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陳婷 曹學平 深圳報道

自DNA雙螺旋結構在上世紀50年代被發現以來,圍繞“基因檢測”的技術不斷迭代,基因檢測也成爲基因技術最早實現場景應用的產業。其中,基因檢測服務提供商處於產業鏈中游,是承接上游技術向下遊應用場景實現轉化的重要角色。位置之重,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日前,正在科創板IPO的杭州聯川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川生物”)主動撤回首發申請,上交所據此終止對其的審覈,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招股書顯示,聯川生物主要從事基因檢測科研服務等相關業務,是國內專注於高通量基因檢測科研服務領域的主要企業之一。2019年~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從7861.26萬元持續增至2.35億元,淨利潤在2021年突破3000萬元。2022年6月,公司衝刺科創板IPO,隨後完成第一輪問詢。今年3月,聯川生物還對公司2022年財務數據進行更新。

對於公司撤回IPO的原因,《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聯川生物方面,相關負責人僅表示,“撤回申請材料屬於公司的一個正常舉措,不存在特殊原因。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目前均正常開展。”

測序外包給競爭對手

6月2日,聯川生物科創板IPO審覈狀態更新爲“終止”。上交所披露稱,5月30日,公司及保薦人分別向其提交聯川生物關於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報告。根據有關規定,上交所終止其發行上市審覈。

上交所官網顯示,2022年6月29日,聯川生物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當年7月進行第一輪問詢,公司在2022年12月進行答覆,並在今年3月更新2022年年報財務數據,重新答覆第一輪問詢。

2019年~2021年,聯川生物營業收入分別爲7861.26萬元、1.52億元、2.05億元,複合增長率爲61.33%;扣非淨利潤分別爲-876.9萬元、828.52萬元和3086.31萬元;毛利率分別爲41.51%、43.87%、51.53%。

招股書顯示,聯川生物成立於2006年,現階段主要依託高通量測序技術和生物信息技術,爲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客戶提供各類型基因檢測的科研服務及解決方案。服務流程主要包括核酸提取、文庫製備、樣本檢測(上機檢測)、數據分析等步驟,交付成果主要爲數據分析結果。

公司目前提供的服務主要面向基礎研究,客戶主要爲高校、醫院、科研機構等。

報告期內,聯川生物的同行業可比公司包括華大基因(300676.SZ)、貝瑞基因(000710.SZ),而這兩個競爭對手目前均提供上述兩種服務。

就聯川生物的主要營收來源——科學研究技術服務而言,2021年,諾禾致源(688315.SH)的類似業務(生命科學基礎科研服務和醫學研究與技術服務)營業收入約爲9.29億元,華大基因類似業務(多組學大數據服務與合成業務)收入約爲6.42億元;貝瑞基因的基礎科研服務收入約爲3.15億元。

聯川生物坦言,“公司的市場佔有率相比諾禾致源、華大基因等國內領先基因檢測企業存在一定差距。”

另一方面,上交所問詢函指出,華大基因、貝瑞基因以及主要客戶類型與聯川生物接近的諾禾致源,其測序環節均主要採用自測方式進行,並通過實驗室新建及擴建項目以滿足不同地區客戶需求。2019年~2021年,聯川生物的測序環節則主要採用外包,2021年下半年開始逐步用自測代替委外測序,但產能仍不足以覆蓋全部業務。

對此,上交所要求保薦機構就聯川生物核心技術先進性、是否存在採用委外模式開展通道類業務或將核心業務環節委外的情形發表明確意見。

保薦機構回覆稱,聯川生物在高通量測序業務中存在將個別服務類型實驗環節委外的情形,但隨着公司經營規模的不斷增長,越來越多委外的服務環節改由自行完成,降低因委外服務可能爲公司帶來的經營風險。

問詢答覆顯示,2019年~2022年,諾禾致源均爲聯川生物的前五大委外供應商之一,主要採購內容爲上機測序環節服務等,採購金額分別爲703.22萬元、1080.89萬元、213.65萬元、223.31萬元。

