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教育報

北京市六一幼兒院調動家長力量參與親子活動——

家園協同“遇見青花”

幼小銜接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不僅需要幼兒園對學齡前兒童進行適應性教育,更需要充分調動家長力量參與其中,家園之間通過建立信任關係、達成教育共識,有效促進幼小銜接平穩過渡。北京市六一幼兒院在調動家長力量參與家園親子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摸索和總結出一些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幫助家長提升育兒理念,促進家校協同共育,共同幫助孩子健康發展。以“遇見青花”活動爲例,我們在家園合作方面開展了以下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活動前期重宣教,推進家園同心

“遇見青花”活動創意主要源於幼兒對“青花”這一傳統陶瓷工藝的觀察與發現,也是教師在有準備的環境下,引導幼兒主動生成的一項主題活動。具體活動內容爲:鼓勵孩子通過遇青花、賞青花、創青花、展青花等形式,感受中國獨具特色的青花工藝的紋樣、造型、線條等藝術元素和魅力,豐富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活動前期我們就充分調動家長力量,通過對家長進行宣傳教育,引導家長“心有美學”,在“遇見青花”活動中親身陪伴和教育幼兒,達到家校目標一致。

一是多板塊推進親子活動。通過整合主題活動計劃內容,向家長傳達每週的主題課程推進情況:通過家園合作板塊,明確合作目的;通過親子實踐板塊,落實主題活動的方法和策略。

二是帶領家長學習。引導家長了解藝術領域知識,學會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並學習藝術教育的指導要點,培養孩子對美的感知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三是向家長傳遞正確的育兒理念。藉助家長會,分析幼兒情況,使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搖籃”課程,傳遞正確的教育理念,讓家長在充分了解與認同的基礎上,參與幼小銜接課程建設和相關主題活動。

重視溝通與分享,形成良性循環

幼小銜接課程和活動需要對幼兒進行充分的教育與引導,其中教師的作用不可忽視。教師引導幼兒和家長充分參與到“遇見青花”活動中,通過教師、幼兒和家長三方積極正向的交流及反饋,保證課程的教育效果。

一是通過多種方式,如家長信、微視頻等將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呈現給家長,適時對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的成長和發展進行小結,如幼兒在“遇見青花”主題活動中學習了什麼、發展了什麼,幼兒園怎樣將幼小銜接的四個準備融入在主題課程中,以及家長積極參與主題課程後,幼兒在哪些方面發生了轉變。

二是有效利用“離園黃金5分鐘”的溝通策略,教師將孩子的成長故事講給家長聽,由此拉近彼此距離,引導家長關注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的學習品質、興趣及習慣的養成和發展。

三是鼓勵家長分享家園故事,帶動更多家長形成良性循環。我們鼓勵部分有能力、有意願的家長先行動起來,在班級羣與教師和其他家庭分享幼兒的學習故事,形成交流氛圍,形成家園互促互學互補的良性循環模式。教師也能更加了解孩子的成長和變化,從而給予幼兒更適宜的支持和教育。

四是教師個性化回應推動各方良性互動。對於家長的主動溝通需求,教師也會針對每個孩子的情況因材施教,在及時回應的同時,運用鼓勵和個性化策略助力家園共育,幫助家長增強科學育兒信心。

活動過程重指導,促良好親子關係建立

在幼小銜接時期,幼兒園會積極引導家長在不同階段採用動態的育兒方式,幫助家長掌握更多元的指導方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在“遇見青花”主題活動中,教師會運用適宜的策略,指導家長觀察和思考幼兒參與的過程,及如何在親子溝通和遊戲陪伴中回應孩子、支持孩子,並通過個性化指導提升家長的陪伴質量。

比如當孩子創作青花作品遇到困難時,家長不知道如何有效回應和鼓勵,教師會建議家長根據幼兒的年齡和性格特點,預設開放性問題,促進幼兒邊思考、邊創作,比如可以這樣提問:“你想用什麼材料來創作青花作品呢?”“你是怎麼想到用這個紋樣進行裝飾的?”

另外引導家長關注活動後的評價與小結,支持幼兒自主解決問題。引導家長不要只用“像或不像”“好或不好”這些單一的語言來評價作品和回應幼兒,而是運用積極正面的語言對幼兒作品的構思、色彩等細節以及幼兒所展現的學習品質予以評價和回應,並在此過程中引導幼兒積極表達自己的感受,提升他們在創作方面的自信心。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支持他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和孩子共同嘗試解決困難,而不是直接代替他解決問題。同時幫助一些不擅長與孩子溝通的家長,通過親子游戲來學習有效的陪伴,建立融洽的親子關係。

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我們還注重引導家長從中觀察體會,怎樣纔是更爲優質的陪伴和教育,讓他們實實在在地體驗和意識到,優質的育兒策略有助於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提升家庭的育兒質量。同時家長學到一些實用的育兒方法,比如可以通過引導式提問,幫助幼兒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引導家長逐步從陪伴者轉化爲支持者,並由相對單一的溝通模式向多元化、動態化模式的方向發展。

通過“遇見青花”主題活動,我們發現並記錄下很多真實可貴的案例與幼兒家庭在此過程中的進步和成長。幼兒園通過對家長的個性化指導,幫助他們瞭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家園齊心,共同促進幼兒在幼小銜接階段的能力培養和良性發展。

相關文章