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全力爲投資者提供真實透明的上市公司。”在6月8日啓幕的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主題演講時提到。這次發言中,他九次提及上市公司,並提到“夯實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內在基礎”。

財聯社記者觀察到,作爲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自2019年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作爲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中之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上市公司面貌更是發生了衆多變化:

一是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效日益顯著,上市公司對國民經濟的代表性和引領性進一步增強。

二是隨着包括公司治理更加完善等積極變化,上市公司基本面整體向好整體向好,上市公司投資價值更加契合投資者多元需求。

三是上市公司迎來更多政策制度“紅利”,新發展機遇紛至沓來,尤其是科技創新型企業。近年來,證監會更加精準高效支持科技創新,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引導市場資源更多向科技創新企業傾斜,更好地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四是伴隨着常態化退市機制落地見效,高風險因素持續化解,上市公司身處的環境發生變化,尤其是我國市場投資理念深刻扭轉,市場生態顯著改善。

五是認真抓好新一輪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的實施,會同有關方面着力完善長效化的綜合監管機制,持續提高信息披露質量,保持高壓態勢,從嚴懲治財務造假、大股東違規佔用等行爲,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治理能力、競爭能力、創新能力、抗風險能力、回報能力,夯實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內在基礎。

上市公司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着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質量,體現着中國經濟的成色,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需要長抓不懈。可以看到,得益於《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系統謀劃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路線圖,上市公司未來發展路徑更加明晰。

上述提到的提升治理能力、競爭能力、創新能力、抗風險能力、回報能力這五大能力,是未來上市公司發展的根基,也是夯實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內在基礎。

變化一:對國民經濟的代表性和引領性進一步增強

上市公司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也是資本市場的基石。近年來,以註冊制改革爲牽引,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和成長性進一步增強,對國民經濟的適應性和引領性持續提升。在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易會滿也談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上市公司對國民經濟的代表性和引領性進一步增強。

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上市公司數量連續突破4000、5000大關,總市值接近翻番。目前,上市公司營業收入與GDP之比達到近60%。

長期以來,證監會多管齊下,進一步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做優做強步伐加快,上市公司綜合競爭力明顯提升。一方面,持續深化再融資和併購重組改革,大力簡政放權,2019年以來上市公司再融資4.13萬億元,併購重組交易金額達7.64萬億元,有力支持上市公司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此外,監管層面先後制定“紓困23條”“支持上市公司發展12條”等措施,助力上市公司抗擊疫情、加快發展。2019年以來,實體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爲11.1%、9.9%,研發投入複合增長43.9%,千億元以上市值的公司數量由54家增長至125家。

變化二:基本面內外兼優,上市公司投資價值進一步凸顯

“將全力爲投資者提供真實透明的上市公司”是推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不難發現,良好的公司治理和規範的信息披露是高質量上市公司的重要標誌,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抓手。近年來,上市公司質量發生了可喜的變化,規範化運作和治理水平明顯提升,信息披露質量不斷改善,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加牢固,爲打造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

公司治理是上市公司質量的內在基礎。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更加完善。證監會堅持信息披露監管和公司治理監管雙輪驅動,2020年開始,開展了爲期兩年的公司治理專項行動。通過公司自查和現場檢查,實現30年來對上市公司治理狀況的第一次“全面體檢”,一大批顯性問題得到解決,公司治理的基礎更加紮實。與此同時,修訂、制訂股東大會、上市公司與集團財務公司業務往來等規則,公司治理制度約束進一步健全。

主業突出、業績優良是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體現,也是贏得投資者青睞、贏得市場地位的關鍵所在。得益於上市公司基本面整體向好,投資價值進一步凸顯。可以看到,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是取得長期穩健收益的關鍵所在。

易會滿提到,上市公司是國民經濟的基本盤,是資本市場投資價值的源泉。努力創造更多的價值,讓投資者真正分享到企業發展壯大帶來的紅利,這是近年來上市公司交出的“答卷”。數據顯示,上市公司2022年度分紅派現金額首次突破2萬億元。

