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楚国虽是一个大国,但在前期的争霸过程中先后被齐桓公和晋文公打败。这之后,楚国一直没有大的发展,直到一位君王的出现,改变了楚国这种局面,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

许多人可能觉得,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生平一定是没有任何瑕疵,一代英王,实则不然。在他刚继承王位的三年里,在大臣和百姓眼中,就是活脱脱一个废人,整天吃喝玩乐,还爱好出宫打猎,不愿意听大臣谏言,为了避免有人劝阻,直接在门外树立了一个牌匾,上面写着:“进谏者,杀无赦!”

看到这里,让人觉得楚庄王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但是实则不然,故事后续发展就要从两位不怕死的进谏者说起了。

三年不朝,急坏大臣,两人冒死进谏真起作用?

第一位进谏者,委婉含蓄,用神鸟比喻来点醒楚庄王。这位进谏者就是伍举,他想要是硬碰硬进谏,说不定话没说完脑袋就搬家了,所以,当他推开门看到楚庄王搂着美女喝酒时,就说道,大王好兴致,臣子这里有个谜题,一直想不出来结果,还望大王指点。

楚庄王听着觉得有兴致,就让伍举接着说。伍举说道,听说楚国有个神鸟,栖息在朝堂高处,三年了却不飞也不叫,让人不理解,大王知道是为啥吗?楚庄王一听就明白,这不就是说自己的,三年不上朝也不发言,就大笑道,爱卿这个鸟可能是在养精蓄锐呢,等着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伍举一听心里十分高兴,想大王是听懂了我的话,而且意思是接下来会有所作为,也就高兴地退下去了。谁知,接下来几个月,楚庄王依旧是吃喝玩乐,不干正事,这就引出了第二位进谏者。

第二位进谏者是个直肠子,上来直言不讳,却将楚庄王彻底拉入正轨。这位大夫一进门就哭,楚庄王惊讶,说爱卿遇到什么难事哭得这么伤心。这位大夫说,我哭得伤心,一个是哭自己要死了,一个是哭楚国要完了。楚庄王惊问原因,大夫说,您门上写着进谏者死,可我必须进谏,不是要死了吗?您整天不务正业,如果再不听劝,楚国真要完了。

楚庄王一听十分恼怒道,你敢讽刺我?这位大夫说,要杀就杀吧,我死了是为国尽忠而死,等楚国亡了,看你怎么向先王交代。

楚庄王其实并不是真的糊涂,看到这位进谏大臣不怕死的样子,又想到伍举的谏言,觉得现在是时候该有一番作为了。这三年来,他表现的不务正业,其实就是扮猪吃老虎,因为自己继承位置时,楚国内政不稳,实权在国相手中,他需要看清楚哪些人能为自己所用,同时也在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

一鸣惊人之外平蛮夷

楚庄王听了两位大臣谏言,又觉得时机成熟,正赶上周边许多小国发生叛乱。楚庄王觉得,可以一展身手了,就下令楚军全面武装,一鼓作气,平定了周边的叛乱。之后,又趁着晋国发生内乱,远征戎族,打败戎族后,楚庄王有点飘飘然,心想,离洛阳这么近,顺道看看周天子到底混成啥样子了。

接着,就有了“问鼎中原”的故事。楚庄王将自己的兵马带到洛河,吓坏了周天子,问周天子的使臣说,大禹留下来的九个大鼎尺寸是多少?使臣一听楚庄王不怀好意,说道,在德不在鼎。九鼎在夏商周三代相传,都是有德者居之。周朝还是天命归之,九鼎的事您就不用操心了。楚庄王知道现在还不是和周天子翻脸的时候,就说,九鼎也没啥了不起,楚国铜器很多,也可以自己打造。于是带着兵就离开了。

一鸣惊人之内安国政

楚庄王平定蛮夷后,楚国的国相按捺不住,趁着楚庄王在外作战,自己就反叛了,还占据了楚国的国都。本来,国相盘算着,楚庄王舟车劳顿,自己以逸待劳,一定能够顺利当上楚国的大王。不过,楚庄王积蓄三年,装了三年的孙子,自然也是了解国相的。他不急不躁,将自己的士兵埋伏在漳水东岸,并派出一队士兵引诱国相的兵马渡河,自己带精兵藏在桥下面,国相刚渡过河,楚庄王就断了其后路,国相被射死,楚庄王成功平定内乱,收回了实权。

楚庄王平定国内叛乱,收服周围蛮夷小国,成了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之一,真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