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22年關閉中國首店後,H&M再關一家標誌性店鋪。5月28日,H&M宣佈將於6月11日關閉其北京三里屯太古裏旗艦店。雖然其聲稱未來會開設新的旗艦店,但在中國市場的衰敗已是不爭的事實。

作爲在2007年進入中國市場的瑞典快時尚品牌,H&M經歷了近10年的高速發展期,其線下門店一度成爲商場地標式存在。

但隨着快時尚行業發展遭遇瓶頸期,再加上H&M自身又犯了一系列的錯誤,其在中國市場的好日子已一去不復返。

01 頹勢難掩

據悉,H&M即將關閉的北京三里屯太古裏旗艦店,於2014年5月開業,是H&M在國內開設的規模最大的門店之一。

對於關門原因,H&M解釋爲:因爲租賃合約到期,將會在北京和中國的其他城市探索合適的門店位置,開設品牌全新旗艦店。H&M稱:“中國市場始終是H&M最重要的市場之一。隨着零售業持續的數字化轉型以及顧客購物習慣的改變,我們將繼續優化門店組合,使之與各個市場形成最佳匹配,同時進一步爲中國消費者帶來更加優質的購物體驗。”

同時,H&M還表示,2023年仍將繼續店鋪重建和調整,集團計劃年度新開100家,關閉200家,淨減100家左右門店。大部分新開門店將放在成長型市場,而閉店則主要在成熟市場。

事實上,這不是H&M第一次關閉其標誌性店鋪。2022年,H&M關閉了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首店——上海淮海中路旗艦店;2023年3月,H&M在杭州西湖銀泰的門店也停止營業。

此外,H&M還被曝出在多個城市陸續撤店。不僅如此,H&M子品牌Monki也自2021年開始先後關閉中國香港和大陸地區的所有線下門店,並於2022年3月關閉天貓旗艦店,全面退出中國市場。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作爲一個國際化的品牌,H&M的租金成本是相對較低的,特別是在其高速擴張的時期,藉助強勢的市場優勢,這些快時尚巨頭往往能夠有較強的市場話語權,幫助其用較低的價格獲得較好的地段商鋪,這也是其能夠快速擴張的一個關鍵原因。然而,隨着中國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和物業成本的上漲,該品牌在北京的門店租金逐漸增加,這對於利潤率本就薄的快時尚品牌而言,是一項極大的負擔。作爲中國最繁華的商業地區之一,三里屯的房租自然相對較高,而租金的高漲往往是快時尚的警鐘。因此,關閉三里屯旗艦店成爲了不可避免的選擇。

在艾媒諮詢CEO張毅看來,關店是意料之中的事,體系的老化使H&M沒有跟上中國市場需求,不符合中國消費者快速變遷的習慣。同時,產品服務跟不上快時尚的快消費節奏,其落後的模式值得反思。此外,“新疆棉”事件也是個分水嶺,H&M商政不分傷害了中國消費者。

關店的背後更是業績的萎靡。

2022財年,H&M實現淨銷售額2235.5億瑞典克朗(約合1458.0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淨利潤35.67億瑞典克朗(約合23.27億人民幣),同比下降68%;全球門店數量由2021年的4801家減少至4465家,其中中國地區門店數量由445家減少至360家。H&M集團CEO Helena Helmersson表示,這是因爲受到了地緣政治和通貨膨脹嚴重影響。

雖然營收小幅增長,但與過去的高增長相比,近幾年明顯放緩。2014財年,H&M實現營收200億瑞典克朗,同比增長18%;其中,中國市場銷售額增速達到36%,達到總銷售額的5.3%,此後6年中國市場的總營收佔比基本都穩定在這一比例。

2016-2018財年,H&M營收增速分別爲6%、4%和5%。而2020財年,H&M營收1870.31億瑞典克朗,同比下降近20%。2021財年和2022財年,營收均同比增長6%。

與營收總體增長相比,H&M淨利潤近年來總體呈下降趨勢。已從2015財年的209億瑞典克朗降到2022財年的35.67億瑞典克朗,降幅達82.93%。

門店方面,H&M全球門店數量已從2019財年的最高峯5076家,減至2022財年的4465家。中國地區門店數量由2021財年的445家減少至2022財年的360家。

02 不斷犯錯

走到今天這一步,H&M自身犯了不少錯誤。其中,最嚴重的要屬2021年的“新疆棉”事件。

H&M曾先後發佈兩則聲明,一邊造謠抵制新疆棉拒不道歉,一邊聲稱這一舉動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場,一如既往地尊重中國消費者。

不過,這樣的表態並沒有得到國人的認可,而是紛紛掀起了抵制潮。

據悉,H&M遭到國內各電商平臺的集體封殺,直到2022年8月纔回歸天貓平臺。2022財年,H&M在天貓平臺的銷售額與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631%。

