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長春高新又跌停了,這次仍是因爲集採傳聞。過於依賴生長激素這一大單品,一旦有集採的消息傳出,長春高新的股價就會經歷震盪。有的傳聞最終被證僞,其中2022年8月的浙江集採傳聞引發了著名的“股市謠言第一案”。但這一次,集採或許真的來了。6月8日,浙江省藥械採購中心辦公室工作人員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日前發佈過《關於報送浙江省公立醫療機構第四批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品種範圍相關採購數據的通知》,並在推進中,已經讓企業報量了。長春高新作爲生長激素國內龍頭企業,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集採不斷擴圍,若無其他產品頂上,長春高新近兩年的日子恐怕不好過。

股價創一年來新低

在經歷6月7日的股價閃崩後,長春高新的股價持續下跌。截至6月8日收盤,長春高新股價爲141.12元/股,下跌0.42%,總市值爲571億元。而在前一日,長春高新午後跳水,股價閃崩,截至收盤,長春高新跌停價爲141.71元/股,總市值爲573.4億元,股價創一年來新低。

長春高新董祕辦相關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稱,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業內猜測,此次股價下跌與一份集採文件相關。日前,一份名爲《關於報送浙江省公立醫療機構第四批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品種範圍相關採購數據的通知》的文件截圖在網上流傳。據報道,該份文件的落款時間爲2023年5月31日,附件清單中包括人生長激素(重組人生長激素),劑型爲注射劑。發文機構爲“浙江省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辦公室”。

事實上,早在2022年8月就有傳聞生長激素被納入浙江省藥品集採,這也引發了著名的“股市謠言第一案”。去年8月18日,一則關於長春高新生長激素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列表的傳聞在A股市場間流傳,導致長春高新一個月內市值蒸發約250億元,衆多投資者因此蒙受損失。今年4月,長春高新投資者起訴造謠者案正式在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針對此次文件的真僞,北京商報記者6月8日致電浙江省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辦公室,工作人員稱,確實在5月31日發佈過這份文件,品種包含“人生長激素”,相關工作已在推進中。

據瞭解,6月7日的跌停成爲長春高新自2020年以來的第10次單日跌停、今年以來的第2次閃崩跌停。

困於核心大單品

回顧長春高新曆次跌停的原因,無非是集採傳聞與生長激素濫用的整頓。這也說明,生長激素是驅動長春高新業績增長的絕對因素。

據長春高新2022年財報,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26.27億元,同比增長17.5%;實現淨利潤41.4億元,同比增長10.18%。其中,長春高新核心子公司金賽藥業實現營業收入102.17億元,佔長春高新營業收入的80.91%;淨利潤42.17億元,佔長春高新淨利潤的101.86%。

金賽藥業主要從事基因工程生物藥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財報顯示,金賽藥業的主要產品爲注射用人生長激素(粉針劑)、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水針劑)、聚乙二醇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長效水針劑)等,涉及人生長激素缺乏、青少年成長髮育等領域產品。

在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看來,集採對於企業,一方面可以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生產規模,增加銷售額;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對產品價格進行一定限制和壓縮,影響毛利率和淨利潤。

對於集採的影響,長春高新董祕辦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詳見公司披露的公告”。長春高新在投資者關係表中稱,公司近期也已關注到網傳的浙江集採相關消息,根據該網傳文件內容現在屬於醫療機構報量階段。日前浙江相關集採政策文件尚未正式出臺,後續公司將積極跟蹤政策變化情況,並充分總結前期經驗,合理制定、優化應對預案。從以往情況來看,己經落地實施集採的省份,基本能實現以價換量的目標,且對公司業績未產生嚴重影響。

盯上海外市場

今年4月,長春高新發布的2023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7.78億元,同比下降6.63%;實現歸母淨利潤8.57億元,同比下降24.71%。

“雖然二季度對於公司核心產品的銷售相對來說屬於淡季,但從近期經營情況來看,公司市場恢復趨勢良好。”長春高新方面稱,受去年同期疫情影響,5月生長激素產品新患、純銷環比增幅略有收窄,但鑑於去年市場的特殊性,將 4、5兩個月的相關數據進行同比才具有科學性。

面對不斷擴圍的集採,長春高新正在拓展新市場。6月8日,長春高新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對於美國市場,現有的長效生長激素產品將直接申報臨牀III期,預計2025年完成,2027年上市;同時,在研的新一代長效產品預計在明年底啓動美國臨牀。

新業務也是長春高新突破的方向。長春高新方面稱,在金賽藥業相關新業務板塊方面,部分業務板塊新負責人已經入職,同時公司穩步推進新業務板塊相關經營、規劃工作。目前新上市的胃佔容食品初步上市推廣情況良好;從相關方取得所有權的利丙雙卡因乳膏(金賽寧),相關方部分劑型已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

鄧之東表示,集採會影響到行業內企業的毛利率,但並不一定會對公司的業績表現產生直接影響,公司還可以通過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發展新產品等方式來應對市場競爭。若競爭壓力過大,企業可能需要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和研發投入來保持競爭力,這也將增加成本,對利潤產生一定影響。

北京商報記者 姚倩 李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