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硬科技時代,美元、人民幣還是平分秋色吧。”

紅杉資本昨日(6月6日)宣佈全球三大市場各自獨立的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一級市場熱議。

紅杉資本稱,將進一步擁抱本地化策略,在2024年3月31日前實現三大區域(美歐、中國、印度/東南亞)的各自完全獨立,並採用不同品牌運營。各自獨立後,紅杉美歐將繼續使用“Sequoia Capital”的品牌名,紅杉中國將繼續使用“紅杉”中文品牌名和採用新的英文品牌名“HongShan”,而紅杉印度/東南亞將啓用新品牌名“Peak XV Partners”。

紅杉此時大手筆分拆運營,背後是國內美元基金集體轉型。多位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增加人民幣基金比重、多元化募資,已經成爲頭部機構的共同選擇。

此前相對獨立

在分拆之前,紅杉的三大區域(美歐、中國、印度/東南亞)實際上就已經是相對較爲獨立的狀態。

“據我觀察,紅杉並沒有一個所謂的全球知識/項目庫資源共享平臺,好像大家把所有項目在那個平臺上,然後每個人都能看都能溝通交流,據我和紅杉方面長期接觸下來,並沒有一個這樣的平臺。”一位長期與紅杉有接觸的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另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以紅杉中國爲例,和他們那邊長期接觸下來後發現,此前紅杉中國投資項目,就不需要美國那邊點頭或者簽字同意,長期以來都是獨立運營的狀態。只是說有一些後臺事務,比如財務法務,以及品牌和企業文化,這些東西是統一管理的,因爲要保證品牌調性。”

紅杉印度在印度和東南亞成立了諸如Surge、Spark、Pathfinders和Guild等創始人計劃,同時最近還籌集了聚焦東南亞的新基金。紅杉中國的投資方向更加廣泛和多樣,除了科技行業外,還包含醫療健康和傳統消費等其他兩個區域較少涉足的領域,並且佈局了新基建、併購和公開市場投資;紅杉美歐推出了業內首個Scouts項目,爲投資者和創始人建立了技術能力,進入歐洲市場,開創了“紅杉基金”,併爲歐洲和美國種子階段的創始人創建了Arc項目。

除了實際分拆之外,此次三大區域還將進行獨立品牌運營,不再共享紅杉資本的品牌。

對此,紅杉資本的解釋是,隨着紅杉在各區域的業務主體和團隊都已經成爲當地市場的領導者,如何管理和運營去中心化的全球投資業務也變得愈加複雜和充滿挑戰。

“首先,更加深度的本地化發展情況使得部分後臺職能的全球集中化運營模式逐漸成爲負擔而不是優勢;其次,隨着紅杉在不同區域投資的企業走向國際化,並在全球範圍內角逐行業領導地位,它們之間難免會出現一些相互競爭,而紅杉各區域共用同一品牌則給這些創始人和成員企業帶來一些困擾。”紅杉資本稱,因此爲了讓各個區域的主體更好地服務好創業者和LP並保持持續領先,紅杉決定徹底擁抱本土化策略,並將完全實現各個市場的獨立運營和發展。

美元基金大轉向

紅杉資本此次大動作的背後,可以看到國內美元基金生存處境的不易。

作爲投融資兩端需求的“樞紐”,FA(金融行業財務顧問)對此感觸更深。一位一級市場FA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因爲美元基金投資風格相對大膽,此前市場上很多項目對美元基金頗爲“偏愛”。但是現在,早已今非昔比。

“現在美元基金很難投資到最火熱的硬科技項目當中,而另一邊,很多項目也只能尋求政府基金支持。”他告訴記者,在撮合項目的過程中也在儘量尋求政府方面的幫助,比如他就“加了某地市長的聯繫方式,並請對方將自己手頭項目推薦給一些政府引導基金”。

另有大型美元基金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現在部分美元基金開始擴展一些非美國本土的LP,比如中東的主權基金,以及歐洲、東南亞、新加坡等地,還有一些美元基金則力爭擴充人民幣基金。

清科集團董事長倪正東近日在一場公開輪上也曾提到,當下中國股權市場面臨着不同程度的挑戰,美元基金是募資難、投資難、退出難,人民幣基金最大的困難則是募資難。對於重慶成立2000億產業母基金,他曾直言“對我們的行業來說是雪中送炭”。

清科數據顯示,近年來美元基金在華投資、退出受到一定影響,部分外資機構逐漸將投資重心分散至其他新興市場,在我國的投資活躍度有所下降。

2023年第一季度,人民幣投資佔比持續提升,案例數和投資金額分別爲1,589起及1,022.0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40.4%、47.1%;在已披露融資幣種的事件中案例數及金額佔比分別達94.8%、78.6%,同比提升8.1個、3.9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外幣投資案例數共88起,同比下降78.5%,涉及金額共278.2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57.5%,降幅分別爲人民幣投資的1.9倍和1.2倍。此外,從行業分佈看,人民幣和外幣投資有一定差異,人民幣投資主要分佈在半導體/電子設備、生物技術/醫療健康和IT,而外幣投資則主要集中在生物技術/醫療健康、IT和互聯網。

主要的美元基金都在需求新的投資組合。比如經緯創投,已經從以美元爲主轉爲人民幣與美元均衡投資。

對於經緯創投而言,從2000年至2012年這12年間,機構主要投資以美元爲主,和美元LP打交道更多。但自2010年開始,經緯開始做人民幣基金投資。2009年創業板開板,資本市場非常活躍,因爲中國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對人民幣基金很有優勢。”經緯創投創始管理合夥人徐傳陞近日透露,目前經緯創投美元、人民幣資產管理規模比例爲1:1。

同創偉業也早就開始轉型。“同創偉業進入行業也是2000年左右,人民幣基金正式嶄露頭角是從創業板開始,尤其伴隨着科創板的推出。但此前的10年間,美元基金享受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在硬科技時代,美元、人民幣還是平分秋色吧。”同創偉業董事長鄭偉鶴近日表示,“硬科技是人民幣基金的立身之本”,“目前環境對人民幣基金更有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