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娜 刘佳

  [ 根据工信部数据,中国5G基站占全球比例达60%,5G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达120.9%。 ]

2019年6月6日,中国5G牌照正式发放,从此开启了中国的5G时代。

四年后,中国5G基站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地市级和县城城区。根据工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5G基站已经达到273.3万个,占我国基站总量的24.5%。5G用户6.34亿户,占移动用户总数的37%以上。

从“3G突破”到“4G同步”再走向“5G引领”,5G技术是中国通信产业链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站在了世界通信产业的领先者队伍中。而在这四年中,中国5G落地情况如何?“杀手级”应用发展如何?5G技术演进的下一步重点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5G发展进入关键拐点,预计2024年5G用户将占全网移动用户的50%。“但目前5G能力尚未在消费应用中充分体现。随着5G进入5G-A周期,应针对商用发现的问题,寻找破局机会。”

中国5G基站全球占比六成

在工信部“适度超前”的网络建设原则指导下,过去四年,我国5G网络规模呈现跨越发展。

2019年,5G商用牌照发放半年,我国5G基站建设超过13万个,2020年全部已开通5G基站超71.8万个,到了2021年,我国5G基站达142.5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10.1个。而在2022年,我国已经完成160万个基站的建设,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

根据工信部数据,中国5G基站占全球比例达60%,5G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达120.9%,基础电信企业累计投资近6000亿元建设5G网络,我国已实现“县县通5G”。同时,在我国110个千兆城市的重点场所中,5G通达率达到了100%。

邬贺铨认为,在网络部署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5G将进入投资回报期。

从数据来看,基于5G网络部署的快速推进,直接推动了运营商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的稳步提升。财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中国移动手机上网DOU达到14.7G。移动ARPU为人民币47.9元,同比增长0.8%。中国联通移动用户ARPU达到44.9元,同比提升0.9元。中国电信移动通信服务收入为505.91亿元,同比增长3.2%,移动用户ARPU为45.8元。

此外,随着5G应用从0到1、从1到N,5G正加速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新动能。

“目前中国已经领跑了全球5G的上半场,并提前进入5G下半场。”爱立信东北亚区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方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5G网络上半场的重点在建设,下半场重点就在于5G的商业化。他对记者列举了一些潜在的行业机会,比如云游戏、车联网、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驾驶、工业互联网等。

华为无线室内数字化产品线总裁鲍祥英则对记者表示,移动通信的发展规律都是先有网络再根据网络能力进行开发应用。“随着5G网络的建设,应用层的成本在降低,效率却在提高。随着内生AI的产生,会使整个行业的智能化上一个大的台阶,那时候会催生大量的应用。”

据工信部官方数据,目前全国5G行业虚拟专网超过1.6万个,矿业、港口、电力、教育、医疗、文旅、消费等重点行业的5G应用解决方案广泛复制,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60个,应用案例超5万个。

“杀手级”应用还有多远

2G的时候,正值模拟电路向数字电路的转换期,手机开始变得越来越轻巧,短信开始流行。而3G的出现,则将手机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带来了GPS、游戏、流媒体音乐服务和社会化媒体,比如QQ等。

4G更是掀起了一场新的智能手机革命,微信、抖音、移动支付等各类APP出现,带来了大量全新的、令人兴奋的应用、社交、共享单车。通过4G,我们还可以与语音助手交流,在智能手机和始终连接的PC上同时进行作业。

到了5G时代,虽然对“杀手级”应用的讨论层出不穷,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落地的爆款应用仍未诞生。

究其原因,邬贺铨认为,仍然是网络能力以及架构的问题。

“以消费应用场景为例,VR/AR和车联网需要高带宽、低时延,但VR/AR产品成熟性、价格还没有达到预期,车联网的可靠性及政策法规限制了市场启动。另外,目前在支撑VR/AR和车联网业务中,5G能力不是过剩,而是仍显不足。”邬贺铨表示,车联网更需要5G的高带宽低时延。当前5G并不能满足这些需求。

方迎则对记者表示,以苹果MR为代表的XR类智能硬件终端,以及通用人工智能平台将重塑所有的APP,意味着整个的通信模式话务流量都会产生巨大变化,“它们对5G的需求也是巨大的。”