值得注意的是,2020財年還是H&M第四大市場的中國市場,在2021年消失在前十大市場的行列。而在2022財年,H&M沒有提及中國市場,只透露了亞洲市場整體的情況,這也是自其2007年進軍中國市場後中國市場銷售額首次在財報中消失。

江瀚指出,疫情三年對線下市場造成了很大的打擊,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發生了巨大變化,直接導致了快時尚企業面臨着巨大壓力,而行業競爭的重心也從線下轉向了線上。

可見,在失去電商平臺一年多的時間裏,H&M的代價是慘重的。

實際上,被H&M傷害感情的不止中國消費者。

早在2018年,H&M曾推出一則涉嫌種族歧視的廣告,廣告中一個黑人小男孩身穿寫着“COOLEST MONKEY IN THE JUNGLE(叢林中最酷的猴子)”的衛衣,這引發了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歌手THE WEEKND等衆多知名人士的聲討,也激起了社交媒體上衆多網友的憤怒,更是導致南非的多家H&M店鋪被激進組織抗議人員打砸。儘管H&M下架了該廣告併發佈道歉聲明,但並沒能挽回自己的口碑。

除了態度問題以外,H&M的產品自身也存在很多缺點,比如一直爲人詬病的質量問題,以及屢次被爆出抄襲其他品牌的設計問題。

繼2021年因以次充好等產品質量問題在國內連續被罰近十次後,2023年5月,H&M又因多地產品抽檢不合格被罰沒47萬餘元。

此外,H&M還曾多次被質疑抄襲,不僅被指控靠抄襲大牌發家,在成名後依然出現與其他品牌雷同的元素甚至設計,引發相關設計師、街頭藝術家及明星在社交媒體公開表示不滿,品牌形象遭到損害。

如今H&M的業績更像是爲以前的種種舉動還債。

03 時代變了

H&M的頹勢固然與自身的問題有關,但也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影響。

縱觀快時尚行業,ZARA和GAP的日子也不好過。ZARA在去年一年時間裏關閉了位於廣州、煙臺、淄博等多個城市的部分門店;2023年年初,ZARA又關閉了位於上海南京西路的國內首店。ZARA姐妹品牌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也在2022年7月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2022年,GAP被爆出大規模關店,清倉甩賣,甚至連門店內的滅火器、梯子和人體模特也被明碼標價。而在多個城市關停門店後,GAP於2022年11月宣佈將中國市場業務以4000萬美元出售給寶尊電商,而其子品牌Old Navy已經在2020年正式退出中國市場。

洋品牌的敗退與國潮的興起也不無關係,以UR爲代表的國產品牌在疫情三年抓住了電商和直播的紅利,對洋品牌形成巨大沖擊。據《“2022天貓淘寶6·18預售”服裝品牌排行榜》顯示,UR成功超越優衣庫坐上頭把交椅,而前十榜單中已不見ZARA、H&M等身影。目前,UR已在國內開設了超過350家門店。

張毅認爲,衆多快時尚洋品牌在中國市場敗退並不代表市場發展已經見頂,相反,中國消費者對快時尚的需求是越來越大的,只不過如今的市場已經被重新定義,不再是原來洋品牌所定義的那樣,很多洋品牌由於體系老化已跟不上中國市場的發展節奏。

江瀚指出,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說,線下商業在疫情後將會面臨大洗牌,快時尚巨頭們的撤離只不過是一個開始。隨着疫情的結束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線下商業將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對於快時尚品牌而言,關閉線下門店或許成爲了一個不可避免的選擇。但是,這並不意味着線下商業的死亡。相反,它需要不斷地創新和改革來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對於行業走勢,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指出,服裝時尚品牌的傳統銷售模式在如今越來越難以生存。過去都靠品牌影響力拿到較低的租金,從而大量開店鋪,但這樣的模式在網購時代已被淘汰。

同時,賴陽表示,傳統模式在設計週期和個性化滿足也存在弊端。像H&M這樣的品牌出的很多產品都是一種長期不過時,但也不是流行潮流的產品。這種產品在過去消費者願意買,但現在網上可替代的選擇太多了。

“前沿設計與創意定製是避免品牌老化的手段,比如推出特色產品、通過聯名方式等。如今的旗艦店不僅僅是爲了讓消費者購買產品,而是要更突出品牌文化。但這樣的結果也會造成行業兩極分化,如體育鞋服行業的安踏、李寧就是通過創意設計、明星款等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而鴻星爾克卻只是曇花一現。”賴陽說道。

其實,H&M也在搞聯名產品,在財報中還表示,2023年將更多投入運動、美容和家居領域,努力分散經營風險。但對於這家老牌跨國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快速增長的年代或許回不去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坤輿商業觀察”(ID:qingcaijing2020),作者:坤輿商業觀察,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