接下來,易會滿表示,證監會將從自身職能出發,堅持敬畏市場、尊重規律,牢記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根本職責,堅持投融資改革協同推進,爲居民資產配置創造相協調的市場環境和生態。

變化三:新政策紅利在途,科技創新企業再迎機遇

資本市場在支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來,多方支持上市公司用足用好用活再融資等資本工具,在滿足融資需求的同時也鼓勵產業整合和轉型升級,加速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跨越式發展的羣體畫像中,科技創新企業成爲不可忽視的一道風景線。目前,科技創新企業已然成爲上市公司重要組成部分。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境內上市公司已超5000家,總市值近85萬億元,穩居全球第二,其中,已有一半以上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重要行業上市公司已形成集羣效應,創新領跑者和產業排頭兵地位更加彰顯。

在本次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易會滿談到,近年來,資本市場改革以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製爲突破口,健全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制度機制。在發言中,他還着重提到了要更加精準高效支持科技創新,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支持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助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都需要高質量的上市公司羣體作支撐。易會滿進一步談到,將深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守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的差異化特色化定位,探索建立覆蓋股票、債券和私募股權的全方位全週期產品體系,持續完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員工持股等制度機制,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

易會滿表示,會適時出臺資本市場進一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政策措施。而這一舉措方向也將爲上市公司帶來更多積極助力。不少上市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政策措施將爲企業發展帶來政策紅利,他們對此表示期待。

變化四:持續健全監管體系 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上市公司自身是內因,是責任主體,也是最終受益者。爲更好地做好這項系統工程,來自監管的他律提供了切實保障。

上市公司監管是證券監管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監管是證監會的法定職責、第一職責。易會滿在最新發言中明確提到,下一步將會同有關方面着力完善長效化的綜合監督機制,持續提高信息披露質量,保持高壓態勢,從嚴懲治財務造假、大股東違規佔用等行爲。

易會滿稱,證監會將主動適應資本市場新形勢、新特點,推動監管理念、方式和手段與時俱進,不斷提高科學監管、分類監管、專業監管、持續監管的能力和水平,堅決維護資本市場“三公”秩序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一方面,證監會將以落實機構改革爲契機,及時查補監管不到位、不及時的制度短板和漏洞,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推動依法將各類證券期貨活動全部納入監管,持續健全各條線各環節監管制度體系。

另一方面,證監會也將發揮好資本市場透明度高、規範性強的優勢,堅持和加強穿透式監管,依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強化股票、債券、基金、期貨協同監管,推動形成監管合力。加快推動發行、上市、機構、債券等主要業務條線監管轉型,加強監管透明度建設,着力提升監管科技化、智能化水平。繼續以“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爲和市場亂象,着力加強全面實行註冊制後的市場秩序維護和生態塑造。

變化五:多重風險持續化解,市場生態顯著改善

得益於監管層多措並舉的助推,可以看到,近年來,無論是常態化退市機制落地見效,還是高風險因素持續化解,都反映了我國市場投資理念深刻扭轉,市場生態顯著改善的新局面,這也體現了上市公司所處的環境發生了積極變化。

不難發現,退市常態化是長期困擾資本市場的難事大事。在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易會滿發言時介紹道,近年來,證監會會同有關部委和地方黨委政府,強化扶優限劣,切實把好市場入口和出口兩道關,深入開展專項治理,推動常態化退市機制落地見效。

2020年,中央批准《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實施方案》以來,證監會精準打擊“空殼殭屍”和“害羣之馬”,三年來,共有123家公司退市,其中強制退市102家,強制退市數量超過資本市場之前近30年的總和,歷史積累的大量績差“釘子戶”得到集中清理。

同樣的,在市場生態逐步淨化的進程中,高風險因素也同步持續化解。曾經一段時間,上市公司大股東股票質押、實際控制人通過違規佔用擔保“掏空”上市公司等問題日益突出,成爲資本市場的重大風險隱患。但證監會從融資供需兩端、場內場外兩側持續發力,會同有關部門持續推進風險化解,高比例質押的公司家數已較峯值減少60%以上,目前已不再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風險。此外,證監會還積極推動分類解決違規佔用擔保問題,2020年至今推動整改金額近4900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