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6月5日藍光成爲首家退市的A股房企之後,退市房企隊伍繼續壯大。據諸葛數據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包括嘉凱城、泛海控股、宋都股份、中天金融等超10家房企觸發退市風險,同時還有中國恒大、世茂集團中國奧園、花樣年、祥生控股、佳源國際、力高集團、當代置業等超20家港股房企仍處於停牌狀態。

面對退市大限,近期包括金科、世茂在內的部分出險房企採取了控股股東增持計劃、股份回購等舉措,業已取得階段性勝利。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保殼行動”效果能否持續仍有待觀察。6月8日,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長期來看,出險房企要儘快完成債務重組、盤活存量保交樓、加快銷售回款,儘快恢復經營,才能避免退市情況的發生。另一方面,退市也是維持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必要方式,更是房地產行業加速出清和重整的必然過程。

部分出險房企暫別退市危機

6月7日,金科股份發佈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母公司旗下恆昇大業建築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恆昇大業20%股權。因該事項存在不確定性,避免對公司股價造成重大影響,公司股票自2023年6月7日上午開市起停牌。金科股份預計在不超過10個交易日的時間內披露本次交易方案,若未能在上述期限內召開董事會審議並披露交易方案,金科股份股票最晚將於2023年6月21日開市起復牌。

在此之前,今年5月24日,金科股份的每股股價首次跌到1元以下,以0.96元/股報收。爲避免退市,除上述定向增發舉措之外,金科股份還作出了增持股份的動作。

5月25日,金科股份公告稱,由控股股東金科控股指定的增持主體重慶財聚投資有限公司(系金科控股的控股子公司),已於當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1162.9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2178%,增持資金超1000萬元,成交均價0.86元/股。

與此同時,金科股份董監高及核心骨幹也集體增持。5月24日,金科股份發佈公告,透露包括金科董事長周達、總裁楊程鈞等在內的18位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骨幹,也將以自有資金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擬增持金額合計不低於500萬元,且不超過1000萬元。5月22日,金科股份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黃紅雲在投資者大會上強調:“在這關鍵時刻,我將不遺餘力協調各類資源來幫助公司發展,支持公司儘快走出困境,全力維護公司全體股東的利益。”

與金科股份一樣選擇積極應對的房企還有*ST世茂。今年5月初,由於2022年年報被審計師出具否定意見,*ST世茂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代碼也由“世茂股份”變更爲“*ST世茂”。之後,公司股價一路下跌,截至5月30日收盤,*ST世茂股價已經從4月末的2元左右跌至1.01元。

爲挽回股價,*ST世茂同樣打出增持+回購的“組合拳”。5月30日,*ST世茂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表示將自5月31日起3個月內,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增持公司股票,增持金額1億元至2億元,增持價格不高於1.3元/股。之後,*ST世茂連續3個交易日一字漲停,截至6月2日收盤,股價升至1.17元/股。

到6月4日晚,*ST世茂再度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回購股份的議案,公司在未來三個月內擬以1億元—2億元回購股份,回購資金來源爲公司自有資金,回購價格不超過1.30元/股。公告強調,爲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ST世茂所回購股份將按照有關規定用於後續出售,未來減持期間自發布回購結果公告後12個月後起至36個月止。

上述回購方案也對公司股價的提振起了立竿見影的效果。6月5日,*ST世茂股價出現第四次漲停,截至當日收盤,股價報收1.23元/股,總市值約爲4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上述兩家房企的自救舉措,榮盛發展在股價逼近1元之前便將“轉型”提上日程。

5月28日,榮盛發展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控股股東持有的榮盛盟固利新能源68.38%股權,佈局新能源鋰離子電池賽道。據悉,盟固利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儲能用鋰離子電池及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和研發和產業化。而因該則收購事項,榮盛發展目前處在停牌狀態。停牌前,榮盛發展的股價爲1.17元/股。

房地產行業加速出清、重整

對於多家房企的“殼保衛戰”,業內人士直言,儘管部分出險房企已經取得了護盤成效,但接下來能否真正擺脫退市風險仍有待觀察。

以嘉凱城爲例。今年4月底,嘉凱城也因股價逼近1元大關作出應對之舉,包括釋放影院前景、大股東華建控股發函稱擬將一筆大額業績補償的履行時限提前至2023年末等,使得嘉凱城在今年5月中旬連續三個交易日出現漲停,股價回升至0.9元,但這一勢頭未能持續,截至5月30日,公司股票收盤價已經連續19個交易日低於1元,停牌前股價僅爲0.49元/股。

“未來一段時間,不可避免迎來上市民營房企退市潮,退市潮是暴雷潮的後續。”劉水向《華夏時報》記者謹慎地表示,包括大股東及高管增持、裝入優質資產等在內的自救措施,短期或許對提振股價走勢具有一定作用,但長期來看,公司要儘快完成債務重組、盤活存量保交樓、加快銷售回款,儘快恢復經營,對於股價走勢的影響纔是根本性的,也才能從根本上避免退市發生。

據公開資料,從主板退市後,股票將會從主板轉移到三板市場交易。若後續符合交易所條件要求,存在重新主板上市的可能。但有受訪人士強調,退市後股票想要重新上市並非易事。

“預計重新迴歸主板的可能性較低。”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指出,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出險房企近兩年仍然面臨較爲集中的到期債務,但2023年銷售市場仍較爲低迷,銷售現金流很難覆蓋短期債務;二是儘管監管層給予房企政策支持,如提供併購貸,紓困資金等,但這些僅限於優質房企去收併購出險房企資產。“從當前執行情況來看,基本都有很大折扣,若按折扣力度來看,資不抵債是大概率事件。因而退市房企中的大多數很難做到還清債務,更不要提扭虧爲盈迴歸主板了。”宋紅衛直言。

不過,業內也認爲,目前房地產行業處於加速優勝劣汰的階段,退市是上市房企經營惡化的結果,更是房地產行業加速出清和重整的必然過程。

“房企退市風波出現主要是由於整體拿地銷售市場復甦乏力,疊加部分房企資金鍊緊張導致接連暴雷讓市場對於這部分房企的安全性和成長性均產生了強烈的擔憂。”6月2日,中銀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我們認爲面臨退市風險的企業仍屬個別現象,對房地產板塊的影響相對有限,應理性看待。”

中銀證券認爲,一方面,強化退市制度有助於保證股票市場合理供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促使投資者關注基本面優質、行業發展前景較好的地產公司。另一方面,此次有退市風險的房地產行業公司在整體板塊內的權重影響不大。退市後,這部分的份額將會讓出,行業”強者恆強”的現狀將持續深化,優秀企業仍具立足之處,長期價值猶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