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小劇場

——讀李錫琴長篇小說《寶貝仨》

文/曾維惠

生活,如一個小劇場,時不時上演一出出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劇。而今天我講到的小劇場,以及小劇場裏上演的故事,還得從1999年秋說起。

1999年9月,我從掛在半山腰的江津柏林沙河小學(現海軍希望小學)調入江津柏林中學任校團委書記,我在打掃團委辦公室的時候,撿到一張報紙(記不得報名是什麼了),上面有一則啓事,是關於加入江津作家協會的。當時我想:“還有作家協會呀?我可不可以加入呢?”於是,愛好寫作也發表了幾篇文章的我,便按報紙上的地址,寄去了信,表達了想加入作家協會的意願。

很快,我成了江津作家協會的一員。那時候交通不便,每每從柏林山區去江津作協開會,都要經歷一番折騰,灰頭土臉,坐在會場裏,總有怯懦之感。然而,當時作協的一羣老會員比如鄧新華(時任江津作協主席)、龐國翔、歡鏡聽、呂平、楊平、施迎合、李錫琴、蔣瓊、吳紅英等,他們如哥哥姐姐般,總是關照着我的情緒,給予我溫暖和力量。還記得有一次,他們聽說我在柏林買不到方格稿箋紙,還把作協發的方格稿箋紙都送給了我。

可以說,我是一路追隨着哥哥姐姐們的腳步前進的。這其間,便有李錫琴姐姐對我的影響。我加入江津作協後,便經常聽大家說起李曉怎麼優秀,李曉又在哪裏發表了什麼作品,等等。大家所說的李曉,便是今天我要提到的江津作家李錫琴,她曾用筆名李曉。或許因爲我與李錫琴有着相同的職業——教師,所以,我們平常聯繫相對較多一些,她對生活的熱愛,對朋友的熱情,對工作的認真,對寫作的執着……都在影響着我,鞭策着我。

李錫琴的兒童文學作品,我曾讀過一些,比如“野棉花”三部曲:《飄飛的野棉花》《青青的土豆苗》《復活的仙人掌》等,都是貼近兒童心理,關注兒童成長的佳作。前不久,欣聞李錫琴的長篇小說《寶貝仨》獲得第十屆“上海好童書獎”,在由衷地祝賀之餘,我捧起書來,細細品讀。

《寶貝仨》是李錫琴的兒童自我成長小說“一起長大”系列中的一部。初看這四部小說的書名:《寶貝仨》《圍嘴樂》《天使淘》《小冤家》,便可以感覺到,這是一套生活氣息濃厚,貼近孩子生活,深得孩子們喜歡的作品。

《寶貝仨》講述的是一個先後擁有三個寶貝的家庭的故事。爸爸媽媽先是擁有一雙兒女:姐姐花茉莉(也被叫作茉莉花)和弟弟黃金樟。因爲姐弟倆都想擁有一個妹妹,希望能與妹妹“結盟”來“收拾”對方,再加上爸爸媽媽也樂意再添一個寶貝,便有了妹妹花瑞香(也被叫作瑞香花)。這個熱鬧的家庭,就是一個小劇場,上演着一幕幕看似衝突重重卻又溫暖的“劇目”。而這些“劇目”的導演,則是有着豐富的教育與創作經驗的作家李錫琴。

整部小說,矛盾衝突無處不在。

從弟弟黃金樟還只會爬行的時候跟姐姐茉莉花爭蘋果片被茉莉花打過一巴掌,到黃金樟故意藏茉莉花的畫,再到姐弟倆不小心弄斷時裝店模特身上的項鍊後鬧的彆扭,甚至爲在游泳池裏誰多澆誰一次水都要鬧一回矛盾……這個家庭看起來“戰火”不斷,“硝煙”不停。

這對明智的父母,卻是優秀的“偵察兵”和“法官”,他們總能機智地分清是非,巧妙地化解孩子間的矛盾。比如茉莉花和黃金樟關於“有沒有夏夜”發生了爭執。這個爭執,起源於爸爸的感慨:“唉,城裏沒有夏夜!爸爸的老家可美了,那是一個有山有水、有夏夜的鄉村。”黃金樟向爸爸發難了,他說:“哪個地方沒有夏夜?有夏天就有夏夜的呀!”而茉莉花卻開始反對弟弟的說法:“我看電視裏講過,北極有半年是極晝,太陽半年不落山,雖然有夏季,但是沒有夏夜。”姐弟倆的爭執,如果爸爸媽媽不加以調和,恐怕又要爭出矛盾來。爸爸巧妙地插話:“……北極、南極離你們太遠了,等你們以後想去北極、南極做科學考察時再進一步研究討論也不遲。不知道你們想不想知道爸爸小時候的夏夜是什麼樣的。”就這樣,姐弟倆的注意力就被爸爸吸引了過來,剛剛起來的爭端,也就此打住。

再比如,在行文即將結束的時候,寶貝們在經歷了一系列矛盾衝突後,在媽媽驕傲地宣佈“我們家茉莉姐姐將代表他們學校參加市裏的文藝節目匯演了,她被選中成爲《美人魚》舞蹈的領舞”時,黃金樟說:“姐姐,我不給你鼓掌了,我寫了一句話送給你……”但他卻找不到那句話了。在茉莉花認爲黃金樟一向是“狗嘴裏吐不出象牙”的時候,黃金樟說:“我在字條上寫的是‘茉莉姐姐是美人魚,真了不起!’”頓時,驚訝、溫暖與幸福同時向這個家庭湧來。