“可能下一步ChatGPT这种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会把手机里所有的APP都重塑,现在已有的APP都会发生结构性变化,你和它的交互方式和它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都会发生变化,这个本身就是‘杀手级’应用。”方迎认为,随着5G与AI、XR等新兴技术的融合,相信To c的“杀手级”应用一定会涌现出来。

鲍祥英则认为,目前“杀手级”应用正在前期发展阶段,5G核心是要解决智能化的问题,智能化初始阶段就是从“人找人”到“信息找人”,当人工智能将效率提升得更高时,人与物联、物与物联,网络达成千亿级连接,这时候产生的应用是完全不一样的。

“以抖音为例,最早的时候缓存帧速最多5帧,观看时长只有30秒,但现在有几分钟的长视频,这对网络有了更高的要求,下一阶段,当人工智能加持信息流后,需要的是更加高速的网络,从而完成信息找人的转变,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此外,也有运营商人士对记者表示,从4G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当时大家认为未来4G应用方向会是视频领域中的某一个,但也没有能够很早预估一定是短视频。短视频这样的“杀手级”应用的出现也是在4G后期才突然迸发的。今天5G面临的是同样的情况。

而在To b领域,5G如何深入核心的应用场景而非边缘场景,也是运营商在思考的问题。

方迎提到,在智能化制造中,不少5G应用还是辅助性的,初步实现了5G化、无线化,但核心产线真正的核心系统现在用5G的还很少。“这与很多因素有关,从我们通信人的角度,我们觉得5G很大,但是从工业生产的角度,企业决策者觉得5G相对小,5G嵌入到每一个环节都是需要非常谨慎的。所以这也要求我们5G要不断地,一步步地验证自身能力。”

5G技术演进向哪走

商用四年来,我国5G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构筑了涵盖基站设备、通信芯片、终端模组和测试仪表等的完整产业链,产业整体实力跻身全球前列。

根据工信部官方信息,在5G关键技术方面,目前我国实现了系统性突破。相比以往以单点技术突破为主,不仅在大规模天线、信道编码等基础技术上实现创新,还在网络架构、灵活空口等系统设计方面实现主导,为引领5G发展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从5G标准化角度看,我国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数量全球占比达42.2%;向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提交5G文稿超15万篇,我国在国际标准组织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不断提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新迁移到5G的用户ARPU值不及已在网的5G用户。邬贺铨提到,目前移动互联网的户均流量,去年一年增加了10.1%,ARPU值电信只增加0.4%,移动增加0.4%,联通增加0.91%,都不到1%。“如果没有5G,可能ARPU值还要再下降。”

这也意味着5G向5G-A技术推进迫在眉睫。

邬贺铨表示,在工业应用方面,5G还不能完全适合工业的需要,工业要求大上行带宽、确定性时延、高可靠、精定位,这是5G-A的机会,也是挑战。

2021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明确5.5G的正式名称为5G-Advanced(简称5G-A),并对5G-A技术方向基本达成共识。

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6月5日对外发布了我国5G-A的推进进展。他表示,3GPP首版本(R18)即将冻结,未来将围绕无源物联,通感一体等新场景开展R19标准化工作。“今年启动5G-A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测试验证,为5G-A产业推进和网络演进构筑技术底座,同时成立5G-A专题工作组,推动5G-A融入行业技术体系,孵化5G-A行业终端,培育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未来两年,IMT-2020(5G)推进组将围绕标准、技术、应用、行业四路并举,推进5G-A迈向商用。

从战略的布局来看,作为未来最有商业前景的技术布局,5G-A代表的不仅仅是新一代通信技术革命,更承载着6G来临前的“连接经济”探索的重任。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表示,5G-A产业加速迈向商用,将成为支撑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5G-A不仅是5G技术的增强,更是引入了无源物联、通感一体等“新技能”,塑造5G多维能力,在最大化5G网络使用效率的同时,取得“一虾两吃”效果。

而对于6G的进展,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日前在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表示,将前瞻布局下一代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但从时间点看,6G的商业化要到2030年才能逐步落地。对于6G的长远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建华曾表示,要避免陷入技术演进的路径依赖,要以需求布局6G的研究和发展,不能以技术趋势代替应用需求。6G真正的需求应该来源于市场,聚焦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