大壩的庫容量約相當於1200個西湖。按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數據,西湖庫容量約爲1400萬立方米。


杭州西湖風景區(網絡圖)

休伯特·香頌對《中國新聞週刊》指出,卡霍夫卡大壩的另一個特徵是“不高”。“如果我們面對的是100米、150米高的水庫的潰壩,洪水的速度會非常快,但水災的週期也相對較短;而卡霍夫卡大壩的高度僅有20米到30米,這意味着下游有更長的避險時間,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能減輕,但洪水將持續更長的週期。”

塔斯社援引新卡霍夫卡市佔領當局官員的信息稱,大壩決堤後,附近約300戶居民已被疏散。當局負責人列昂季耶夫還表示,出於安全考慮,該地部分街區已斷電。俄佔赫爾松當局官員透露,控制區內80個定居點、約2.2萬人可能受災。在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內政部顧問格拉申科表示,約1.6萬赫爾松居民或受到洪水的直接影響。

此外,卡霍夫卡大壩被毀還將造成更長期的影響。首先是供水危機。香頌指出,從水庫的體量看,大壩被毀可能導致烏克蘭南部赫爾松、扎波羅熱等州及克里米亞未來6到12個月的供水面臨困難。2014年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後,烏克蘭政府曾通過封鎖第聶伯河通往北克里米亞運河的水源,切斷了克里米亞半島居民90%的供水。克里米亞當局後來表示,這次封鎖造成該地區超過1500億盧布的經濟損失。

其次是電力危機。烏克蘭國家廣播公司稱,除大壩主體外,卡霍夫卡水電站“由於機艙從內部爆炸”而完全被毀,無法修復。更重要的是,水位降低也將影響歐洲最大的核電站扎波羅熱核電站的運轉。


扎波羅熱核電站(視頻截圖)

扎波羅熱核電站在卡霍夫卡大壩下游約200公里。國際原子能機構及核電站方面均指出,大壩決堤不會立刻影響核電站的冷卻供水,因爲核電站自己擁有一個直徑兩三公里的冷卻池,近期處於滿水狀態。但是,隨着時間推移,冷卻池的水不斷蒸發,如果不能補足原本應從上游水庫獲取的供水,在“滿足幾個月的需求”之後,渦輪機和發電廠都將無法運行。

最後,目前各方尚難評估大壩被毀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烏克蘭方面稱,該生態災難“遠遠超出烏克蘭邊界,至少影響整個黑海”。烏總統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籠統地表示,這是“幾十年來世界上最大的人爲災難,將在未來幾年對數十萬人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英國《衛報》則舉例指出,烏克蘭南部大部分地區的河道水位降低,將破壞這個“糧倉”地帶的農業灌溉。

休伯特·香頌指出,按常理說,一次大壩決口不至於成爲長期問題,因爲一旦洪水退去,通過傾倒石塊和混凝土塊堵塞決口,然後修復大壩,“前後工期或許只需要1個月”。但他擔心,影響大壩修復的並不是工程因素,而是“只有在安全作業的環境下,纔可能及時動工”。

如何避免下一個卡霍夫卡?

卡霍夫卡大壩因何決口?俄烏雙方各執一詞。塔斯社援引俄方消息稱,大壩在烏軍炮擊中被毀,烏軍使用的可能是美製多管火箭炮。俄羅斯方面還表示,基輔炸掉卡霍夫水電站是蓄意破壞。還有俄方官員將此稱爲“恐怖襲擊”,而大壩上的閘閥因炮擊倒塌,引發決口。

另一邊,烏克蘭軍方稱,大壩和水電站系由俄羅斯佔領當局從內部炸燬,烏總統澤連斯基稱這是“俄羅斯恐怖分子”的錯,他們“必須被驅逐出烏克蘭的每一個角落”。一些業界人士提出的一項疑問是,大壩決口前17米到17.5米的最高水位比近年豐水期的平均最高水位高出1米。決口前,周圍村鎮的水患也比往年嚴重,“有時一天漲水30釐米”。《衛報》稱“這可能表明一定程度的預謀”。


衛星圖像顯示的卡霍夫卡水電站大壩被炸場景(圖/烏克蘭24頻道)

歐盟、北約及其成員國也紛紛譴責俄羅斯“襲擊”。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表示,對此感到震驚,“破壞民用基礎設施顯然屬於戰爭罪,我們將追究俄羅斯及其代理人的責任”。德國總理朔爾茨則表示,大壩被毀標誌着戰爭的“新維度”。

2022年2月俄軍“特別軍事行動”開始後數日內,新卡霍夫卡市、卡霍夫卡水電站及大壩都被俄軍控制。同年7月,烏軍開始策劃南線大反攻,多次組織進攻試圖奪回大壩及新卡霍夫卡市。自此開始,俄烏雙方不斷指責對方意圖破壞大壩。

去年11月,俄軍從赫爾松州第聶伯河右岸撤軍。當時,俄方將撤軍歸因於烏克蘭軍隊可能攻擊大壩,從而造成洪水氾濫和平民死傷,並威脅兩岸俄軍安全。在此之前,俄佔赫爾松當局已經以大壩可能遭到攻擊爲由,於10月開始撤離第聶伯河右岸居民超過11萬人。與此同時,烏方指責俄方已經在大壩內放置了炸藥,隨時準備破壞。

俄羅斯、烏克蘭都是《日內瓦四公約》的締約國,都應在武裝衝突中遵守不將新卡霍夫卡大壩這樣的民用設施作爲軍事目標的“區分原則”,遵守攻擊不應造成過分平民及民用設施損害的“比例原則”。但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在烏克蘭危機的早期就已出現。

早在2014年的頓巴斯戰爭中,交戰各方在煤炭和鋼鐵產區頻繁交火,導致礦區和重工業的環保設施完全癱瘓,有害廢水肆意橫流。2015年,聯合國曾估算,僅頓巴斯地區第一年戰爭造成的環境修復成本,就高達3000萬美元。

如今,國際社會更擔心的是,哪裏會成爲下一個卡霍夫卡大壩?如果扎波羅熱核電站成爲“不對稱攻擊”的下一個目標,其造成的自然環境災難將是更長期且不可逆的。

今年3月底,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和國際社會的反覆努力下,俄烏終於在扎波羅熱核電站安全問題談判上有所突破,即雙方先“達成一項基本原則”: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襲擊核電站,而且也不能從核電站區域對外發動襲擊。然而,隨着烏軍新一輪反攻週期到來,此類“邊打邊談”進程5月以來均陷入停滯。

對此,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總幹事科爾圖諾夫近日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曾多次呼籲,俄烏雙方應保持“邊打邊談”,就不攻擊民用目標、不攻擊能源設施、促進平民撤離等具體戰爭規則問題達成協議,爲今後的衝突設置“底線”。

“我計劃下週前往扎波羅熱核電站,現在這是必須的了。”聯合國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6月6日晚些時候呼籲,衝突各方一定不要破壞核電站的冷卻池。

記者:曹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