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以治邪,一以统万”,正一道兴起于东汉年间,因奉其道者,须纳五斗米,时称“五斗米道”,此后该教传道甚广,祖辈从汉魏之际即信仰五斗米道的世家大族比比皆是。然而继任五斗米道教主的孙恩非但没有继续将本教发扬光大,而是借着传教的名义蛊惑民众,最终成为“海盗”的代名词,他都犯下哪些恶行呢?

一、流亡海岛,伺机而动

淝水之战的胜利,给了晋孝武帝司马曜夺回权力的机会,然而他委以重任的司马道子却是个政治草包,他俩终日饮酒,宠幸之人都是佞臣小人,朝政混乱。由于司马道子上台后嚣张跋扈,让司马曜忍无可忍,于是爆发了君相之间的朋党相争,东晋王朝再度岌岌可危。

当时,江南世族多信奉五斗米道,孙恩的叔父孙泰也是如此,在孙泰孙泰继任五斗米道教主后,有感晋朝国祚将倾,心头涌现的不是竭尽忠诚报效国家,而是如何取而代之。然而孙泰欲起事的消息败露,他本人以及六个儿子皆被杀害,孙恩则流亡海岛,伺机为叔父报仇。

因为孙泰在江南传法布道,受人敬信,在他死后,追随者们认为这是“蝉蜕登仙”,于是又支持孙恩为教首,打算再度起事。恰逢此时,执政的司马道子之子为了增加兵源,于是下令征召三吴地区那些门阀家的“奴隶”为己所用,引发了当地门阀的愤怒不满。

当听说五斗米道教首孙恩带着教徒从海上归来时,三吴八郡皆有叛乱响应者,“一时俱起,杀长史以应之,旬日之中,众数十万”。于是孙恩洋洋得意,自认为天时地利人和尽占的他认为自己不久后能够直接拿下东晋都城建康,成为新一代帝王。

二、华而不实,命中克星

就在孙恩畅想未来时,掌管兖、青、冀、幽、并、徐、扬七州军务,手握精锐北府兵的刘牢之杀来,知道自己手下几斤几两的孙恩不再扬言要攻占建康了,而是打算与东晋以钱塘江为界,分庭抗礼,兵败如山倒后,孙恩安慰自己这么灰溜溜逃回海岛也不是丢人的事。

将孙恩赶跑后,东晋朝廷命颇有名望的谢琰领会稽内史、都督五郡军事,防备孙恩再度作乱。谢琰是名臣谢安次子、谢玄从弟,淝水之战跟随父兄挫败前秦天王苻坚,孙恩第一次来犯时是他与刘牢之共同镇压叛变,因此大家都认为谢琰能安定三吴之地。

身为高门子弟,因败苻坚、平孙恩而声名远扬的朝廷重臣,谢琰根本没有把海盗们放在眼里,“及至郡,无绥抚之能,而不为武备”。手下人劝他整备军务,谢琰则表示自己连拥兵百万的苻坚都没虚过,何况是名不见经传的孙恩,“若其复至,正是天不养国贼,令速就戮耳”。

然而谢琰低估了孙恩的影响力,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当孙恩卷土重来的时候,谢琰没有制定详细的战略,部将们虽然有所斩获,但他自己死于乱箭之下。还没等孙恩得意太久,他的命中克星刘牢之又来了,并且再度将他赶到海上。

三、屡战屡败,不得其死

隆安五年(401),孙恩率众第三次登陆,进攻句章城,他再次碰上硬茬——刘裕,一个现在想篡晋称帝,一个未来以宋代晋,殊途同归的二人在小小的句章城下相遇了。将不过百,却能连战连胜,刘裕在对战孙恩时崭露锋芒,而孙恩号称教徒十万,一碰到硬茬就只能吃败仗,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眼见打不过刘裕、刘牢之,孙恩决定绕过他们,直逼建康,执政的司马元显率兵拒战,但屡战不利,建康危急,好在刘裕日夜兼程,在丹徒大败孙恩,孙恩的信徒们跳崖投水而死者甚众。眼见攻取建康无望,孙恩又想逃跑,只不过他这次没办法逃回根据地了。

作为讨伐孙恩的主将,刘裕没有像刘牢之那样打赢一场就走,而是得胜后一直追着孙恩打,将他往南方赶,由于孙恩连战连败,他的信徒和在三吴之地俘虏的民众已经所剩无几,加上遭受饥馑疾疫,孙恩早已不复昔日的豪言壮志,只得再度匆匆入海不知去向。

元兴元年(402),东晋朝廷又内斗了,盘踞荆州的桓玄杀入建康,除去司马道子、司马元显及其属吏。这次内乱又让孙恩自以为机会来了,结果又被拦在临海城下,不得踏入晋土半步,他再也没有雄心热心,最终选择投海自尽。

如果不是五斗米教流传甚广,如果没有叔父孙泰传教布道,孙恩要想起事可以说是难上加难,虽然自诩“义军”,但他在攻陷郡县后只知道杀戮和抢夺,没有远大的理想,因此绝不会如刘裕一般成为一代豪杰,最终殒命大海,给“海盗”们开了个坏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