在這個小劇場裏,上演了一幕幕矛盾,眼見着衝突要影響姐弟間的情感的時候,優秀的“偵察兵”和“法官”便登場了,他們化解了一幕幕糾紛,讓寶貝們在爭執中明白事理,得到成長。我想,小說中爸爸媽媽的角色,便是李錫琴曾爲一名優秀教師的角色。小說中爸爸媽媽解決寶貝間矛盾的方式,便是李錫琴曾作爲優秀教師,在面對學生的糾紛時的處理方式。“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李錫琴在教學生活中所積累到的點滴,化作了小劇場裏的一幕幕,不僅生動有趣,還引人深思。

全篇雖然矛盾衝突無處不在,但愛亦無處不在,整個劇場,氤氳着溫暖和諧的氣息。

小說中的爸爸媽媽,無處不在愛生活,愛孩子。他們愛帶孩子們旅遊,到草原上騎馬,射箭,滑草,玩數星星遊戲……他們愛編導出有創意的視頻,記錄一家人的快樂……爸爸媽媽的愛,也在影響着寶貝們,讓寶貝們也學會了愛。

黃金樟因爲自己怕喫辣,便認爲媽媽肚子裏的寶寶更不能喫辣,特意叮囑奶奶:“這樣會把他辣壞的。奶奶,以後做菜都不要放辣椒了,辣壞了寶寶,我就沒有花仙子了。”爸爸也積極響應,表示堅決擁護黃金樟的意見,克服一切困難,陪媽媽不喫有辣椒的菜。而茉莉花卻發現奶奶在廚房裏給媽媽藏了帶辣椒的菜,媽媽偷喫得很開心……茉莉花在糾結着要不要“揭穿奶奶與媽媽的地下行動”,最終還是決定保守這個祕密,因爲她認爲“媽媽懷寶寶夠辛苦了,她想喫什麼就喫什麼吧”。這一處處細節,看似不起眼,卻表達了一家人之間的愛與溫暖。

在茉莉花和黃金樟的期盼下,小妹瑞香花“如約”而來,這就是他們所期待的“花仙子”。有了瑞香花後,茉莉花和黃金樟在第一次討論的時候,卻在沒有爸爸媽媽調和的情況下結束了“打嘴仗”。在討論的時候,茉莉花說“小妹妹好像是番茄做的,你覺得呢?她的臉蛋跟番茄一樣,又紅又亮。”而黃金樟則說:“她是用瑞香花做的!”這一回,茉莉花順着弟弟的話說:“是的是的,媽媽給她取名瑞香,就應該是瑞香花做的。”這些細節,表現了作爲姐姐的茉莉花在成長,在懂得謙讓與呵護。

後來,在和爸爸媽媽一起照顧瑞香花的日子裏,茉莉花和黃金樟總是爭着搶着拿紙尿褲、奶瓶等,時常同時去抓同一樣東西,甚至還像拔河似的……被這些場景搞得哭笑不得的媽媽對瑞香花說:“看看你的姐姐你的哥哥有多愛你!你可是個有福氣的寶貝喲!”這一幕幕,都表達出哥哥姐姐對小妹妹的愛。

在表達瑞香花的喜愛的時候,茉莉花和黃金樟還時不時上演“爭風喫醋”的情景劇,比如他們都向妹妹瑞香花討要紅橘,在妹妹生日的時候送神祕禮物,在坐小火車時用“石頭、剪子、布”來判定誰陪妹妹坐小火車……這所有的情景劇,都是愛的小劇場,演出了生活的真實,演出了愛與溫暖。

這是一部教會孩子懂得接納與分享的小說。

生活中,時常聽說有大孩不允許爸爸媽媽再生二孩,更不用說同意生三孩了。他們的理由很簡單:生了弟弟或妹妹,他們該有的玩具零花錢等都會被分走一半,爸爸媽媽的愛也會被分走一半……也時常聽說生了二孩或三孩後,哥哥姐姐會不懂事地爭寵,甚至對二孩或三孩產生“敵意”,搞得一家人不和諧。

李錫琴在這部小說裏植入了“接納”與“分享”等成長關鍵詞,教會孩子們接納新的家庭成員,並與之分享父母的愛,不管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

這是一部學習做父母的教科書。

曾有人戲言:“絕大多數崗位,在上崗前都要進行培訓,要有資格證才能上崗。而做父母,這麼重要的崗位,卻不需要培訓上崗。”雖說是戲言,但也說出了父母這一崗位的重要性。

在我看來,作家李錫琴的《寶貝仨》,甚至說“一起長大”系列,算得上是學習做父母的教科書,它們的讀者不僅限於少年兒童,還應該有那些初爲人父母的,或即將爲人父母的,讀一讀,學一學爲人父母之道,學一學經營和諧家庭之方。

作爲一名高中語文老師,李錫琴是優秀的。我女兒在江津中學就讀期間,她上過我女兒所在班級的語文課,女兒說:“李老師的課,內容豐富,生動精彩,激情滿懷,百上不厭。”而作爲一名兒童文學作家,李錫琴所創作的作品,也跟她的課堂一樣,生動,精彩,孩子們百讀不厭。她的文字裏,有激昂,有絮語,有教誨,有快樂,有思索。李錫琴的文字是值得被少年兒童喜歡的。

願所有的孩子和父母都能在愛的小劇場裏健康成長、和睦相處!

作者簡介:曾維惠,重慶市江津區作協副主席。

編輯:朱陽夏

責編:陳泰湧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