2021年才自備測序儀

在聯川生物看來,上機測序環節使用的是行業通用技術,並非測序服務流程中的核心環節,因此前期出於經濟性考慮未購置測序儀,而是選擇通過委外形式完成測序。

招股書顯示,聯川生物在服務平臺上主打高通量測序(又稱二代測序)技術。根據測序儀廠商華大智造(688114.SH)招股書披露,高通量測序技術以其通量高、準確性高等優勢,促進個人全基因組測序成本從數十萬美元降低至數百美元,從而促進基因組學的臨牀推廣。與以往的傳統測序技術相比,高通量測序技術從測序原理、測序過程、適用範圍及測序結果等方面均存在本質不同,該技術的出現給生物學領域帶來新的突破。

高通量測序檢測過程主要包括關鍵文庫製備、上機測序以及生物信息分析。不過,聯川生物稱,經過多年的研究積累分別在關鍵文庫製備及生物信息分析環節積累了核心技術,唯獨沒有提及上機測序。

聯川生物披露稱,報告期內,公司主要依靠核心技術開展生產經營。2019年~2021年,核心技術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分別爲79.35%、85.96%、86.13%。

值得注意的是,將測序環節外包,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公司的毛利率水平。聯川生物指出,假設純測序業務的毛利率爲20%,測算上機測序委外對2019年~2022年公司的成本影響金額分別爲221.29萬元、470.77萬元、565.73萬元、71.77萬元,對當期的毛利率的影響分別爲-2.81%、-3.09%、-2.77%、-0.31%。

隨着業務規模的提升,公司降低成本的需求愈發明顯。2021年及2022年,聯川生物購置兩臺Illumina高通量測序儀並將其陸續投入使用,開始自主完成上機測序環節。公司表示,目前已能夠基本滿足全年的測序需求,僅在短期需求峯值時需要將少量測序環節委外。

聯川生物業務規模擴大背後,其所在的基因測序行業快速發展,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根據BCC Research發佈的數據,2021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達到157.22億美元,至2026年預計增長至377.21億美元,2021年~2026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9.1%。其中,基因測序服務領域在2021年的市場規模爲82.38億美元,至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10.66億美元,2021年~2026年複合增長率約爲20.7%。

在中國,2021年的基因測序市場規模達到15.9億美元,預計2026年達到42.35億美元。其中,國內基因測序服務領域的市場規模約佔全球的十分之一。中游服務賽道佔國內行業整體市場規模的比例爲51.74%,相較上、下游具備更大的市場空間及更快的行業增速。

事實上,基因測序中游企業在國內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早期,由於市場容量有限、技術門檻高及客單價高等特點,市場處於培育階段,國內企業參與者較少。後隨着測序成本持續下降及在此基礎上的新技術迭代發展,基因測序中游企業數量及融資規模出現大幅增加,開始迎來快速發展。2020年後,新冠疫情暴發以及下游市場對中游企業在技術、成本、週期等要求提高,中游企業門檻開始不斷提升,涉及自動化、成本、新技術迭代等。

市場競爭格局加劇,中游企業需要在已成熟的技術基礎上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實現生產,並逐步在規模化、標準化的基礎上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中游企業需要從大量不斷湧現的新技術中,根據下游市場的真實需求選擇合適的賽道進行轉化。

聯川生物認爲,數據處理和分析是基因檢測的關鍵環節,是掣肘基因檢測行業中游發展的重要因素。通過長時間、大量項目經驗積累的數據分析與解讀能力所形成的高壁壘,將成爲基因檢測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聯川生物研發費用率分別爲18.7%、14.74%、15.1%。對應年度內,華大基因研發費用率分別爲11.33%、7.38%、7.2%;諾禾致源研發費用率分別爲8.19%、7.54%、7.78%;貝瑞基因研發費用率分別爲7.39%、8.17%、9.02%。聯川生物表示,公司研發費用率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水平主要是因爲公司注重培養研發隊伍,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且與同行業公司相比,公司營業收入規模相對較小,使得研發費用率較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